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我最近在看的书:《儿童时间管理手册》。
我之所以会看这样一本书,毋庸置疑是孩子的时间管理曾经让我特别挠头。
回顾一下辛酸的历史,自从孩子一入小学,我便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每天早上催孩子起床、洗漱、吃饭,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因为时间来不及而让我歇斯底里的早上。晚上到家换上拖鞋径直就是去孩子房间,催作业写快点、催饭吃快点、催练琴抓紧点、催睡觉赶紧点,这一天难得见面的时间,都是在我的催促中度过。
虽然,我很努力,努力的把所有的空闲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一点不虚,时常焦头烂额也不为过。但是,有一天,我却突然意识到这只是自己的感觉,孩子却依然不急不燥、不温不火。
于是,我开始想办法,“表格化管理”应运而生。
首先是作息时间表:流水式时间安排:从几点起床、几点穿衣、几点吃饭。。。。。至几点熄灯睡觉,事无巨细的做了安排。
其次,利用“儿童成长自律表”,我写了各种行为规范、奖惩制度,来进行鼓励引导。
以上办法的执行,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明显。
有一天,我听了一堂微课,讲到了孩子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其中很尖锐的问题点就在于,我们是在用大人的思维考虑孩子的世界。其中有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微课老师讲到,我们给孩子定了时间表,10分钟之内完成某一件事情。而对于这个10分钟是多久?孩子是没有概念的,至少在我们1-2年级的孩子是不明确的,你能指望用一个相对抽象化的概念结出具体有效的果实吗?;所以我们的行为能取得以上短暂的结果,就应该感谢我们的孩子,他们尽全力了,你可以阿弥陀佛了。
根据微课老师的讲解,我开始学习《儿童时间管理手册》这本书,也根据书中的内容进行了自我行为改善,慢慢从以下行为来逐渐引导孩子的时间管理:
首先,引入5分钟、10纷争的意识概念。让孩子了解5分钟、10分钟到底有多久、可以做些什么?具体化一点,穿衣服的过程是在大体什么区间?刷牙的过程在大体什么区间,我们慢慢的去体验时间的概念。
其次,寻找适合的工具。所谓适合的工具,可以肯定的绝不是我们制定的明细表格。通过这堂微课,我认识了“番茄钟”,于是我家里就又多了一件时间管理的神器。
利用“番茄钟”,开始尝试定好时间,具体化起床穿衣的10分钟,刷洗的3分钟。慢慢的让孩子潜意识里有10分钟和5分钟的惯性意识,经过一个时间段强化,对于10分钟和5分钟的概念就明确了。这样我们的信息沟通也就对称了,孩子无形中也多了一个小的玩伴。
再次,一定要有信心,好孩子一块进步。陪孩子一块学习,及时鼓励她点滴的进步。
最后,适用一个阶段以来,不禁亲子关系融洽了,效果比表格化管理也明显了很多,这是我特别欣慰的。
因此,我迫不及待的分享给各位家长《儿童时间管理手册》这本书,虽然我只仔细地看了30几页。
这本书第一章从两方面简述父母要先从自我开始剖析。一方面帮助父母先了解自身的压力和学习减压的方法,使自己能从容地进行孩子的训练;另一方面希望父母多观察、了解孩子,包括他的日常喜好、对父母的认识、学习习惯等,这是时间管理训练的基础。
第二章介绍简单的时间管理知识、训练目标和流程,学习运用资源和方法,奠定时间管理训练的框架。
第三章到第六章是循序渐进的四周训练课程,父母配合一些记录和表单等运用,可以清楚地理解每周训练的目标和理念,并运用具体可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训练。
第七章收集了父母在孩子时间管理训练上的诸多疑惑,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提供了一些排除可能障碍的方法。
第八章呈现10个时间管理训练的成功案例。
我们家长、学校教育孩子的初衷都一样,都非常想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从而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交往小伙伴,希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的学好,因地制宜的将所学用到孩子身上,及时修正,及时改善,找到适合自己家庭,自己孩子的时间管理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