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继续阅读杨国荣教授《成己与成物》的第一章 成己与成物视域中的意义。小澡哥摘录读书笔记如下:
1. 事物固然有其自在的规定,然而,这种规定之获得意义的形式或以意义的方式呈现出来,总是无法离开认识世界与变革世界(成物),认识自己与成就自己(成己)的过程:如前所述,事物之成为意义之域的存在,以事物进入知、行过程为前提。
2. 从实质的层面看,把意义理解为对象性的规定,意味着将意义从存在于知行过程的真实关系中抽象出来,从而使之失去现实的前提和基础。这种缺乏现实品格的“意义”,显然很难说已经真正扬弃了主观性。
3. 在意义之域,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将意义问题与人的存在及其活动联系起来。皮尔士指出:“我们关于任何事物的观念就是我们关于它的可感知效果的观念。”相对于皮尔士注重行动结果的可感知性,詹姆士和杜威更突出意义与人的生活实践、生活需要的关联。
4. 以文本的解释而言,解释学强调意义并不是一种自在的系统,而是形成于文本、作者与读者(解释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具体展开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正式在发问与回应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不断呈现并得到理解。
5. 由于突出意义的生成性,解释学又指出了解释的历史之维,并进一步将历史中的实在与历史解释中的实在沟通起来,把理解视为效果历史事件。
6. 就对话本身而言,伽达默尔常常将其与游戏联系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所具有的许多因素都指出了理解和游戏的一般结构”,而“游戏最突出的意义就是自我表现”。相对于此,通过对话而理解文本,也具有自我理解的性质:“理解一个文本就是使自己在某种对话中理解自己”。
7. 解释学固然有见于意义理解的互动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但又表现出某种过分强化主体(解释者)作用的倾向。
8. 就思想的流变而言,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源头本身便可以追溯到胡塞尔的现象学。
9. 在哲学上,卡西尔以注重符号为特点,他曾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作为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同时又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而在康德哲学所内含的调节原理与构造原理中,卡西尔更侧重后者。由此出发,卡西尔反复地强调精神的创造作用。
10. 卡西尔认为:“只有通过精神的创造,我们才能看到我们所说的‘实在’,也只有通过精神的创造,我们才能拥有实在:因为精神所能达到的最客观的真理,最终就在于它自身的活动形式。”
11. 就意义的生成过程而言,确实不难看到意义赋予和意义构造的活动:宽泛而言,意向性是事物呈现所以可能的前提,意之不在,对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物本身则因之而无法向人呈现。
12. 意向性(Intentionality)是一种心灵代表或呈现事物、属性或状态的能力。简单来说,很多心理活动是关于外部世界的,意向性就是此“关于”。
13. 从符号的层面看,对象之获得相关意义,以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前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意义的形成与表达,而且意义的理解,都包含着人的创造性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