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 晴 星期三
写了10万字,可发现自己依旧没有一点进步,最近停笔了,觉得自己写的完全没有意义,感觉文笔没有一点进步,自己依旧只会写自己的小心情,没有心情就不写,有心情,就胡乱写一堆。
每次看到别人那么优美的文字的时候,会想,为什么自己写不出来呢?也许是自己读的书太少;懂的东西太少,写的太少,经历的太少。总之,为自己找遍了各种借口。
听了这本书的讲解之后,觉得也许我说的这些只是占了一小部分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很多事情是需要多练习的,这个多练习并不是说你每天随便写个文章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去刻意的练习。
讲书开场就是说 :这本书是帮助你成为天才的书籍,如果你真的想成为天才的话,好好的利用这本书的原则,一定能做到。
01
这本书里有讲一个关于富兰克林的刻意练习。
在富兰克林的自传中,他早年前受过的教育,原本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写作者,最多只能保证文章写的通顺。有一次看他到一期名为《观察家》的杂志,他被里面高质量的文章 所吸引,富兰克林也想写出那么漂亮的文字。于是他开始练习。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呢?
他找了杂志中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然后写下自己对每个句子简短的描述,只要让他能想起原句讲的是什么就行。当然这样练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复述别人的句子,而是为了让自己也能写出这么高质量的文字。
这种复述的练习让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的词汇积累的不像杂志文章的作者那样丰富,并不是说他不认识那些好质量的词语,只是他目前自己还做不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之后他开始他决定把杂志中一些好文章的语句改写成诗,因为他觉得写诗将迫使他想出更多其它不同的词语和句子。在改写后等待一段时间,他再把当初改写的诗句写回散文。这个方法使他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找到正确的词汇,并且增加对词汇数量的积累,让自己迅速从记忆中调用这些词汇。
当他把练习词汇结束后,就开始进行文章结构和逻辑的练习。他再次找来杂志中好的文章,为每个句子写下一些线索,他把线索写在不同的纸上,并且故意把顺序打乱。一段时间之后,他把这些顺序不同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然后把自己总结的文章和原作者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和原作者的思路不一样,就会重新思索,然后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反复。
富兰克林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写作的才能其实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需要长期大量练习得来的。就像这本书中所说,刻意练习。本书中介绍了具体的练习方法
1、 制定自己的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2、 找到一个老师或是模仿对象(《观察者》杂志的作者们)
3、 勤加练习(先练习词汇、再练习结构、逻辑)
4、 不断反馈修正改进(对照自己的文章和杂志中文章的差别)
5、 设立练习的标准(直到自己写了他人喜爱的作品)
之前看到很多写作大神,刚开始都是一边写,一边分析总结,并且模仿别人的文章。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刻意练习。
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先明确一个目标,然后去不断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得到反馈。还需要我们走出原有的舒适区,如果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那么便永远无法进步。
有人说,如果你一辈子只读自己看懂的书,那你其实没读过书。所以如果我们只写自己会写的,那么永远只是停留在原地。
02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可是真的在某件事上做够1万小时,你就是那个专家了么?
其实这个一万小时是有一个前提的,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也许某些领域并不需要恰好一万个小时的练习。只是需要你付出常人的努力,刻意的去联系就可以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所以练习才是决定某个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最终成就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天赋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如果不练习,那么它们的作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
我们应该去努力练习我们喜欢的那个领域,这可能是审视我们自身的一种更好的形式。是反映人在一生中能够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性。就像很多人说的,没有天赋,那就努力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