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写作中所忽略的那一步
在写作中时常会面临这样一个苦恼:
每当提笔写作,总感觉脑袋空空,没什么东西可写,几番挣扎后,终于写好一篇文章。可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辞不达意。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自己不会写?因为自己写得少?还是因为思考得少?
以上有可能是构成写不出文章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
缺少素材积累。
我们可以把写作当成是盖房子,在盖好石柱后,便需要添砖加瓦,而素材好比是砖头、瓦片。若是一间房子没有砖头与瓦片,还算是一间完整的房子吗?
那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忽略搜集写作素材这一步呢?
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写作只需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就足够了,不需要更多素材来支撑。
但是,问题往往在于文章要想得好,内容就必须丰富,素材就必须足够多。
举个例子。
咪蒙是微信公众号的大号写手,咪蒙的文章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中不乏跟咪蒙喜欢搜集写作素材的习惯有关。
当咪蒙在担任某杂志社编辑时,一看到书里好的内容,立马手抄写下来,之后复述一遍,再背一遍。
不仅如此,她在上下班期间,在地铁或者公交车里看到有好的广告词、金句都会立马拿起手机记录下来。
咪蒙在写作这件事上真的很勤奋,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视,从中也可看出咪檬的文章能如此受欢迎,也必然有她的道理。
与之相反,若是文章缺乏素材会怎么样呢?就会造成文章空洞,作者硬逼着自己写,那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味同嚼蜡。
若是你单纯告诉别人一个观点,如下:
世界不是连续的,过去的经验未必能用在未来。
什么?我们咋一听,这看来不是在胡说八道吗?——过去的经验为什么不能用到未来。
可若是用素材来证明呢?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罗素讲了看这么个故事:
在一个农场里,农场主每天都给鸡喂食,于是鸡就认为只要有农场主出现,它就有食物吃。结果有一天,农场主带来的不是食物,而是猎枪,鸡就成了农场主饭桌上的美味大餐。
看看,若是有素材来说明,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是不是会比较好呢?会不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呢?
搜集写作素材真的重要,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若是没有素材,也很难写出好文章。
那搜集写作素材如此重要,有哪些素材值得搜集。
二 有哪些写作素材值得搜集?
有三种,分别是例子、类比、金句。
1、例子
在写作中,我们时常要用到例子来佐证我们的观点。
比如想要说明动物的本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找到关于本能的例子。
如下:
蝎子去找青蛙商量,说你把我背到对岸去。
青蛙怕被蝎子蛰,不干。
那个蝎子答应绝不蜇青蛙。
因为青蛙一死蝎子也会被淹死。
青蛙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答应了。
结果游到了河的中间,蝎子还是蛰了它。
这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动物的本能是无法改变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
那么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想想这个例子还能用到什么地方。
这个例子还可以来证明:
如果有本能的参与,一定要想清楚再做。很多时候本能比智能更强大。
人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一个人。
若想改变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从本能出发。
在以上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个例子,也可以用到很多地方,是不是很棒呢?
2、类比
有很多人可能会对类比感觉到奇怪,类比是什么呢?
写作是在跟读者对话,类比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连接着已知与未知。
其机理如下:
为了向对方解释清楚未知的X,去找一个与X类似的、但是对方肯定已经理解的A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即A与X相似的地方解释清楚,于是X不言自明。
技能如同一个工具箱,你可以任意地添加技能、打磨技能,也可以把技能带到下一份工作里去。
教育就像一副眼镜。戴上眼镜之前和之后,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同样的世界;但带上眼镜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运用类比就可以让读者形象地理解到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比那些说“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是不是有意思多呢?
3、金句
在文中若能添加金句,必然会为文章增色不少,也可以起到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那要如何判断金句是否值得收集呢?
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那怎么判断金句呢?
当你看到这个句子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肾上腺素增多,心率波动。如果产生了,那这个句子就值得收集。
比如:
我从来没有长大,但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
与其在草原上追一匹马,不如种植肥美的草原,吸引所有的马归来。
最好的爱情不是说好了天长地久才开始,而是爱一个人,爱着爱着就过了一辈子,回头发现这就是自己钟爱一生的人。
我一看到这些句子就不由自主地笑,肾上腺激素增多了,产生心率波动,立马把这些句子收集下来。
那我们知道要搜集的三种素材后,要如何来搜集呢?
三 如何来搜集素材呢?
有三种渠道来搜集素材
微信公众号、书籍、生活。
1、微信公众号
如今大家浏览信息都在微信公众号看各个领域大牛们的文章,那我平时看得比较多的是:
伯凡时间——吴伯凡
罗辑思维——罗振宇
学习学习再学习——李笑来
以上的三位作者知识渊博,在其中文章中,举例丰富,论证精彩,更难得是能给人启发。每当我看到有素材时,总会搜集下来。
2、书籍
经典书籍如同一座埋藏着珍贵素材的宝藏,因为作者为了要让读者理解,必然要举很多例子来论证其观点。那对于我们来说,就可以收集作者的所运用的写作素材。
比如《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提到如何辨别因果关系的方法。
分析任何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基本上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这个关于因果关系的素材同样值得搜集,然后再遇到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时,就用这个关系顺序去辨别就可以了。
3、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蕴藏着很多素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比如说最近很火爆的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里面也是有很多很多素材可以积累。
其中一个片段说到:
当辛夷像妖刀表白被拒绝后,妖刀对辛夷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知道什么是喜欢吗?喜欢一个人,说出来很容易,说着也很轻松,说完了很痛快。可是如果只是为了图一时的痛快,那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眼下我的责任就是要把我自己塑造成一个绝对优秀的人,一个值得真正被人喜欢的人,这样我才有资格去接受被人的喜欢,我也有资格对我喜欢的人,说我喜欢你。
我一看到,这是多好的一个素材呀。若是用到写情感的文章那有多棒,然后就搜集下来。
还要比如我经常在地铁里看到的尚德机构做的广告:
每个时代都会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
这个世界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
我一看到就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广告文案,若是以后写文案可能用得到,于是就搜集下来。
四 小结
我们知道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去搜集素材,很可能是没有养成搜集素材的习惯,更准确地说不知道要搜集哪些素材以及如何搜集素材。
那么我们从文中知道值得搜集的素材有例子、类比、金句这三种。同时也知道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书籍、生活这三个途径来搜集。
关于写作,我们应该把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那一步补齐,素材搜集的越多,文章内容越丰富,这样文章才能越写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