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仅仅是在相处时刻意维系一种良性互动,还只是一种术的层面的运用。实际上,作为成熟的企业领导人,无论是企业内外,或是无论面对是否有业务交集的人士,甚至是无论对人对己,都应当保持一种包容畅达的人生态度。这是在更高的“德”的层面的一种入世涵养。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个层面,商业社会,竞争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状态,可以说,在长年累月的竞争状态下,各种对抗经历累积而来的负面心理因素是相当可观的。而在产品输出这个过程中,却又要求必须将真善美、正面体验作为商品附生的重要属性。这两者,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体验和心态层面的悖论,如何调和两种状态,寻找到商业心态和商业生态的平衡点,就成为考验企业领导人的重要课题,在相当程度上其实也决定了品牌的承载力,以及企业能走多远。
第二个层面,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一种非黑即白的状态,也不是一种容易轻易判断是非对错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战略决策面上,可以说各种资讯、因素构成了一种相当纷繁芜杂的混沌状态。很多人认为,那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智商高得出奇,战略眼光独到,一眼能够看穿战略趋势的大师级人物。而一些成功人士,出于各种目的,也着力扮演导师甚至神棍的角色,演绎传播各种独具慧眼的商业故事,让众多后来者听得五迷三道的。实际上,一些不善虚言的商业大师,反而愿意吐露一些真实的、听起来完全没有一丝“神奇感”的个人法则。比如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在最低价格时买进股票,然后就耐心等待。别指望做大生意,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又如犹太圣经《塔木德》中有一句名言:“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实际上,就商业成功案例的共性来说,企业领导人的心胸开阔度和心智成熟度,其实是两个更重要的指标。就心智层面来说,领导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忍耐力、敏锐度等方面,都是支撑商业判断与决策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什么美国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顶级企业家和政治家人数超过了所有商学院?就是因为军队培养出来的干部作风务实强悍、又有足够的韧性和弹性,在最严酷的环境下也能适应团队作战的要求。其次,所谓心胸开阔度,实际上决定了一名领导人的人脉资源与通路的有效载荷。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具有充分阅历和包容度的领导人,不会轻易与他人建立超出正常状态的亲密关系,也不会毫无意义地疏远冷落他人,不会追求不当之利,也不会干挖坑自己跳的蠢事,不会摆出一副鼻孔朝天的暴发户模样,也不会轻浮卑劣作践自己,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如此,这样的领导人才真正称得上德行可嘉,正如《晋书·宣帝纪论》所言:“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