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仨圈圈话需求(上)

作者: 跟设计学设计 | 来源:发表于2016-12-29 20:49 被阅读0次

     

海洋之眼(图片来源:花瓣网)

       TED最受欢迎的top20讲座排行榜中,Simon Sinek的《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常年位列第三。

       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黄金圈法则:由三个圈层层相套,从里到外分别是why-how-what。

       黄金圈法则揭示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少数明星团体或个人,与大多数组织思考问题的不同-从需求出发,还是自嗨式研发。

       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逻辑,我们设计一种产品时,先看自己手里有什么料,而后怎么样把它整合成产品,最后才考虑这件东西,用户会怎么用它。

       核心元素先是自己有什么,所以颇容易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象里,做出来的东西用户并不买账。

       而只有少数人,会先考虑用户需要什么(why),而后是我们怎么去满足他们(how),最后才是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what)。

       Simon说,苹果公司的做法就是这样,其它卓越的组织和领袖也这样。

       1997年,乔布斯为苹果写的广告词“think different”,直到现在,还影响着许多人,“...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这段广告语,是对苹果特立独行品牌特点的最好诠释,也代表着最早一批苹果粉的行为标识。

      凭借着乔帮主深刻而有远见的洞察力,苹果发掘了用户的深层渴望,并使其开发的产品价值与用户需求高度契合。即使初期产品不完美,但还是获得fans的包容与支持。

       产品最终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奠定了该公司其后不断开挂的成功反应链的基石。

Simon Sinek and Golden Circle(图片来源:网络)

       需求,可说是产品设计开发的源头,其重要性也毋庸置疑。需求分析怎么做,大概每位设计师都有许多经验心得。在现今更为复杂的商业及社会环境中,一种产品、一项事业、一个人,所需关注的用户不再是终端用户那么简单。

       从广义角度说,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都可以看作我们的用户:我们自身、投资者、所在组织及老板,甚至更大范围的方面。

       让我们把目光暂时从产品开发中挪开,从几个不同的视角,来聊一聊需求这个话题,比方说:

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

     从几年前开始,老龄社会一度成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人们也大多关心医疗养老服务问题。

       然而正如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斯科特等人的新作《百岁人生》里提到的,“百岁人生给予我们最丰富的游戏-多阶段人生。未来人们将拥有很多不同职业,他们退休的时候,不会说自己是某个行业的人,定义他们职业的,将会是贯穿始终的某种价值”。

      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也许是针对老龄化社会、退休时间延长、平均寿命增长等诸多社会现实的一剂良药。

       伴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个人职业规划需求的意识不断觉醒,开始探索多段职业生涯、多重职业身份的可能性。

       从学校-职场-退休这样三段式的职场生涯,到斜杠青年,或多段职业进程的变迁,这种转变靠自发自觉就能做得很好?也许很少有人能打包票。

       所以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或个人将倍受欢迎。

       随着个人知识更新换代、跨行业跨组织的职位变换,不变的核心是什么呢?是个人的天赋优势,或者叫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潜藏在内核的特质。

       不管角色如何改变,要是能找准自身的优势定位,并在优势方面持续耕耘,就能在一段段职业转换中,持续取得不俗的成就。

       盖洛普-全球著名的商业市场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推出了一套优势识别器,结合优势心理学等要素,把人的优势划分为34种主题(《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如果只提取每个人的前五大主题,按照排列组合计算方法,都有3300万种可能。即使盖洛普已收集了全球上千万测试样本,其中完全重样的概率极低。

       天赋是赋予每人的礼物,不去认识和挖掘它,它就是一颗蒙尘的珍珠。可是许多人对天赋的态度,却是知道但不重视它,或者根本不相信它的存在。

       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推崇均衡发展,即木桶理论——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因此我们被教导的做事方式就是,找出自身的短板,然后想办法补齐它。

       而人的天赋就像指数曲线,越往上走,潜力挖掘空间越大

        如果让一个不擅长、不喜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把写作成绩从60分提高到90分,绝对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但是如果TA喜欢编程,TA兴许为了一段程序,废寝忘食朝着95分甚至100分以上目标努力。

       与其要求一个人做多面手,不如让TA在优势区块里持续精进,而在团队职业角色的多样性与互补性上多做文章。

       这也许和我们常规的想法和做法相悖,却是基于统计数据、汇集各行业出类拔萃人士的经验所得。

       那么,如果您将自己视为最先应该取悦的用户,您职业规划的需求又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

  • 画仨圈圈话需求(上)

    TED最受欢迎的top20讲座排行榜中,Simon Sinek的《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常年位列第三...

  • 画仨圈圈话需求(下)

    华尔街,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全长...

  • 画个圈圈

    画个圈圈,将喜欢的你圈在里面, 画个圈圈,将家人包住, 画个圈圈,将记忆锁住, 画个圈圈,将幸运留住, …… 喜欢...

  • 起点

    画个圈圈

  • 儿歌两首

    画圈圈 手拉手,围圈圈。 围着圈圈坐桌边。 左手画个圆, 变成泡泡飞上天。 右手画个圆, 变成糕点香又甜。 左...

  • 画个圈圈

  • 画个圈圈

    蹲在地上的不一定是看蚂蚁的小孩,有可能是画圈圈的大人。我真希望这个圈圈能有神奇的魔力,让那些画大饼的人得到应有的惩...

  • 画个圈圈

    你信命吗?不管你信不信,我信!因为在我把自己关起来不言不语躺了一周后,终于决定远走高飞!可是呢?当我收拾好行囊,就...

  • 画个圈圈

    玩圆规,画了一个圈圈。不如在圈圈里面写点字吧,能背的古诗文也不多,就来写一篇耳熟能详的陋室铭吧。 嘿嘿,别说,圈圈...

  • 借助读书,跳出束缚你的圈子

    画个圈圈诅咒你 前几年流行一句话,“画个圈圈诅咒你”。这句话深想挺有意思,为什么要画一个圈来诅咒呢?想一想,将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画仨圈圈话需求(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el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