王阳明心学智慧:为什么朋友越来越疏远?

作者: 海兄2020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21:25 被阅读80次

    朋友 VS 利益 

    近日,中美贸易战的消息甚嚣尘上。让我想起很风靡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圣经至理。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高中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在讲完中苏同盟关系破裂,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非常感慨地说了这句话。

    我回想当时的感觉有点怪怪的,但是说不上来有哪里不对。

    高中生大都喜欢摘录名人名言。这句听起来很酷的话,也被我记录下来,并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我时不时拿出这句话告诫自己。

    再后来,上大学、工作,人生阅历也渐渐丰富起来。回想曾经的发小、好朋友,有的因为安家在其他城市,已渐渐疏远,断了联系。

    尽管后来也多多少少交了一些新朋友,但是总的来说,能亲近的人很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隔了层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我认可了这个道理。

    朋友,就应当是互惠互利的,不能互利,只能疏远。

    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撕破脸,甚至“兵戈相向”也是可以的。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渐渐地,我发觉我的朋友越来越少,生活圈子也越来越小,人也不容易感到快乐了。

    三生有幸,我遇见了王阳明。

    在读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时,我读到了这么一段:

    有一天,弟子徐爱问阳明先生:“譬如说侍奉父亲的孝、辅佐君主的忠、与朋友交往的信、治理百姓的仁,这些具体的事里有许多道理,恐怕不得不去仔细研究清楚。”

    阳明先生说,这种说法已经蒙蔽世人很久了。比如说侍奉父亲,我们不能从父亲身上去探求个孝的道理;辅佐君主,我们不能去君主身上探求个忠的道理;与朋友交往、治理百姓等事情,我们也不能去朋友、百姓这些人身上求个信与仁的道理。这些道理全都在心里,心即是理。

    如果我们的心没有被私欲阻隔,便是天理,不需要再从外面添加一分。凭借此纯粹都是天理的心,作用在侍奉父亲上便是孝,作用在辅佐君主上便是忠,作用在交友、治民上便是信与仁。只要在心中努力摒弃人欲、存养天理即可。

    读完,我感到豁然开朗。

    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朋友相处之道,竟然如此简易。

    一句“以纯乎天理之心”就已包罗万象!真是大道至简!朋友的道理,已经讲明,就是心灵相通,纯乎天理,没有私欲的阻隔。

    为什么人长大后感觉和朋友有了隔阂?隔阂友情的究竟是什么?答案终于找到了,就是私欲!

    私欲,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好名之心,是矜持心。俗话说“放不开”、“好面子”。朋友在公众场合的一句不痛不痒的玩笑话,因为你脆弱的内心,让你感觉很伤面子,从此耿耿于怀,友情从此日渐寡淡。

    还有一种好名,是炫耀之心。当自己事业发达了,自鸣得意,在生活不如意的朋友面前大吹大擂,不注意收敛言行,不照顾朋友的感受,处处表现地财大气粗。对方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自然地疏远你。

    再比如好利之心。与朋友一起搞经营,赚钱了,因为自己的一点贪心与执念,处处感觉利益分配不均,便从此与朋友有了隔阂,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拿到台面上说,友情从此渐行渐远。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就知道了务必要时刻注意省察克治,反思自己的言行,防止自己的私欲放纵,对友情造成隔阂。

    如果自己既往的行为,已经对友情造成了伤害。我们现在又应该如何做呢?

    我们应该加倍地去对这位朋友好,给予他更多物质的帮助和精神的关心吗?加倍地去做出补偿?

    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将离这位朋友越来越远!因为你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你在盲目做“加法”!

    我们常常认为,通过物质的补偿或者给予对方精神安慰,可以修复友情。其实这样还是把问题的原因定位在了外界,没有反求诸己,没有切实反思自己内心的问题。

    阳明先生说:“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我们想要弥补友情的裂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做“减法”!

    做减法,就是要减去我们心中过分的欲望。所谓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我们要减去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的炫耀之心、矜持之心、客气之心、贪利之心、攀援之心等等。

    当这些私欲都被革除,不再复发,我们纯真的友情,便会在做减法的过程中,悄悄地回到我们的身边!

    现在我找到了那句话的出处:

    "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巴麦尊(1784~1865)

    我的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这句话原本就不是在讲人际关系,而是在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不能和人际关系等同看待。

    当然,国家之间也是可以有友情的,只是国家的友情实质是人民的友情。

    如果谈利益,那就应当纯粹一点,公平竞争,合作共赢。

    当应该谈利益的时候,偏谈感情;应该谈感情的时候,偏谈利益,都是没有安于当下的天理,做事自然容易偏颇走样了。

    高山流水觅知音

    朋友有很多种,自古就有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之交,有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有陈重、雷义的胶漆之交,有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还有刘关张的生死之交等等。

    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友情,归根结底,都是由纯乎天理的至诚之心发出来的,都是致良知的友情。

    至于有利益牵扯的“朋友”,我们大可将他们划归“合作伙伴”的行列,在商言商,在利言利,合作共赢就是致良知。

    朋友,就像我们头顶的太阳一样,不会常常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


    致良知学舍(微信公众号:Yangmingis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心学智慧:为什么朋友越来越疏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ao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