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缘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最近总有朋友让我推荐一些我看过的书,我其实是有点胆怯的。一是因为我读的书确实不多。另外看书这个事就和吃东西一样,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都不同。有人爱吃麻辣烫,有人爱吃猪大肠,所以,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别人。
后来想想也不全对,那些好的作品除了表现形式的不同,一定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吸引着我们。就像群山各异,灵秀的,雄伟的,威严的,却都能让我们心灵震撼。麻辣烫和猪大肠不同,却都让我们开心。
所以,不想那么多了,把我自己心里装着的五星级宝贝,一一罗列给大家。
我心里的书有两个层次,一种是人间之书,教我们如何在喧嚣的人间能活得逍遥一些。另一种是出世之书,让我们能看穿事物的本质,体悟到宇宙的真相,让我们活得通透一些。
人间之书
在人间之一:学会玩
生而为人,想在人间活得自在,就要学会玩。玩得高级,玩得有趣。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冯唐不认同,我也不认同。来都来了,为何不让自己绚烂地绽放。
冯唐说,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就这九字箴言真的让我震撼了好几年。想做到,太难了。几经修炼,现在“不要脸”这项还稍显逊色。
冯唐的文字是那种痞帅痞帅的感觉,真诚中透着智慧,痞话中又带着唯美。他的《无所谓》《了不起》《有本事》等一系列的书,都是告诉你如何在无聊的生活中,变得有聊起来的。
说两句冯氏经典语录,勾引你们一下。
“对于不要脸,我安慰自己的话术是,我已经尽力了,还要我怎样,我还能怎样?咬我啊,咬我啊。”
“为牛啥付出太多代价,就是傻啥。”(原话被suo)
“人生的后半程,仿佛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对待一点点减少的储蓄,只花时间给三类人:好看的人,好玩的人,又好看又好玩的人。”
“鸡蛋煎不圆,世界继续转。”
在人间之二:学会美
提起美学,读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会推荐蒋勋老师的书。生命中的一些遇见,缘不知何起,一往而情深。
什么是美?你看到一朵娇艳的花,颜色淳淳欲滴,形态婀娜多姿,这是美,是你眼中的美。
你如果还可以看到,它蓬勃地开,自在地落,可以零落成泥碾作尘,生命轮回如日月之光一样自然,这是看到了生命的美。
美是一种生命的感动。而蒋勋的文字里就是提供给我们这样一种超越之美。
如果你想了解唐诗宋词,以及整个文化发展的脉络,你真的要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文学》这个系列。
那种美的享受如远古的声音由远而近,是埙之浑朴,笛之悠扬,古琴之余韵,你闻之心弦震颤,血脉奔涌,满山渐绿,次第花开。
蒋勋老师的散文,我最喜欢的是《此时众生》。二话不说,上原话。
“从人群中走出来,走向山,走向海,走向久违了的自己。”
“千千万万枯叶从万山间飞起,当所有媲美繁花、媲美霞彩的颜色全部一一褪去,瑟瑟飒飒,漫天飞舞如春日蝴蝶的枯叶,在已经寒凉空寂的山里静静回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老哲学从凝视河流得来的生命智慧被遗忘了。人们匆匆开车疾驶而过,对河流视若无睹,也看不到自己生命的源远流长。”
在人间之三:学会智慧
谁不想充满智慧,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化险为夷。那你就去读《易经》吧!
提起《易经》好多人都觉得它是算命的,如果仅是如此,那你真的是小瞧它了。它是可以占卜的,因为易经说的就是天地自然的规律。你我、社会万事万物,都在这个规律的发展之中。简单点说,月有阴晴圆缺,自然有季节轮换,都是遵循着出生、成长、旺盛、衰败的规律。大到历史发展,小到个人境遇,无不出其外。
历史上的高人,都是深谙《易经》之道。孔子晚年读易,相见恨晚。范蠡精通《易经》,富可敌国,三次散尽家财。因为他懂得盛极则衰,物极必反的易经智慧。
《易经》我们自己看确实很难入门,我推荐曾仕强老师的《易经的智慧》《易经真的很容易》。曾老结合他多年对易经的研究和自己亲身阅历,一定会让你有醍醐灌顶之感,然后感叹“天啊,我以前怎么那么二啊!”
