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春秋成长励志故事
屠呦呦:不稀罕被流量明星抢占的热搜

屠呦呦:不稀罕被流量明星抢占的热搜

作者: 会码字的书店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6-17 21:28 被阅读15次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这是《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对屠呦呦的评价。

    袁隆平老先生还在身体力行于田埂上为世界的粮食产量发愁,屠老年近九十岁仍在实验室带领团队挖掘并提高中医药的精髓造福世界。

    “我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屠老在当年拉斯克奖颁奖典礼的酒会上诉说着一生的情怀和梦想。

    中医便是我的发小

    当有人问起给孩子读什么书时,

    我们一般会说起郑渊洁、曹文轩等儿童作家的书籍。

    而在屠呦呦儿时的书架上,这份书单让人眼前一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等等。

    这些只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提及的中医名著,正是屠呦呦儿时的阅读书籍。

    虽然读起来磕磕绊绊,但难掩其从小对中医萌发的钟爱之情。

    父亲是中医,开堂坐诊,救死扶伤,每每看到前来看病的人服用父亲配的中药方子起到效果时,作为小助理的屠呦呦便越来越沉迷于中医。

    跟着父亲外出采药,在丛林中仔细寻找中药材,闻药问药,像一个小郎中孜孜不倦地渴求着关于中草药的点滴知识。

    她从小就是个”劲草”,不睡觉不吃饭也要跟着父亲一起炮制药品,研究中医。

    这些经历和阅读经典的积累,让屠呦呦在往后的药学研究中像药效一般缓缓消化溶解,最终起效。

    屠呦呦高中毕业于1951年,在宁波中学同届的校友中科院院士石钟慈、中华书局总编傅璇琮等中,她不算出众。

    当年宁波中学的生活辅导主任徐老师评价说,

    “屠呦呦,优秀、幽静,是个好学生,聪慧,灵巧,不仅读书好,品格也好,不是一个捧着书死板读书的人,本身就有学习上的天赋。”

    宁波中学副校长陆雁介绍说:

    “据屠呦呦当时同学说,她刚转入宁中时,在这么多优秀的同学中,她起初各学科的成绩大多平平,但是高三时急起直追,顺利考入北大。”

    1951年春,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学系读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医学。

    在那个时代,还是女生的屠呦呦能够如此,已实属幸运加持。

    中西医,在她被录取的那刻起,已经深深刻在了她的心中。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呦呦,父亲取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67年5月23日,越南战争在东南亚的土地上愈演愈烈,而此时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体,药效下降,急迫需要找出对应之策。

    所以,一个由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523”,屠呦呦作为组长,奋战其中。

    从变黄发脆的纸堆里,寻找着对抗疟原的蛛丝马迹,日夜翻阅中医典籍、几年时间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拜访了个遍。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本古籍中的记载让屠呦呦茅塞顿开。

    东晋医书《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一个“治寒热诸疟”的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青蒿就这样被屠呦呦揪住,研究到了现在还不罢休。

    团队耗时三个月,从2000多个药方中筛选出640个,最后锁定了100多个样本。

    尽管挨个尝试药方的有效性,但是两年时光转瞬即逝,尚未有好的征兆。

    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一次偶然实验,屠呦呦惊喜地发现用青蒿提取药物治疗疟疾,药效可以达到68%。

    尽管如此,后来这个药效再未出现过,这无疑令其大跌眼镜。

    思来想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屠呦呦及其团队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找不到出路之际,她重回古籍。

    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到,从“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截疟,悟及可能有忌高温或酶解等有关的思路。

    改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并将该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部分,反复试验,发现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提取青蒿,可以得到稳定的青蒿素,对疟疾有稳定的抑制作用。

    成果令人喜出外望,但接之而来便是从审核到把制成品送到病人手中,要耗时一年多,这让这位“救人为己任”的大夫无法等待。

    她找到了中医研究院的领导,镇定地说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我请求用我的身体,进行人体实验。”


     以身试药,犹如神农尝百草

    不顾劝说,不管191号对人体是否有毒,屠呦呦拿起黑膏状的青蒿提取物191号,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

    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青蒿提取物191号无毒高效!

    屠呦呦安然地从病房里走了出来,迎接她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实验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首批药片于1986年获得生产许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添加到了基本药物清单。

    从此,由疟疾引发的死亡人数直线下降了近50%,有几个国家已经彻底根除了疟疾。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医学奖。

    2015年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演讲,呼吁全世界关注中医药学,“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

    她说,“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2019年,偶像(ICONS)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共同进入“20世纪最伟大人物”候选人名单。

     “ICONS”栏目这样介绍屠呦呦:

    一位药物化学家,她的研究帮助挽回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

    受古籍启发,中国化学家屠呦呦发现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为拯救全世界人的生命做出了贡献。

    BBC介绍称,

    屠呦呦的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一篇文章,古书籍记载,公元400年,青蒿曾被用于治疗间歇性发热(疟疾的一个标志)。在这种草药中,屠呦呦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治疗疟疾感染的化合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青蒿素。她自愿成为第一试药人。

    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巨大影响绝不能被低估。正如诺贝尔奖中所总结的,她的工作“让数百万人的生存和健康状况得以改”。

    疟疾有多可怕?

    基因证据显示疟疾摧毁了古罗马帝国

    2011年,英美考古学家从一处古罗马坟墓中发掘出来的小童骸骨中发现了曾遭疟疾感染的基因证据,他们据此认为,古罗马帝国可能因疟疾猖獗而衰亡。

    疟疾延缓殖民非洲进程

    虽然欧洲人从15世纪就开启了全球殖民时代,但对于近在咫尺的非洲,直到400年后他们才控制了10%的地区,这都是因为疟疾的“保护”。直到药物级的奎宁被欧洲人发明之后,他们才借此打开了控制整个非洲大陆的大门。

    美越战争的疟疾幽灵

    到了60年代,全球疟疾疫情也因此难以控制。那时正是美越交战期间,美军因疟疾减员数十万人。谁能拥有抗疟特效药,就可能左右战争的胜负。美国不惜血本,筛选了20多万种化合物,也没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更没有能力研究,他们向中国求助。

    2015年屠大大发表《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时,全球的疟疾形势依然很严峻:

    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9800万,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的儿童。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

    拯救了“2亿人口”的屠呦呦实至名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屠呦呦:不稀罕被流量明星抢占的热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ft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