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几年以后,我时常会陷入迷茫中,时常会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进步,自己做的事情到底行不行,自己所处的行业到底值不值得待下去,未来我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每当陷入这种焦虑时,我便会去跑步。跑步能在短时间里持续给人带来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努力就可获得回报,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样的确定感,在我目前的生活里较为罕见。
进入四月份,我便开始了晨跑。
我使用各种技巧促使自己早起,闹钟一响,就立刻先坐起来,随后穿衣、叠被子,站在房间内稍微活动一下筋骨,甩甩胳膊、抬抬腿、再做几个俯卧撑,让身体逐渐苏醒过来。
等到我的身体恢复意识之后,我便去卫生间用凉水洗脸,通过冰冷来刺激我的大脑。
如此一番操作,我的身体和大脑就已经做好了跑步的前期准备,我开始换上运动服,热身,为接下来的跑步做最后冲刺。
四月初的北京,有些微凉,空气中充满了花草的清香。跑了大概五百米,我的身体逐渐发热,我也开始留意起身边的景色。
早晨的公园比想象中热闹,路上随处可见晨练的人,跑步、遛狗、打太极,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一些和我一样的年轻人。
我忽然意识到,在我不曾早起的那些日子里,公园里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平行时空,那里的人们自由、放松、热爱生活。
逐渐养成早起习惯后,我感觉自己大大受益于此。人总是会在夜里反思、焦虑,陷入到对生活工作中未解的难题中,而在晨间,人更容易聚焦于待解决的事务上。
所以每次晨跑,都是一次自我净化,除了理清当天的工作外,我还试图通过跑步对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跑步让我对“拆解目标”这一简单易懂的道理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比如十公里的路程,我会将其拆解为一小段一小段的目标,借此缓解路途漫长带来的精神疲倦。同样的,面对生活与工作上难以解决的事情,我也把它想象成跑步,将其拆解,逐一击破。
跑步会释放压力,也会补充能量。想不通某件事带来的情绪焦虑,会在跑完后随着大滴汗珠一起蒸发掉;畏手畏脚犹豫纠结的事情,也在会坚持跑完全程,迈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得到期许,初现试一试的自信模样。
当然,更多的是,跑步会让我变得轻盈。不只是电子秤上的数字变化,还有心态上的转变。
它提醒我凡事有开端就有终结。无论我跑了多少圈,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最终我还是会转身上楼,回到房间。就像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喜悦还是愤怒,最终都会归于平静。
跑了一段时间后,当我回望过去早起的日子,发觉在与不确定感共存的生活里,焦虑发生的频率和程度降低了,我不再压抑自身感受,不再过度关注他人,整个人似乎也变得坦然了一些。
身心都变得轻盈起来。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这样描述自己为何跑步,“那一天,不知为什么,我决定出去跑一趟,所以我跑到路的尽头......不知为什么,我继续跑,我一直跑到大海......我只是在不停地奔跑,奔跑,只是奔跑。”
就是这样一个只想跑下去的人,身后出现了无数追随者,追随者们不知道阿甘在坚持什么,他们只是受到了某种鼓舞,就决定跟着跑下去。
不为别的,我也只想跑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