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走到哪,也不能忘了根

作者: 军中战魂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11:00 被阅读328次
    孩子,勇敢的向前走

    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旅程,有的直达彼岸,有的蜿蜒曲折,艰难前行---王心仪。

    儿子自出生以来常年生活在南方的城市里,对故乡知之甚少,转眼间十几载倏忽而过。北方的家园,对他十分的遥远而陌生。

    今年暑假儿子制定了一个回乡探亲计划,并付诸于行动,我和爱人既喜又忧。

    喜的是,孩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有了主见,学会了规划。他把整个行程从头到尾描述的很清楚,这一点得益于,外出旅行时,有意让他带队去做一些实操安排。

    出发前我先对他进行了考验,再三叮嘱回去后,应该先去看望哪些长辈,带什么礼物尽什么孝道,谁跟谁是什么家族亲人关系。他记在心里,复述的倒也准确。说完话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

    为了节省开支,他拒绝了乘坐飞机和高铁,选择了普通的长途列车。

    爱人心疼孩子,担心旅途劳累,又没有单独出过远门,就苦口婆心央求售票员给一张卧铺,毕竟是二十多个小时的路程。

    但儿子坚执的说:我不想睡卧铺,我要硬座票,省下的一半车费刚好路上备用。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不论身高多少,年岁几多。在孩子的眼中,父母一天天老去,最后都变成了小孩。做父母的培养孩子,孩子又给予父母成长的机会!

    现如今,许多孩子与父母们交谈的时候,常常会抱怨自己的老爸老妈:不要总认为他们年少无知不经事!

    可是今天,我的儿啊!你刚满13岁,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还要横穿五个省,翻江倒海,行程五千里,我和你妈怎能放心哦!

    我忍着没去送站,不是因为胆怯于离愁别绪。我想着既然放飞,那就从离开家门口的一刻开始放手。

    孩子一踏出家门,我忍着心酸的喊着再见。然后来不及掩门,立即跑去阳台,居高临下,紧紧地把目光罩在孩子的身上,看着他拖着皮箱,头也不回的背影消失在小区花园的转角,而我怅然若失。

    爱人从车站传过来拍摄的视频。看到孩子在毒辣辣的阳光下汗流浃背,自己拎着大皮箱,背着包,依次排队接受检票、安检进入候车室,看着看着我的心底涌出一股股酸楚来。

    一个初出茅庐的男孩子,在他乳臭未干的年纪里,一个父亲狠心的把他推向一段未知祸福的旅程。

    孩子今年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很难过,看到弟弟一堆奖状铺满了桌面,他心里十分的失落,偷偷的在房间抹眼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深刻的体会到他的伤心。作为父亲我也没有过多的责怪,只是把重复的教导再重复的絮叨一遍:不怕一次两次的失利,就怕明知落后,还不去努力。

    “起点并不决定终点,出身并不决定金身,一辈子这么长,再平庸的人也会遭遇不平凡的人生际遇,你怎么知道你就一定没出息。”

    孩子在车上安顿好就给我发来信息:亲爱的老爸,我已经上车了,不用担心我,你自己照顾好自己还有妈妈,让弟弟少吃点,不能再肥了,你也少喝酒,下班了早点回家。

    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信息,我看到每一个字都在跳动,跳跃在心坎上,翻腾在咽喉。

    远处传来尖锐的汽笛声,随着咣当咣当的列车驶离站台,我的身体也被掏空,对儿子的牵挂和思乡的情绪漂浮在火车的呼啸里带去遥远的原乡。骨肉分离的忧愁也瞬间涌上来,蜂拥在胸口。

    儿子走了,也带走了我浓浓的乡愁。

    之所以让儿子独行返乡,主要考虑到考试失利后,担心压力太大,利用探亲之际寻根问祖也给孩子换个环境,帮他创造一个释放自由的空间,让他自己去调整心态,自我反省和鞭策。

    每个人都需要历练,孩子更是如此。让他在跋涉的磨砺中亲身感受知识的力量,品味人生百态增加阅历,引导他用一个少年的眼光去探索自己的的家乡,发现生活中的美。

    这一次探亲希望他毫不掩饰的走进农村,融入到大家庭里,接受土地的洗礼,真切的体验播种与耕耘的艰辛。用父老乡亲的质朴和勤劳去洗涤他懵懂的心志,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遏制当代少年普遍存在的扭曲的人生价值观。