在人间之四: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这个课题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课题。爱自己是所有爱的基础。你没有爱自己的能力,你也没有心情和能量去爱别人。
第一次让我在心理学上震撼的书是恒子奶奶的《人间值得》。我真的不知道就这样一本薄薄的书,一个日本老太太唠家常一样叨咕几句话,就让我似乎卸下了身上负担已久的包袱,如冬日暖阳一样温暖,我从那个时候更加确认,能量可以穿透时空传递,量子纠缠显灵了。
恒子奶奶会说,“自己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如何才能消除对别人的不满呢?就是不要期望太多。”老人家说话平淡从容,当时不知道为何如此舒服,后来看得书多了些,才发现都是人生最终极的智慧。
心理学方面的书还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其中,在一件件的事情中,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个憋屈善良又迷茫困惑的蛤蟆先生。在作者循循善诱的讲述中,我们会跟着蛤蟆先生,慢慢地看清很多道理。
学会爱自己就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有时候心生欢喜、岁月静好,有时候蛮不讲理、暴跳如雷。其实人是被激素控制的动物。想多些岁月静好,就去学习下脑科学的知识吧!
《自驱型成长》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它其实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但是里面有大量关于脑科学的知识。曾经的它就像一颗炮弹,炸开了我大脑封闭的铁门,也炸走了我关于教育的焦虑。说到教育,我后面会再说些,这本书是我教育认知上的一个丰碑,是我顶礼膜拜的宝贝。
我还有一个秘密法宝是《轻疗愈》。这是我见过的一本超级神奇的书。如果说别的书像中药一样,缓缓滋养,这本书就像一把手术刀,咔咔切除。
这是我见过的最快消除压力的方法。只需要在身体几个部位敲击几分钟,你的压力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得特别快。
这个方法曾被天价索购,911之后公布于世,让几千万人消除焦虑、压力及其他心理创伤。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试过,效果特别好。如果哪天你觉得自己有些情绪无法排解,你去网上搜索一下“轻疗愈”或者“情绪释放疗法”的视频,希望可以帮到你。
在人间之六:教育
为什么把教育放到靠后的位置呢?因为教育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事。你越是努力费劲地想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如何如何,那么基本就是他那一方面就不太行。
人生不能太用劲儿。教育其实是件很神奇的事,说它容易吗,真不容易,因为教育针对的是不同的个体,说它难吗,也真不难,掌握了最本质的方法,一眼万年。
教育的书是我看得最多的。最开始奠定我教育理念的书是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好处就是作者的文笔特别优美,理念特别睿智,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
再后来孩子上学了,接触学习后,有一段时间也是好焦虑,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个时候就遇到了《自驱型成长》。我特遗憾,我要是早遇到它二十年,我脑子也不至于这么笨。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想让孩子脑子聪明吗,出去疯玩吧,或者好好睡觉吧!想让孩子有主动性吗,让他自己说了算吧。
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现在想来,那是学习?那是自虐!任何事情,如果你靠意志力坚持,那么这个事情你一定坚持不了多久。而且,心会越来越拧巴。即使你最后坚持下去了,也是灭敌一千,自损八百。
孩子小点的时候,可以看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我开始觉得这个书名有点幼稚,错过了。后来听樊登讲书,才发现,这是一本好书。
里面主要是情绪的引导。不知道是谁说的,情绪是第一生产力。其实,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教育小孩,都是一样,情绪好,什么都没有问题。
樊登老师写过《陪孩子终身成长》也很不错,他是综合了他看过的所有教育的书,自己总结提炼了一下关键理念,看看能让眼界开阔一些。
教育这个事情一定是家长想得明白,看得开,知道什么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才能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氛围和眼界,所以,家长先把自己教育好是关键。
