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项羽的印象,经历过两次大转折。第一次转折,从随大流的“霸王”,到残忍嗜杀的“魔王”,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再到最近看完《项羽本纪》,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识,肤浅而片面。人性是复杂的,尤其是登上历史舞台的知名人物,又怎么可能简单地用倾向性极强的定语来概括。
《项羽本纪》,一直是公认的《史记》中最好的篇目之一。项羽的天赋、武功、霸业、悲剧,都在太史公笔下,如史诗一般波澜壮阔地展现了出来。
项羽1. 武学天才###
项羽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何谓天才?天赋绝佳,事半功倍。学习不用尽力,就可以靠智商碾压。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书不好好念,剑法不好好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以常理而言,这样的孩子,是会被当成“小时了了”的反面教材的。没想到,即使是在这种吊儿郎当的学习模式下,项羽的武功和兵法,竟然都能攀上当世的巅峰,拔剑四顾,无人可敌。
项羽的先天条件极佳:“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扛鼎什么概念?以力气大出名的秦武王当年曾经尝试过,受了伤,过了没多久就死了。当然,力气大和武功高是有天壤之别的,就像举重运动员没法和拳击运动员单挑一样。但项羽身兼举重、拳击、武术多项全能,同时还具有杀人不眨眼的冷酷心性,于是,史上最强杀人机器,横空出世。从会稽杀郡守起事开始,项羽的对战能力,就是以一当百——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之后,战力逐渐上升。直到乌江边,项羽的谢幕一战,在手下已溃败的绝境下,武力值达到了巅峰的以一敌数百。当时的情境是,项羽身边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而汉军追兵数千人。第一战,牛刀小试: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第二战,全部技能解锁,连马也不要了——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我们爱好武侠小说的都知道,即便是具备绝世武功的高手,也会避免陷入人海之中。尤其是在战场之上,有奔驰的战马,有无处不在的冷箭,不管多么精妙的气功或招式,都会失效。绝世高手深陷战场,大概率会被一堆武力值极低的小兵们乱刀砍死。但这个铁律在项羽这儿失效了,他的武功,连武侠世界的想象力上限,都超越了。
再者,一般近身肉搏战高手,唯一的弱点,是对手的远距离攻击,属性被克的妥妥的。可是项羽,竟然连这个弱点都没有。和刘邦对峙于荥阳时,项羽单挑汉军射箭强人楼烦 ——
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这一招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樱木花道的“以眼杀人”。项羽这个人物,根本就是个bug,不仅是近身战斗属性值全满的顶级战士,还是远距离控制技能属性全满的魔法师,远近通吃,根本没法打。这次的“以眼杀人”并不是偶然,到了乌江边,技能再次开启——
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虽然史记里玄幻情节也不少,但项羽这几段,我倒不觉得太史公用的是夸大的小说笔法。用眼神就能把对手吓跑,虽然听上去很神奇,但还是有理论依据的。众所周知,当绝世神兵暴饮鲜血后,是会带上杀气的。杀人的强烈意念,和死者的怨念,都会汇集其上,日积月累,杀气会成为杀伤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项羽这样身经百战,杀人无数的顶级高手,他所自带的杀气,是有可能实体化的,当他将杀气灌注双眼,朝对手瞪去时,就好像我们被黑社会老大剜上一眼一样,扛不住。
这样的武功,真是天纵奇才,震古烁今。
2. 有勇无谋?###
我之前对项羽的误解,是他的刚愎自用,有勇无谋——这是我想当然了。试想,如果单凭武力值,除非像冰与火里的三条龙一样逆天,否则是没法决定战争胜负的。
项羽在江东之时,太史公的评价便是:“才气过人”,江东子弟没有人不服气的。注意这里说的是“才气”,而非武功。到巨鹿之战前,项羽和宋义的分歧,其实是战略层面的分歧。宋义希望等秦赵战后,坐收渔利,而项羽敏锐地看出,赵国在战败之后,只会进一步助长秦国的士气。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而言,项羽确实高宋义一筹。再看“破釜沉舟”的战术运用,实际并非孤注一掷的赌徒行为,或是单纯提振士气的手段,这一招,用意深远。黄易的小说里,面对武功强大的对手,有时会选择“攻其最强一点”,两个原因,一是物极必反,“至强”有时反而会成为“至弱”,二是当你破了对方最强一招时,可以一举摧毁对方的信心,避免对手失败后的死缠烂打。项羽选择的,就是以秦军最擅长的,血腥肉搏的方式,击败了秦军——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一战定天下,此后秦军再无战力,诸侯军心胆俱裂。如果不用这样的方式,日后秦军的反抗必然此起彼伏,诸侯之间也会互不服气,统一的进程会被无限拉长。
项羽的战争才能,在之后的楚汉战争里,更是细思极恐。他所面对的,是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是彪悍的诸侯田荣、彭越、英布……再一看战绩,竟然是,恐怖的全胜(楚军仅有的几个失败战例里,项羽都不在现场)。比如彭城之战,汉军号称五十六万,项羽带了自家三万精兵,大破之。荥阳之战后,汉军刚刚大胜,楚军几乎已是强弩之末——“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这是彻底地被打怕了的节奏。再到垓下之战前,刘邦约韩信、彭越三面夹击——“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除了在战场上碾压汉军外,项羽并没有想象的固执己见,而是能时常听取部下的建议。比如和汉军对峙,想杀了刘邦他爹时——
