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书斋(一)——在故乡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05:44 被阅读2次

鲁迅的一生,有过多处的书斋,其中最著名的有位于故乡的三味书屋,北京的补树书屋、绿林书屋(即“老虎尾巴”),上海的且介亭等。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18号,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童年、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1881年9月25 日,鲁迅诞生在这里。鲁迅一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此度过。1918年新台门易主后,大部分房屋遭改建,但鲁迅家主要建筑幸得保存。现有鲁迅卧室、小堂前、鲁迅母亲卧室、鲁迅祖母卧室、灶间等。室内基本按原状陈列,不少家什系原物。

三味书屋为清末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所私塾,塾师寿镜吾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之人。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读书。他勤学好问,注重思考,为后来从事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房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匾额下方是一张松鹿图,两旁屋柱上有“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一幅抱对,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的手笔。正中为塾师桌椅,两侧为客席,窗前壁下则为学生座位。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桌面右边有一个鲁迅亲手刻下的“早”字。

这个“早”字还有个来历。鲁迅的爸爸病了,鲁迅一面上私塾读书,一面帮母亲整理家务,几乎天天奔于药铺和当铺之间。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被先生骂了一顿。当鲁迅回到座位上,就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三味书屋的“三味”历来解释不一,含义则有三个方面。其一,最有权威的说法是屋主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的解释:所谓“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其二是指劝学,“三味”即“再三体味”,反复钻研思考体会。第三种说法,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追求做官当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菜淡饭,不贪图山珍海味的享受;“读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其中腊梅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寿命。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文物保存完好,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及周围环境,基本上是当年的面貌。

相关文章

  • 鲁迅的书斋(一)——在故乡

    鲁迅的一生,有过多处的书斋,其中最著名的有位于故乡的三味书屋,北京的补树书屋、绿林书屋(即“老虎尾巴”),上海的且...

  • 茅盾的书斋(一)——在故乡

    浙江省桐乡市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这里历来交通发达,土地肥沃,是一个史久文昌,人杰地灵的美丽的地方。...

  • 鲁迅的书斋(二)——在北京

    鲁迅在北京先后住过四处地方,因而也有过四个书斋。 1、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 第一个书斋是在绍兴会馆的鲁迅故居,它位于...

  • 孙中山的书斋(一)——在故乡

    孙中山故乡的书斋位于广东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故居坐东朝西,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

  • 随笔|故乡

    重读鲁迅的《故乡》,跟着鲁迅的脚步在脑海里构想一幅冬日江南水乡的场景,底色是灰色。 人长大以后重回故乡,是故乡但又...

  • 《故乡》有感 云

    鲁迅的文章,《故乡》讲的是鲁迅在离别二十年以后回到故乡的情景,当时回到了故乡,感觉到一片凄凉,没有想象中的那个景象...

  • 《故乡》—鲁迅 书评

    提起故乡,总会让人难免想起一些荡气回肠的故事。 鲁迅的《故乡》,以回故乡—忆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行文线索,给我们...

  • 鲁迅的书斋(三)——在上海

    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他先后住过虬江路景云里和山...

  • 鲁迅的{故乡}

    读鲁迅的故乡应该不止一遍,第一次读应该是学生时代,那个时候不懂得时代背景下的社会。 在乎分数的学生时代,只记得拼命...

  • 鲁迅《故乡》为什么成为日本定番教材

    鲁迅《故乡》在中国可能不是最受欢迎的,但是在日本,《故乡》是我们最喜欢的作品。——藤井省三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的书斋(一)——在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qc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