在人间之七:经济学和管理学
忘了是谁说的,在社会上混,至少要知道三个学科的基本知识。一是心理学。二是管理学。三是经济学。心理学我们上面讲了,那么剩下的两个再随便说一说吧。这里不敢说推荐,只能说自己学着不费劲,还挺有意思的书。
经济学方面特别喜欢《刘润五分钟商学院》。这个最开始是在得到APP上听到的课程,后来发现好像刘润老师也出书了。
顺便说一句,现在线上学习的平台特别多,一二百元钱真的可以享受顶级大师的智慧。不要在乎那点钱,你得到的绝对远远高于你付出的。得到app是罗振宇创建的终身学习的知识平台,樊登读书也是特别不错的读书平台。
接住说,刘润真的是我见过的特别睿智的人,他好像有一双神奇的眼睛可以一下子就穿透事物的表面看到本质。刘润老师的课程像讲评书一样每天就说5分钟。先是给你讲一个身边的现象,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再给你讲这是怎么回事,最后告诉你这是什么经济学原理。五分钟过后,我基本就像一个开了窍的二傻子——原来这么多年我是这么被商家蒙骗的。
说到管理学,大家都觉得好像高高在上。其实,我的感觉就是教育、心理学、脑科学这些你都学明白了,其实管理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你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你的管理就不会出问题。管理学就是人学。至于西方管理学书上的那些这个框架,那个模型的,真不如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经典来得管用。比如《道德经》《资治通鉴》,比如读王阳明,读曾国藩。
出世之书
人间的书说得差不多了,终于可以说人间之外的书了。这个话题有点大,真是不敢造次,只是我现在这个层次的理解。
人间之外的书我遇到的很少。在我心里能称得上出世之书的第一本是《道德经》。世界最重要的十本书,道德经排名第二,第一本是《圣经》。我相信《圣经》也是人间之外的书。只是我没看过。
道德经的古文对于我们来说有点晦涩,也读过几个版本的解读本,但是我都觉得不过瘾,也不满意。自己又没有那个本事,就那样草草作罢。
出世之书的第二本应该是王阳明的心学。刚开始是听的郦波老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老师基本具备了一个著名评书演员的水准,讲得特别生动。
再后来我就有些问题一直想弄明白,那段时间我跟魔怔了似的,只要世面上跟王阳明有关的书我都要去找答案。我就是想知道到底阳明先生龙场开悟是因为哪一个心结被打开,那一刻他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哈哈,后来,也是无果而终。
其实,我发现,那些大道之书,都是殊途同归的。老子说无为而治,其实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干的时候不要目的性太强,顺着自然的节律和道德的轨迹,专心去作就好。而心学说的就是遵循自己内心,顺着良知去做。都说心学是儒家学派的,在我看来,心学的智慧涵盖的范围很广。
前面两本书都是古人的大智慧,看起来,高山仰止,做起来迷迷糊糊!
我在当代作者的书中,也遇到两本。一本是杨定一博士《全部的你》系列丛书,另一本就是《太傻天书》。杨博士的书是先看到的,因为杨博士是外籍华人,用它自己的话说,汉语是几门语言中最差的,我觉得他对自己认识很透彻。他的书我能理解,但是,费力。
《太傻天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如果迄今为止,只让我推荐一本书,就是它了。
总有人说,天书?太自大了吧!我毫不夸张地说,它绝对配得上!作者真的是特别贴心,害怕我们听不懂,像个罗利巴索的大妈,用着幽默诙谐又犀利的语言,把人间内和人间外的道理说得透彻极了。
不仅如此,它还给你相当细致的具体指导,告诉你如何去做,能让自己的认知再高一些。《太傻天书》的内容真的是涵盖了之前让我豁然开朗的那些人间之书。而现在想想,那些书只是它的一个小分叉而已。
读完出世之书的最大好处就是,你再看人间的书,你会觉得,哦,这本书说的是里面的那件事。哦,这个人遇到的问题是因为那个原因。你真的像站在人间之外在俯瞰人间,好像很多事情,你都能看明白了。哈哈,似乎说得有点玄,总之,还是进步了些的。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读书要苦哈哈,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不太认同。
倒是罗振宇在《阅读的方法》上说的让我拍案叫绝。对了,罗振宇的这本书也特别好。推荐推荐。
他说,读书像在一张大网上,一个节点连接着无数个节点,每一本书和无数的书关联,你可以从一个节点跳跃到另一个节点,在此时错过,可以在彼时重逢。
我也希望以上我喜欢的书,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节点,让大家带着好奇和快乐,在上面欢腾跳跃。希望我们在人间都能活得自在、快乐、通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