    我的岳父岳母都已八十多岁高龄,一辈子住在县城。孩子的大伯二伯住在农村,两地距离十五公里,他每天从县城到农村来回跑的灰头土脸不亦乐乎。

    到了哪一家都是盛情难却,顿顿吃完扶着墙。为了不让长辈们扫兴,他就这家住两天那家住两天,吃完饭陪族里的老少爷们唠唠嗑,话家常,谈笑风生。然后他把自己耳闻目睹的风土人情再码成一篇篇文字分享在朋友圈,又引来众多的点赞和好评。

    可是在城里生活的时候让他主动写篇作文都很难。

    即将返程时,我就陆续接到了亲友对他的不舍和喋喋赞誉。他们向我提出意愿,希望我能允许孩子多住几天。但由于暑假期间还有其他安排,也只能忍痛割爱,让他按照原计划与亲人泪别,如期归来。

    这次故园之旅儿子为我长了脸,荣了光,我和爱人也是喜上眉梢。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扬长,缺憾就会一点点消失。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走向完美的过程,做父母的别急,别急!

    胡服骑射

    我的家乡位于中原地区要冲邯郸,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赵国国都,建城历史超过三千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更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辖地有声名显赫的北宋大名府,魏国陪都临漳,魏王曹操在此地建有铜雀台,也是建安文学发祥地。就连我的出生地“中国鸭梨之乡”---魏县,都曾是魏国国都,如今在深化改革的滚滚浪潮中,俨然一颗冀南明珠屹立于鲁冀豫的交叉口。

    邯郸经历八千多年的战火洗礼和厚重沉淀,孕育出华夏古国的磁山文化和灿烂的原生态文明。

    在邯郸火车站广场上,一座高高的黑色雕像耸立在汹涌的人潮中。这就是威名远播的“胡服骑射,”当时的国君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借鉴北方游牧民族胡人的装束和骑兵战术实行的一项军事改革。如今这种革新变法的气势仍激励着现代人前赴后继,奋发向上。

    邯郸自古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造诣颇深。世人皆知的著名典故: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邯郸学步、围魏救赵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已蜚声海内外,还吸引了历代皇亲墨客在此挥毫泼墨写丹青。

    正是有一代代名臣圣贤对国家的无比忠诚和热爱,才使邯郸在战国乱世,群雄逐鹿的年代,面对强敌时立于不败之地。如今在新时代如火如荼的经济改革中,邯郸也作为冀中平原上披荆斩棘的火车头,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

    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据考证也是诞生在此地。他的弟子孙膑、庞涓、商鞅、苏秦、张仪,在春秋战国时期,个个都是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奇人能士。为了江山社稷华夏一统的宏伟志向呕心沥血,视死如归。

    指南针之乡-邯郸,更是锤炼刘邓大军的真金熔炉。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1947年6月30日的晚上,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骁勇善战的刘邓大军以弱敌强,千里跃进的壮举,是解放战争中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为实现早日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世世代代更迭,重重历程坎坷,人不奋斗树不修,谁又能坦途上成材。

    孩子说行走在邯郸的街衢巷陌已是满眼繁华,了无战痕。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与现实情景融会贯通收获满满,让他更进一步了解到了苦难深重的中国来之不易。

    漫步登临百家名园之一的“武灵丛台,”亭榭台阁,天桥雪洞尽收眼底。踏着青墨石阶缓缓移动一脚一步,似乎生怕惊醒了千年梦魇和熊熊战火。轻抚着斑驳的城墙,用心翻阅一页页历史的印记和千年万载的沧桑,心潮翻涌,心志萌动。

    站在城墙上,他说他想起了周总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还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文之铿锵。

    远眺花苑和操场,左手边歌舞升平,杯觥交错,右手边旌旗猎猎,军马嘶鸣!丛台,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古都邯郸的象征!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娲皇宫”女娲补天的遗迹里,再到勇于开拓,繁荣昌盛的今天,邯郸这本厚重的史记里,恢宏的记载了一篇篇历久弥新的千古绝唱和世间奥秘,等待后人前往深究探秘。

    故乡啊故乡,热恋的土地哺育我成长!

    站在梨园高高的礼贤台上,放眼望去,20万亩梨花竞相绽放,无处不飞花。

    生我养我的梨乡水城----魏县,每年清明节期间,都要举办盛大的梨文化旅游节,迎候着八方来客。

    “春风得意万顷雪景,花枝招展溪流纵横。”沁人心脾的花香伴随着和煦的微风从脸庞上掠过。看不到尽头的白色海洋,雪白透粉煞是绚烂,朵朵梨花缀满枝头笑弯了腰,恭迎着远方来客。

    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空闲的时候,携家带口相约古都参观旅游,品尝北方美食,领略古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万亩梨花迎客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论走到哪,也不能忘了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oq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