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底,我们这批知青插队已经两年了。这时,传来消息,我们要选调回城了。听到这个信儿,大家都很高兴。虽然不少同学当初是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理想下乡插队的,但经过两年的艰苦磨练也让大家懂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美好的理想并不见得都能实现。
那天,村里的大喇叭又喊起了我的名字,还是那个王素彩的声音。她在喇叭里说,请侯永生同志马上到大队部来一趟,有重要事情。这个通知连续播了好几遍。我那会儿正在豆腐坊里磨豆浆。我们生产队的豆腐坊离大队部很近。听到喊我,我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到了大队部。大队的王书记见了我说,好事儿,上面要让你们回城了。这是国家电子部821库的招工表,你拿回去填写, 过几天县里再通知去面试。我说,还要面试?王书记说,就是走个形式吧。这表是县知青办点名给你和小韩的,不会有什么问题。我想,可能是我参加过县知青代表会,县知青办还记得我吧。谢过王书记,我拿着表格走出了大队部。
这会儿,刘副书记跟着我一起出来了。他叫住我,悄悄地说,家里要有人,最好找找关系。我不解地问:还要托关系?这不是上级分配的吗?刘副书记说,你这孩子哪都好,就是心眼太实了。听叔的没错,别再干活儿了,马上回家跟家长说一下。停了一会儿,他又说,821库是好单位,这样的单位谁都想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说,明白了。
我向队长借了自行车,当天就赶回了家。父母听说我要分配到电子工业部的821库后都很高兴。父亲说,821库在保定绝对是一等一的好单位,而且离咱家也不算远,挺好的。母亲说,这样的单位别人都抢不到,能轮到你真不容易。父亲说,别管那么多了,这是咱孩子修来的福份。看到父母这么高兴,我实在不忍心把刘副书记的话转达给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没什么关系可找。
在家里住了两天,我又赶着回南亭了。刚到知青点,就有人告诉我,大队让你回来后马上去一趟。我心想可能是面试的通知来了。果然,刘副书记说,明天你就到咱县里的招待所,821库负责招工的同志在那儿等着你和小韩。稍顿了下,他又说,见了人家要热情,人家问啥就说啥。我说,知道了,谢谢叔。
第二天我还是借了队长的自行车去了徐水县城。到了县招待所,知青办的同志把我领进一间屋。我看到,里面坐着两位男同志,他们自我介绍是821库主管招工的。谈了几句,其中一个年龄较大的对我说,你在插队期间的表现很好,家庭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你是近视眼,不大适合我们那的工作。我听这话,知道自己没戏了,便站起来告辞。
后来我知道了,就是那位口口声声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的老兄顶替了我。821库招工的说我是近视眼不适应那儿的工作,可那位老兄也是近视眼。不过,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他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理解,毕竟好单位谁都想去。再后来我还知道了,是一个同学的父亲托关系找的名额,附带的条件就是,那位同学必须要去,其他一个名额由县里确定。就是这样,大队把名额给了我,但别人又顶替了我。
回到村里,又过了十几天,知青点的同学几乎都落实了单位,我和同一宿舍的阿玉和阿强才被保定市饮食公司录用。从此,我们离开了插队两年的徐水县南亭公社南亭村。
离开南亭村后,我和阿玉、阿强等同学在第二年的春节回去过一次。后来,由于各自的工作都忙,又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几乎很少再回村了。然而,南亭的一草一木,南亭乡亲们的音容笑貌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有多少次,自己在梦里都梦见了南亭的村路,梦见了南亭的春苗,南亭的麦浪,南亭的青纱,南亭的秋光。那次,二喜到河北大学找我,让我有时间再回村看看,我随口答应了。可是,毕业以后我分配到外地,回村的机会就很少了。有一年,我随领导去徐水县视察工作,到了临近南亭的一个村。尽管我内心很想去南亭看看,但是领导不去,县里没安排,咱作为工作人员咋能随便去呢?
“侯哥侃插队”至此已写了二十二篇。虽然说不上有多么惊奇,但却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谢读者诸君的阅读和评论。最后,就以一首小诗作为这组系列文章的结束语吧:
当年只是中学生,
知识不多很年轻。
上山虽苦砺人志,
下乡不甜铸魂灵。
广阔天地试身手,
几多梦里到南亭。
当年知青成栋梁,
谁说插队度虚空?!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