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很少回忆过去
Lijun最近更新了两篇文章。关于命运。
她说,A篇已经发生。是的,A篇的故事截止于她上大学前,也就是我大学毕业那年。我的A篇也差不多截止于上大学前。作为文中很多事情的亲历者,感想和大部分评论是很不一样的。我四年大学,花了家里两万元左右,基本上就是四年的学费。学校助学金我拿的很少,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在外兼职等等,评选基本没我什么事儿。我也是不会去争取的人,四年过得格外安静。拿了三年奖学金,师范类奖学金不高。其他的都是自己独立解决的。很早我就知道,经济独立是第一步。
我四岁前和父母在一起,四岁那年,Lijun出生,五岁开始寄宿在二姨家,上幼儿园。七岁上小学开始,就在外婆家度过了。他们对我都很好,现在我还是和二姨家的表姐联系最紧密。十一岁以前,我偶尔周末会到父母那边过周末,我的记忆里有两个妹妹,但是她们太小了,都不记得我。十一岁,我们全家团聚。只是,这一切都不是幸福的开始。
读了两年小学,我就开始初高中六年的寄宿生活,在我的记忆力,那八年都是无休止的争吵。
二、上帝给我打开的那扇窗
四年大学也很平常,除了上课,就是兼职,有两年都在做家教。毕业之际,上帝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我所在的学校是2002年升的本科,我06年入学,读的是中文师范。一心想着毕业参加教师招考,回家乡当语文老师,在那时候的我看来,这是最好的选择了。2009年底,大四上学期末,省教育厅发了对外汉语志愿者的招募通知。文件第一次发到我们学校。(到今年2014年为止,也是最后一次。)那是个周六的下午,我在班级群里看到文件,报名材料要在周一当天快递出去。我们专业120多人。最后包括我在内,两个人报了名。去厦大参加培训,之后,我们俩都通过了培训结束后汉办组织的笔试面试,赴菲律宾,在马尼拉一所华校任教。她教了一年,回国参加教师招考,成了中学语文老师。志愿者在同一个国家原则上只能待三年,我教满了三年,尽管学校主任说如果我愿意,还会帮我争取留下继续工作,我仍然打算回国。
回国前的一个月,收到汉办招募赴美志愿者的文件,我刚好满足所有条件。在菲律宾300个志愿者中,满足条件的并不多,比如,三年语言教学经历。任期满三年的不到十分之一。我和另一个朋友Z(厦大同期培训的同学)都满足条件。当时是二月底,当地学校的工作基本结束,只剩期末考,学校主任、学校董事会的董事们,舍友都支持我回国面试。于是我就申请提前结束任期回国面试了。面试也很顺利,后期准备材料各种繁琐,但也都撑过来了。下半年就赴美了。我是第一个结束菲律宾三年的志愿者,顺利参加赴美项目的。
Z当时也回国了,都到了北京,结果因为各种原因没去面试现场,今年他又报名了这个项目,已经通过面试,下半年会赴美。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从上大学开始,暑假我回家过一次,寒假回家三次,真正在家过年只有两次。大四那年我们三姐妹都被赶出家门了,我在好友家过的年。之后出国,我们就再也没有团聚过,现在,Lijun在北方上大学,Yajun在省内上大学。每年回国也没法团聚。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一张全家福。
三、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
我在高中前,没有什么好朋友。即使后来从初中就认识的人发展成好朋友都是在高中阶段。这样的故事,身边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基本也不大说。我高中前个性还算开朗,上高中后就沉静了很多。
在菲律宾三年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三年。那三年因为工作不太繁重,我有不少闲暇时光,远离家里的是是非非,我若不主动联系,他们也联系不到我,我和两个妹妹的关系比和父母的关系近。那三年看了很多书,想通了很多事情,也理解了很多事情。记忆经过整理之后,就很少再翻出来了。我学会最重要的一点是接受。已经发生的,别无选择,只有接受一切。未来,你有选择的时候,好好选择。
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我最渴望的是平静的生活。毕业后的工作给了我这一点。经过那三年的修行,我内心更平静了一些。来美的这一年,忙到我无暇去回忆。
四、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年,我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怎么立足。未来会有很多变化,拿什么去应对?后来,我遇到一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中英文我都能流利地背诵:《记住:你应该努力去追求幸福》。这是一篇1692年镌刻于巴尔的摩圣保罗教堂的铭文。
我想成为一个真实、平静、勇敢,知行合一的人。
网友评论
就如尼采所说的,那些不能打败我们的,让我们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