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孩子,不检查作业母慈子孝,一检查作业老母亲就忍不住咆哮。
真的,就抽查了一下练字帖。
描红勉强能看。自己写的,简直,无论田字格、米字格还是田圆格,,无所谓结构,不存在占格。好好的样字就在旁边摆着,描红也照着描了,那么,那些描摹过的一笔一划,起笔和落笔,结构和占格,多少总要走个心吧?
还是说写字只是手和眼的事,根本不过脑子不入心?
我也想撒手不管,自欺欺人我要静待花开。
可是现在不让他吃学习的苦,难道等到以后让他吃生活的苦?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原话不记得了,大意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形成,但是在他们长大之后就很难养成。反之,如果孩子小时候就有很多不良习惯,长大后也很难改掉。
如果说幼儿园是让孩子知道有学习这回事,那么一二三年级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习惯当中,自律又是最难,且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养成自律的习惯呢?或者说具体怎么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
我自己的经历,孩提时代如果父母与孩子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跟父母有多亲密,更别指望青春期或者叛逆期的孩子会跟父母沟通交流了。
所以,幼儿园之前的重点是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从幼儿园开始,建立秩序感,学习规矩,养成习惯。
3-6岁的时候,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开始萌芽,他们会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证明自己能力的意愿,也开始学会在游戏中制定规则,并乐于接受规则。
很多时候你要孩子做一件事情,他不一定愿意,但是你用游戏的方式,让他参与挑战,他就很乐意达成目标。
这说明什么?
首先给孩子描述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情,给出一个目标,然后帮他分解成一个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一个一个小目标,建立一种良性的自我肯定,那么,离这个养成自律的习惯也就不远了。
当然,一个一个小目标达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每一天每一次辅导作业的斗智斗勇,每一个片段大概率都有“高潮”,这是另一个话题。
孩子只要相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不管是一个点的进步,还是很多点的进步,家长及时送上对他行为以及坚持的肯定和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自信一点一点累积,让持续进步成为一种习惯,自律也就是附加产物了。
可以跟孩子一起列明必须遵守的规则,然后督促孩子严格执行,例如每天必须要完成哪几样作业,全对就可以随便玩,有错就加写缩减玩耍时间,等等等等。
孩子会按照规矩来检视自己的学习情况,这种主动学习不比家长的念叨催促更有用么?
以上,亲测有用。
但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享一部经典的双语影片的资源吧,迪斯尼出品:Cinderella灰姑娘

同名公众号发送信息:灰姑娘,获取下载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