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锵锵锵,本着知识搬运的奉献精神,也为了更好地激励自己念书,从本月起想做一个撸书系列。
作为写作专业的小硕一名,平日最喜逛书店,市面上关于创意写作(人大出版社)的书系大都摸过。发现在简书混迹的朋友们,特别喜欢谈写作法。
好吧,这个系列做写作书的总结,快到碗里来。
小说课对许多人来说,因为有了足够的生活积累,他拿起了笔。我正好相反,我的人生极度苍白,我是依仗着阅读和写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毕飞宇
小说是公器,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读者的福,更是作者的福。只有少数的读者和更少数的作者可以享受这样的福。——毕飞宇
前两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台湾作家许荣哲的一本《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逻辑思维曾大力推荐,说许荣哲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从人物、场景、对话、开场、性格、形式、叙事等等各个角度洞悉一个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的秘密,它更像一本武林秘笈,把招式套路总结好呈现给你。
今年毕飞宇的这本《小说课》一出,刚看到消息就订购了一本,没听过毕飞宇的课,心想读读他讲写作技法的书也是好的,我记得早年王安忆也出过一本在复旦大学教写作的《小说课堂》。
现在很多高校都有驻校作家的项目,每年邀请作家进高校做兼职教授授课或是开讲座,一种较好的资源整合。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毕飞宇2013年在南京大学讲座的讲稿。而且书中的大多数文章在2015年的《钟山》专栏均有发表。
这本《小说课》是毕飞宇关于小说阅读与小说写作的一些思考。有8篇组成,其中7篇是他对中外名家名篇短篇小说的解读,一篇是对自己作品《玉秀》的创作谈,还有两篇关于《时间简史》《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笔记。12.5万字,38元,购买指数3颗星。
其中包含了蒲松龄的《促织》,鲁迅的《故乡》,汪曾祺的《受戒》、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名篇,也有莫泊桑《项链》海明威《杀人者》等西方经典,以短篇为主,选的作品大都耳熟能详。
它还不像西方的创意写作指导书,这本的理论与干货很少,是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谈自己读作品的感悟,既有创作上的认识也有文化意义的评析,总之谈的蛮真诚。
毕飞宇的小说之前只读过《地球上的王家庄》《玉米》系列和《虚拟》,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一篇是他对自己作品《玉秀》的创作谈,他其实为玉秀写了两个结局,一个是死亡的结局,一个艰难的活了下来。从这个感受出发谈一个作者自己是如何与笔下的人物相处。
作家跟小说中的人物如何相处,首先我们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一条,就是他的性格。
这个跟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际关系都不一样,作家面对人物的时候,当你确定这个人差不多是那样一个性格状态的时候,你对他不能有任何干预,他很可能呈现出你无法想象的状态来,一定得让他自己走,你老老实实地把他在你脑海里面发生出来的状况记录下来,干预的越多,越爱不释手,这个我在漫长的写作生涯里面体会最多。我们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写小说特别容易出面干预,扭着小说里面人物的性格来。(新书发布会的谈话)
他在书中引用了曹雪芹写林黛玉的例子,一个并不可爱的人,写着写着,你爱了;一个你非常爱的人,写着写着,你不爱了。这有什么道理可讲么?最极端的例子大概要算曹雪芹和林黛玉了。
曹雪芹几乎从来没把林黛玉往好处写,从头到尾,我们所看到的都是黛玉的‘不是’,一个标准的、有心理暗疾和行为缺陷的问题少年。但要命的是,曹雪芹越写越爱她;读者越读越爱她,一边爱一边数落她的不是——你就不能改改么?你要是改了,你又何至于这样呢?我敢打赌,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林黛玉。黛玉太叫人伤心了。
就像玉秀,她就是一个轻浮虚荣的小姑娘,她有缺陷,但是她从来没有害过别人。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不会不爱这样有小毛病的主人公。写作中有个原则叫做贴着人物走,真正优秀的小说的结局其实并不是作家自己随意决定的,作家不是上帝,他没有权利为人物选择,到最后其实是人物自己选择了那样的结局。
他在书中最后谈到:小说家最基本的职业特征是什么?不是书写、不是想象、不是虚构。是病态的,一厢情愿的相信虚构,虚构世界的人不是别的,就是人,就是人本身。小说家与小说中的人物更像是恋爱关系。
总之,这本书不是写作的技术指导,是一个作家的读书创作谈,喜欢就去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