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槚,苦荼。——《尔雅》
蔎——香草 香茶
晚采者为茗。——《封氏闻见记》
泉而茗者(名词。用如动词:喝茶)。——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世说新语·纰漏》
渴饮茗汁。——《洛阳伽蓝记·正觉寺》
荈:茶叶老者。——《玉篇》
西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唐郑愚“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茶道 唐 皎然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经 唐 陆羽 茶圣
卢仝 唐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饮茶
西周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名贵
西汉 王褒 僮约 茶普及与盛行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04092
三国志 孙浩 七升为谢 韦耀 宠臣 以茶代酒
http://news.taohuren.com/chayawenhua/2013-05-29/article-3123.html
评饮
神农 生嚼鲜叶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药用
三国 生煮根叶 荆巴间采茶做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针灸令赤色,捣末置
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 ——广雅
唐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技巧) 细煎慢啜
“吃茶” 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 唐 流行
炙茶、贮茶、碾茶、罗茶、择水、烹水煎茶(一沸调盐叶,二沸时出一瓢水、环激汤心、量
茶末投于汤心,待汤沸如奔涛,育华)、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饽均分。
宋 茶肆 点茶
意境) 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
水,同时用茶筅搅动, 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斗茶
司马光 黑白不分 苏东坡 茶墨俱香http://www.zgchawang.com/culture/show-32584.html
北宋贡茶 龙凤团茶
明 朱元璋 废饼改散 上行下效 散茶 紫砂壶艺
瀹茗
清 外销高峰 茶叶战争
形而上为道 形而下为器
金属(金银铜铁锡) 陶 瓷 竹木 玻璃
紫砂壶 因茶而生 宋雏形明发展 一壶一用(黑 红 乌龙)
宜兴 富贵土 紫砂泥
明 供春 制壶大师(第一人)善大壶 其徒 时大彬 小壶 大彬沐浴
绿泥紫泥红泥 氧化矿物 多彩

选择
茶盘(茶船) 公道杯(茶色) 茶滤网 茶巾 闻香杯(台湾复兴茶艺) 品茗杯(展直收)
茶道六君子(茶道六用) 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赏茶荷 茶叶罐(透气) 玻璃杯 飘逸杯 快客杯 盖碗(三才杯 盖为天 托为地 碗为人 香气)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火为茶之助
钙镁离子(8mg) 软硬之分 NaCl pH6-7.5 欧美水较硬(红茶 咖啡) 日本(绿茶)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无根水(天落水) 红楼梦 西游记
好水 “轻(乾隆爱茶 玉泉水)”“ 清 “‘活(透气 缸存)“” 甘“’ 洌(冬暖夏凉)”
泡茶避矿泉水 离子浓度增 汤色深因之一
水温(火)芽尖,毛尖(壶边浸湿 增面积防烫伤)
绿白黄 75-80 烧开回落
发酵茶 100 二沸三沸 乌龙黑茶普洱
茶树 向南迁移 高度下降
‘喜酸怕碱’马尾松 杜鹃
“喜光怕晒” 高山云雾出好茶 散射光
“喜温怕寒”年均10加
”喜湿怕涝“缓坡
根茎叶花果芽
茶叶 适制性 四季常青 锯齿状(16-32对) 茎走向闭锁型 一斤3,5万芽头
绿茶 未发酵 翠碧黄 嫩芽嫩叶 蔬菜清香 寒性 炒制后置一周
龙井 碧螺春 毛尖 安吉白茶
白茶 芽叶 福建 宋 药用 微发酵 色白隐绿 甘醇 性寒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黄茶 偏黄 凉性 清淡 芽尖 微发酵 广东
青茶(乌龙茶) 铁观音 台湾福建广东 茶艺表演 半发酵
肉桂 水仙 大红袍
红茶 发酵80-90 大叶中叶 条索状 麦芽糖烟薰香 螺旋状
起源正山小种 金骏眉 武夷山 云南
云南滇红 祁门红茶
黑茶 砖茶 普洱(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化发酵)
原料相对差 全发酵 茶饼
干茶 色 香 味 形 整碎度 净度(茶片茶梗茶籽)
湿茶 茶汤色泽 明亮 清澈 茶油 叶底肥度完整
回甘(入口生涩 回甘迅猛 苦尽甘来) 生津 喉韵 锁喉 收敛性 挂杯
绿色的金子 茶寿 不能解酒 新茶火旺(一日后)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
静净境和 技术之道 以礼之道 修身之道
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人生苦味,三杯老年涩味。(人生三味,茶之三味)
https://www.douban.com/note/576903716/ 来自我的豆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