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段话,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这段话就是出自梁启超之笔下。
说到梁启超,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维新变法、公车上书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与他有关。
还有其子梁思成,梁思成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其实除了梁思成,梁启超的其它子女也是个个不凡,后人评价他们家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由此可见,他不仅在事业上做得风生水起,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值得家长借鉴。
那么,肯定很多人家长感到好奇,梁启超是如何教育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
1.开阔眼界
梁启超先生作为清朝的人,其思想境界是与时俱进的,并没有被局限到。都说眼界和格局有多大,你所看到的世界就会有多大,如果一个人没有见过世界,又哪里会有世界观。正是梁启超先生的眼界,从《少年中国说》中就能看出梁启超先生之眼界。
知道少年才是中国未来之希望,因此从小就培养自己的子女的眼界。
孩子的眼界高了之后,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有个更大的目标,更好地朝着目标迈进。
在当时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千方百计地让儿女们接受最前沿的学术训练,规划年长的儿女留学美国,较小的留学欧洲或日本。正是这些安排,能让孩子有更高的眼界,
他关心儿女的学业,也为其进入国内学术前沿寻找契机。
后来因梁启超先生早逝,梁家较小子女的留学计划未能完全如愿,但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成为国内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又显然跟留学美国分不开,正是在美国接触的学术前沿,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能让其知道学术研究之方向,帮助国家的科研向哪个方向去。
2.深沉的爱
梁启超先生那深沉的父爱,充分践行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原则。
虽然他一生奔忙于国事,日理万机,但是却在儿女们的成长之路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自称是“最富于感情的人”,而对于孩子们的感情“十二分热烈”。他重视与子女的沟通,数百封写给海外留学子女的家书充满了梁启超先生那无微不至的父爱关怀,大到人生道路、学业研究、婚姻家庭,小到衣食消费、作息养生、生活心情,均耐心开导,践行父爱,洋溢着深沉的爱。
他也是儿女们的良师益友,正如信中所说:“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困苦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因此,对于儿女的问题,梁启超先生及时引导,帮助儿女共同解决。
3.体验挫折
梁启超先生告诫孩子们“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要“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他认为,在困难中保持“寒士家风”,即是“自立之道”。
梁先生鼓励孩子们体验挫折,能磨练人格,也能在学业上陶冶韧性,不求功利。这样孩子的受挫折能力更强,遇到困难才能自己很好地解决。
4.尊重孩子的选择
梁启超先生,尊重子女的兴趣,善于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