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无意间打开电视机,十一频道正播《红鬃烈马》,只可惜是最后一场了。
“红鬃烈马”是薛平贵降服的那匹马,所以,这是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最后一场是“大登殿”——“王宝钏封在昭阳院,代战她西宫掌兵权,岳母封您在养老院,一日三次去问安。……”代战公主说“姐姐你为正来咱为偏。”宝钏说:“说什么正来说什么偏,为姐结发在你前。”至此,大团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43259/eb106365db0bda96.jpg)
可是,有没有想过,王宝钏,寒窑十八年,即使最后被封昭阳院,她的青春也永去不复返了。王宝钏,您值不值?
况且,这个故事,本就是后人编的。故事的原型是悲剧《汾河湾》:薛仁贵娶妻柳迎春,出关打仗,一去十几年,杳无音讯。柳迎春生子薛丁山,长大成人,无所从事,每日打雁奉亲。薛仁贵回转,偶遇薛丁山,两人因为一只大雁口角,薛仁贵打伤年轻人。后来,才知道那是自己的儿子。《汾河湾》又名《打雁进窑》。一家大财主为母亲祝寿,堂会上演了《汾河湾》,老人家看了戏,抑郁生病。孝顺儿子出重赏招人重编剧本,一定要大团圆结局,这才有了《薛平贵》。
杜撰出来的故事,也极尽曲折:唐丞相王允,生有三女:大女儿王金钏,嫁苏龙,官居户部;二女儿王银钏,配魏虎,兵部侍郎;三女王宝钏,因过溺爱,在十字街头,高搭彩楼,抛球选婿,球中花郎薛平贵。王允嫌贫爱富,悔却前言。王宝钏力争不果,与父三击掌,随薛平贵投奔寒窑,与薛平贵困守寒窑,苦度光阴。后来,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有功,唐王大喜,封为后军督府。王允参奏,改为平西先行。西凉作乱,平贵为先行。平贵与宝钏告别,出征西凉。平西当中,苏龙、魏虎分别为正副元帅。魏虎与王允合谋,屡寻借口要斩薛平贵,经苏龙阻挡,遂加鞭笞即令回阵。薛平贵竭力苦战。获得大胜。魏虎又以庆功为名,灌醉薛平贵,缚马驮至敌营。西凉王爱才,反以代战公主许之。西凉王死,平贵乃继位为王,并驾坐西凉。
过了十八年,王宝钏清守寒窑,备尝艰苦。老母亲身探望,并无懈志。一日,薛平贵正思念王宝钏不已,忽有一宾鸿衔书至,薛平贵见王宝钏血书,遂急欲回国探望。然恐代战公主不允,因设策用酒灌醉代战,己乃盗令而出,一路偷过三关而回国。路过武家坡,遇王宝钏。夫妻想别十八年,王宝钏已不认识薛平贵。薛平贵假借问路以试其心,王宝钏逃回寒窑,薛平贵赶至,直告己名及别后经历,夫妻相认。
值唐王晏驾,王允篡位,兴兵捉薛平贵。由代战公主保驾,薛平贵乃登宝殿,王宝钏亦被封为正宫娘娘。
这出戏,共包括十三场折子戏,现在一般只演《三击掌》、《武家坡》、《算军粮》和《大登殿》,其中以《大登殿》最为著名。
多少人看戏,都只为最后的大团圆——哪怕再怎么受苦受难,有个好结局,也算圆满了。可是,真的会有“大团圆”吗?君不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君不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君不见“忽见陌头春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说不定王宝钏在寒窑苦等,薛平贵早已做了异乡之鬼。他们新婚分别,连个孩子也不曾种下,这十八年,王宝钏由堂堂相府小姐沦落到挖野菜充饥,寒窑旁的野菜都被她挖断了根儿!
听说个典故,一家婆婆,早年守寡。在她临终,儿媳妇在她的箱子里只看见一百枚光溜溜的铜钱。这是做什么用?婆婆告诉她:每个夜晚来临,她就把铜钱仰空撒下,然后,她就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在地上摸索寻找。等把一百枚全部找到了,天,差不多就亮了。
寂寞的长夜!
我们古代许多女子,苦守一生,只为一座“贞节牌坊”。这座牌坊,真的值得用一辈子去换取吗?即使换来了,对你,又有什么用呢!人生,真的是给别人看的吗?
王宝钏终于等到了有情有义黄袍加身的薛平贵,那秦香莲呢?她不也是在家乡等了近十年,她进京寻夫,等待她的是什么?
可怜的女子,可怜的秦香莲,可怜的王宝钏!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
愿下世生为男儿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