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的书对我来说,收藏多于阅读。他的书我读过的都是随笔,真正代表一个作家真实水平的长篇小说作品都还没开始阅读,比如《玫瑰的故事》《傅科摆》等等。
这本《悠游小说林》是一系列演讲汇集成集,也可以算作随笔,讨论了小说的创作形式手法等,对了解艾柯的作品很有帮助。
《悠游小说林》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哈佛诺顿所作讲座的六篇演讲稿汇集而成。
在《悠游小说林》中,艾柯讨论了小说的形式和手法,包括作者是如何向读者发出寻找模范读者的信号,模范读者和模范作者的关系如何,以及叙事是怎样带领读者一步一步地迷失于小说深不可测的空间。
我觉得这这本书的受众,应该是文学院的学生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写者。
艾柯关于小说形式的探讨有些深入,举的例子对于国内读者而言又较为偏门,还是有一些阅读门槛的。
推荐对小说创作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来自意大利的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
艾柯的世界辽阔而多重,除了随笔、杂文和小说,还有大量论文、论著和编著,研究者将其粗略分为8大类52种,包含中世纪神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符号学研究和阐释学研究等。
2016年2月19日,安伯托·艾柯在米兰家中去世,享年84岁。
艾柯的名字在国内翻译有点乱,有叫翁贝托·埃科、安伯托·艾柯、安贝托(这本《悠游小说林》的翻译)等等。
我只读过的艾柯的《美的历史》《丑的历史》《误读》《带着鲑鱼去旅行》等,但是艾柯真正享誉全球的那些重量级作品比如《玫瑰的故事》等都还没翻开过。
梁文道在他的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里有介绍过艾柯的《玫瑰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这本《悠游小说林》是我阅读的第三本诺顿演说集了。
第一本诺顿演说是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后翻译为《美国讲稿》),讨论了欧洲文学的传统,和叙事风格的轻逸、迅速、确切、易见、繁复等种种类型。这本《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已被很多写书人读书人奉为经典。
第二本诺顿演说集是2009年奥尔罕•帕慕克的《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对比前辈这本集子没那么出彩,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更加友好和易读。
这本《悠游小说林》也是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哈佛诺顿所作讲座的六篇演讲稿汇集而成。
在《悠游小说林》中,艾柯讨论了小说的形式和手法,继承卡尔维诺演讲遗篇,继续辨析着小说无穷尽的风格和方向。
总体而言,艾柯的《悠游小说林》比帕慕克的《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要难读多了,可以当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的继承和扩展。
P.S.可惜这本小说翻译有些硬伤,不过翻译喜欢故弄玄虚的艾柯老顽童的作品也不容易。
P.S.X2 这部作品竟然是译者在大三的时候宿舍翻译的,这已经很牛X了。
“模范读者”是艾柯在这本书中的阐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他看来,“模范读者”必须反复阅读文本,不错过沿途的任一处“风景”,反复地对文本意图进行验明。
相反,对此不那么在乎,而是徜徉于森林景致,就地午餐的,则是“经验读者”。
经验读者往往只是把文本作为安放自我情感的容器,用它做白日梦;模范读者则想要探究森林背后的秘密。
艾柯当然鼓励我们成为模范读者。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成为“模范读者”太难了。
这几年我也走马观花的看了不少书,有些看过就忘,也有些算是隐隐约约算是记住了。但是这充其量也只能达到艾柯说的“经验读者”这一层面。
今年来,我逼迫自己在每读完一本书后,至少能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虽然这极大的降低了我阅读的效率,但是在写这些“读后感”的时候,反反复复翻阅读过的文本,不断查找资料和文献,倒是真正将这本书的内容“融进”我的体内,可以算是向“模范读者”进了一步。
我期望,有一天能像艾柯说的,成为“万书之书(Book of Books)的模范读者”。
在这本《悠游小说林》是一本关于小说的书,当然要列举一些小说作品来说明问题,但是艾柯举的例子都挺冷门。
我把艾柯列举的主要作品整理了——
钱拉·德·奈瓦尔《西尔薇》
在这本书里提到最多的就是这本《西尔薇》,作者是钱拉·德·奈瓦尔,法国作家——但是在国内出版的作品中找不到这部《西尔薇》。
我书架上有一本奈瓦尔的《火的女儿》,翻开这本《火的女儿》,赫然发现目录中这篇《西尔薇》在列……原来这本《西尔薇》只是一篇中篇,收录在中文译本《火的女儿》里。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这部经典自不用多说,《三个火枪手》也是艾柯所有列举的作品中唯一读过的。
爱伦·坡
这本书里举了很多爱伦·坡的例子。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
《奥德赛》
《奥德赛》(希腊语:ΟΔΥΣΣΕΙΑ,转写:Odýsseia)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统称《荷马史诗》)。《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
福楼拜
艾柯提到的是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还是借普鲁斯特之口提到)。
《情感教育》是法国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走向精神幻灭的人物形象弗雷德里克·莫罗。
《罗杰·阿克拉伊德谋杀案》
国内好像都翻译成《罗杰疑案》,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侦探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
艾柯列举的其他作品都太过冷门,就不一一介绍了。
关于小说的本质,艾柯在这部作品中也进行了不少探讨。
喜欢故弄玄虚的艾柯在一开始就借用了爱因斯坦的这个段子,也是为了证明——小说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还是一门连爱因斯坦都觉得太复杂的艺术,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在这本书结尾,艾柯总结道——
“无论如何,我们不会停止阅读小说,因为正是从小说中,我们才能找到赋予自己存在意义的普遍公式。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总在找一个与我们的来源有关的故事,让我们知道自己如何出生,又为何活着。”
——这是我读过对“小说”最传神的描述。
在我阅读的所有书中,属于“小说”这个题材的应该有超过2/3。
我一直偏执的认为,阅读小说是阅读所有作品的门槛中最高的,却也是天花板最高的。甚至你看一个人读的书单中“小说”的比例,也大致能看得出他的阅读质量和水平。
正如艾科在这本书里说的——
“而这,便是我愿永不离开的小说之林”。
End
微信公众号ID : Dove_booklis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