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16】【6·17】——美颜
-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14】【6·15】 ——功
-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8】【6·9】——为政的人
-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24】——变则通
-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29】—— 中庸
-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10】【6·11】——感人的
-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4】【6·5】——君子周急
-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19】【6·20】——善有
-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6】【6·7】——贫而乐学
-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4·6】——仁者无敌
【6·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孔子说:“不重视祝鮀的才智,却重视宋朝的美貌,卫国恐怕免不了灾祸了。”
【感悟】
一、祝鮀其人其事
祝鮀,春秋时卫国大夫。也称史鰌,字子鱼,名鮀,卫灵公时任祝史,故称祝鮀。祝本为宗庙官名,他是以官名为姓氏。能言善辩,是维系卫国于不坠的三大柱石之一。负责卫国对社稷神的祭祀。卫国有位贤人蘧伯玉,为人正直且德才兼备,但卫灵公却不肯重用他;另一位叫弥子瑕的,作风不正派,卫灵公反而委以重任。史鱼看到这种情况,内心很是忧虑,但屡次进谏,卫灵公始终不采纳。
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将要去世前,将儿子唤了过来,嘱咐他说:“我在卫朝做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是我身为臣子却没有能够扶正君王的过失啊!生前无法正君,那么死了也无以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下,这样对我就算完成丧礼了。”
史鱼的儿子听了,不敢不从父命,于是在史鱼去世后,便将尸体移放在窗下。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轻慢不敬,因而责问史鱼的儿子。史鱼的儿子于是将史鱼生前的遗命告诉了卫灵公。
卫灵公听后很惊愕,脸色都变了,说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马上让史鱼的儿子,将史鱼的尸体按礼仪安放妥当,回去后,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辞退了弥子瑕并疏远他。
当孔夫子听到此事后,赞叹地说道:“古来有许多敢于直言相谏的人,但到死了便也结束了,未有像史鱼这样的,死了以后,还用自己的尸体来劝谏君王,以自己一片至诚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难道称不上是秉直的人吗?”
卫国在卫灵公后期政治比较昏暗,幸亏祝鮀口才好,有才智,致死还劝卫灵公任用贤人,远离小人。卫灵公亡后,卫国内乱频仍,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断言。可参读【14.19】。
二、宋朝其人其事
宋朝:公子朝,春秋时,宋国公子。容貌很美,但常惹起国乱。根据《左传》描述,他身为卫国大夫,因姿容出众得卫灵公的宠幸,又与卫灵公嫡母襄夫人宣姜和夫人南子有染。公子朝怕事情泄露,就勾结了齐豹、北宫喜、褚师圃一同作乱,把灵公赶出了卫国。后来灵公复国登位,公子朝只好和南子出奔晋国。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秋,卫灵公还恋着南子,就以母后想念儿媳妇南子为由,把他也召了回来。
太子蒯聩欲杀南子!灵公怒,蒯聩失败后出奔晋国投奔了赵简子,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庄公。
【6·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扇通往仁义之道的大门呢?”
【感悟】
这一章体现了孔子的一个教学特点,常用比喻,由浅入深地、生动形象地阐明他的观点,便于学生深刻地领悟。孔子掌握着治理天下太平的秘密和修己为人的尺度,因此孔子不仅是世间道德的标尺,更是组织世间秩序的圣人。朱熹曾在《性理大全书》中引用“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头顶着相同的一片天、一轮明月,呼吸着同一大气层的空气,为什么有的人仁厚宽容,为什么有的人贪婪残忍,心灵品质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仁厚宽容的人就必定会终身吃大亏吗?贪婪残忍的人就必定终身太平吗?
孔子有了自己很深的体悟,看到很多人能做到仁义而没有意识到,或是有意识到而没去做到,觉得很可惜,看到社会的不安定,才非常遗憾地说:为什么有仁义的大门我们不走呢!
不走仁义的大门,虽然可能当下也许是捷径,也许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可终归要自食其果。现在大部分人的毛病是急功近利,只看当下,谁管明天什么样,快活一天是一天。孔子还是希望大家能走正门、行正道。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