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再到打下外黄时,想把十五岁以上的男的全坑了,被人一劝——
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以项羽这样超越时代的天资和能力,部下在他眼里,应该都是像孩童一样的战斗力,和傻子一样的智力水平。他却能收起自己的自负,从善如流,这点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3. 失败原因###
项羽在最后一战的乌江边,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上天——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样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毕竟项羽起兵以来,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以这样的方式失去天下,把责任推给老天爷,确实是唯一的选择,除非,我们这些后人,能把项羽视角,切换成上帝视角。
第一个原因,是项羽太出众了。逆天的东西,不管是武功还是人才,都会遭到反噬的,因为这种存在,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会被天地所不容。项羽所遭到的反噬,是他性格的易怒和自大。这是从上帝视角而言的,因为从项羽的角度,他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前面已经提过,在他这样的天才眼里,身边人的正常形象,都是低能儿。办事不力,小事都搞不定,能不怒吗?项羽偶尔能听手下人几句话,已经是他人力之所极,不能再苛求他什么了。
以这样的性格,是很难找到得力助手的。像韩信张良萧何这种级别的,在刘邦看来惊为天人,在项羽眼里也就不过尔尔。而对汉初三杰而言,他们也不会有投奔项羽的欲望。毕竟这个老板太厉害了,活儿干好了是理所当然,是领导指导有方;干砸了就要被骂水平不行,锅要自己全背——太没有奔头了。
第二个原因,是项羽在灭秦后的分封制。从项羽的角度而言,这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毕竟和秦如此不共戴天,没法走人家的老路。但从客观上说,分封制相对于郡县制,是政治体制的退化,也给项羽自己挖下了失败的大坑。
分封制导致的,是项羽对各路诸侯的失控,唯一的控制方法,是亲自讨伐。打从一开始,项羽就陷入了多面作战的窘境。刘邦暗度陈仓夺取三秦时,项羽权衡之后认为三齐之乱和陈余的赵国之乱更为重要,于是给了刘邦喘息和成长的机会。齐国虽然最终没能给项羽麻烦,但田荣的这个行动,却是给项羽的致命一击——
“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彭越从始至终,都是项羽的心腹大患。百战百胜的项羽之所以无法干掉彭越,是因为彭越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后,学会了红军的这一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每次项羽打败了刘邦,回军打彭越时,彭越撒腿就跑,而另一头,刘邦又趁机收复失地了。等项羽回头,继续去打刘邦时——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
再等到韩信拿下赵、齐之地,刘邦、韩信、彭越对项羽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
注意,每次彭越造反,都能起到“绝楚粮”的效果,真是要了亲命了。项羽在战场上是无敌的,但他的军队有唯一的死穴,就是粮草。彭越一直狠狠地点在这个死穴上。垓下之战,楚军也是因为缺粮而败。不然的话,两军对战,不管兵力差距有多大,谁又能打得过无敌的霸王呢?
第三个原因,是对政治手腕的忽视。这是天生牛逼的人又一个缺点:不服咱们战场上走一个,别来这些花式表面文章。
项羽杀宋义,看似干脆利落,实际却不必如此,兵权抓在手上,把宋义架空即可。后来杀怀王也是,本来就是个傀儡,又何必杀,即使要杀,随便耍个借刀杀人就行了,怎么可以自己担骂名。以项羽的智商,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之所以不这么做,我尝试着以项羽的性格来揣度,就三个字——没必要。
可是诸侯的观感呢?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一言不合就要杀人,而且武力值碾压自己的霸王诚心合作的。
另一个大败招,是屠城和杀降。都说秦王残暴,实际征服六国时,没有一次屠城。项羽屠城,却是已经模式化了,襄城、城阳、咸阳都被屠。坑秦降卒二十万于新安城南,杀秦降王子婴,坑田荣降卒……屠杀平民和降卒,在战争中是最泯灭人性,为天理所不容的恶事。武安君白起不得善终,不能说和坑杀四十万赵军没有关系。项羽最后在怪“天亡我也”时,也该想一想这些被无辜枉杀的平民和降卒们。
在项羽眼里,平民和自己的水平差距,实在是天壤之别。杀了他们,就像踩死一堆蚂蚁一样,并不能让他的内心泛起一点波澜。这一点,仍然属于最初的原因——逆天者,是会被反噬的。
项羽,其实是死于自己的天才。
(未完待续,下一篇——鸿门宴)
《史记随笔》系列:
《史记》随笔(一)...五帝、夏、殷本纪
《史记》随笔(二)...周本纪
《史记》随笔(三)...秦本纪
《史记》随笔(四)...秦始皇本纪
网友评论
项羽的那次胜仗不是屠城就是坑杀。至于霸王,更是楚人沐猴而冠(估计也是他听过的最霸气的名号了)
至于九战秦军,项羽前期是输的,直到听从亚父的策略(断粮),才胜利了。更何况此时秦军是临时招募的20w刑徒(犯人)。千年历史,那朝那国敢征战刑徒为军。
至于更强的军队,防匈奴,守百越。更因政治混乱而无救援之心(诛大臣,灭皇族。)
项羽的美化是从宋朝开始,屠夫变英雄,悲夫哀哉
太史公也是认为项羽残暴
于项羽本身来说,他走的是霸道路线,也就是春秋争霸的政治格局。而非所谓的分封制。当时有三种制度,一是封建,二是帝制,也就是郡县,三是春秋争霸的格局。按照当时的情况看,他只能称霸,称帝和封建都不可能。这是无法强求的,不能说是选择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