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钟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资治通鉴 周纪》
译文: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三五五年) ,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虽然小,但是尚且有直径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的珠子有十枚。像齐国这样大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宝贝呢?"齐威王说:"我所以认为的宝贝和大王你的不同。我的臣子有个叫檀子的,让他守南城,楚人就不敢为寇作乱,泗河旁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见;我的臣子有个叫盼子的,派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往东在黄河上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个叫黔夫的,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过来要求居住于齐国的有七千多家;我的臣子有位叫钟首的,派他防备盗贼,就会做到路不拾取丢失的财物。这四个臣子,能照耀千里,岂止十二辆马车呢!"魏惠王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感悟:
1.三观不同,不可同日而语。魏惠王认为的宝贝是珍珠,齐威王认为的宝贝是能臣良将。高下立分。
这两人之前都出现过,齐威王就是明辨即墨大夫和阿地大夫的那位明主。魏惠王就是不听公叔痤建议,放走商鞅的那位。
这两位在历史上确实都有不同的评价。值得一说的是,在前几年的热剧《秦赋》里,魏惠王是由李立群主演的,集傲慢与呆萌为一体。魏国就是在他手上由盛转衰,最后放弃河西之地,被秦国吊打之后,不得不向东迁都至大梁。故历史上又称之为梁惠王。
对了,就是孟子见梁惠王的梁惠王。
2.自夸即是自辱。魏惠王主动挑起的这个话题,想必是想在这种打猎的非正式外交场合显示一定的优越感,特别是在齐威王谦虚地说出齐国没有宝贝之后。略显骄傲地说,"我的国虽然小,但是尚且有直径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的珠子有十枚。像齐国这样大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宝贝呢?"这实际有羞辱之嫌。结果直接让齐威王一顿讽刺,连带教训。
所以说有时候自夸就是自辱。低调的实力才是让对手高看一眼的方法。特别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偶尔不经意间露出一小手。
3.学会转移话题,偷换概念,是在重要“外交”被动场面重新掌握主动权的办法之一。魏惠王与齐威王谈论珍珠的宝贝,齐威王明显察觉羞辱嫌疑后,直接说“我所以认为的宝贝和大王你的不同”将话语顺利过度过来,实际是赋予宝贝一种新的含义,也就是偷换了概念。然后借机彰显了齐国的实力,顺带也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切,我跟你不在一个层面。
这四个臣子,能照耀千里,岂止十二辆马车呢?是对照亮前后十二辆马车的珍珠多么有力的回击啊!
4.再看看齐威王选的4个人,这些人既有能震慑楚国,让十二个小诸侯国臣服的,又有震慑赵国的,还有震慑燕国的,总之威慑诸侯不在话下,还有人缉拿盗贼,这不典型的政治清明、国际地位如日中天吗。这就是给齐国长脸,给自己贴金啊,同时还证明自己是明主,知人善任,不喜欢玩物丧志,心怀雄才大略。
碾压啊,这就是全方位碾压。
所以魏惠王脸上露出惭愧的脸色。心想,完犊子了,这波天没聊好,被你给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