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粹汉字活解首页投稿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6】【6·7】——贫而乐学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6】【6·7】——贫而乐学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07:50 被阅读11次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棒舍诸?”

    骍且角:骍:xīng,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且端正。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牛代替。此处比喻仲弓有做官的才能,虽然出身贫贱,但认可做官。

    孔子对冉雍说:“耕牛(借喻冉雍父)产下的牛犊(借喻冉雍)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虽不能做祭品,但山川之神怎么会舍弃它呢?”

    【感悟】

    一、勉励出身贫寒的学生

    孔子勉励出身贫寒的学生冉雍不能有自卑的心理。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

    有志者事竟成。

    欧阳修四岁丧父,没有钱供他读书。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好的句子就抄写下来。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文思泉涌。

    二、呼吁统治者任人唯贤

    本章也呼吁统治者,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孔子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感悟】

    一、孔子为弟子们树立了一个坚守仁道的榜样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楚王听说孔子一行在陈蔡之间,就派人去聘请孔子。消息传到陈、蔡,两国大夫深恐孔子入楚对己不利,便派兵拦截,孔子一行陷人了绝粮的境地。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把弟子们叫到身旁,对他们说:《诗》里说:“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旷野,是何缘由?”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受困在这里?

    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

    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

    颜回说:老师的主张是伟大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责任。如果我们的“道”没有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的“道”已经完善而不被采纳,那是各国掌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子一再赞叹颜回了。

    二、颜回为什么能做到长时间不违仁

    首先是颜回非常“务本”——对“仁”为核心的思想意义有深入的理解。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心里充满”仁爱“的时候,心情就会很,即使碰到困难的事,也会从好处看,往好处努力。但是,如果只想着自己,情绪就很容易“迁怒”,芝麻绿豆大的事都会惹得一肚子闷气,甚至还会想一些歪点子整整人。颜回看到了“仁”的光明前程,感受到行仁的快乐,所以“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次,颜回很敬佩他的老师,时时处处以老师为榜样,心有定向,心有主宰了,真正心不离仁,仁不离行,将“仁”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当中,如【6.3】所说:“不迁怒、不贰过”……

    关于“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还有一种理解:一日一日,一月一月,不断的保持着仁,而且在保持仁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这是颜回的境界。

    本章给我们的启示是:拜贤者扎扎实实学习;老老实实做事,事事时时行仁,日日月月利人,年年岁岁积德,贵在坚持!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坦然地化解一切。

    希望进来关注的朋友,不要只是看看而已,写一写在你心脉上的那一点触动,踏上日日新的美好征程。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6】【6·7】——贫而乐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qy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