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3:幼主敏探春

作者: 堂堂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3-06 20:00 被阅读0次

    1.情理之理

    荣府内的事宜,一向由王夫人和王凤姐俩姑侄扛下来的,地地道道的苦劳苦功,倒也维持得住。现在凤姐居家养病,王夫人一时失了膀臂,照顾不来这么多的事情。一人之力实在太有限,人群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互相帮扶,甭管处于什么位置,谁也不例外。

    五十五回: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姊妹们又小,我又没工夫,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

    太太挑的这三个人,除去大奶奶李纨以外,探春与宝钗能力都极为不凡。宝钗的为人是有目共睹的,贾府三艳迎探惜三姐妹中,惜春年纪太小,迎春是个二木头,对于这贾探春,王夫人私下里也是很青睐的。读这一回时,在书上留下笔记,“王夫人事事明白,且大有识人之明”,我想还应该加上一个问号。即使加上她知道那些老婆子们赌钱吃酒不尽心尽力的情况,也不能据此下断言,说她事事明白,因为论据不足以支撑观点。但是对于三姑娘探春青眼相加,那应该是没什么疑问的。

    那吴新登媳妇前来暗中作难,李纨确实是没什么处事能力的,照着袭人的情况,也说赏下四十两,她过于轻断轻信。贾探春那可大不同,先找来了旧时账本,根据现成的体例,照规矩办事,而对那吴家婆娘:

    “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利害,也就算是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

    你瞧这几句话,再结合处事过程,探春虽年轻的小姑娘,心里明镜似的,纵是小事,但也可谓一代明主。

    第一点是【了解下情】。这是最难得的,咱们平心而论,真要遇着这样一肚子坏水藏头露尾的小人,你是很难把握住他们的小心思的。像那吴新登家的做派,把事情回了之后,“垂手旁侍,再不言语”,什么信息都不提供,把问题甩给上头的人,无论古今都没有这么办事的,摆明了欺负你年幼无知。但探春懂得这些门道,也知道这些人私下里见不得人的心思。她是个十分年轻的小姐主子,年纪最多不过十五六,能看到下边的情况,很难得,这一分“冷眼”,有得说道。

    第二点叫【对症下药】。初次掌握权柄,处理事宜,遇到任何事不能随便处理,要存着几分小心,里头的门道说复杂点那真可谓错综复杂,牵连甚广。照着旧规矩办,保证没有任何错漏,既不会刚一“上任”,就推翻老人的办事规矩(这一点有点过于解读了,有鉴于此事的特殊性,她即使不按旧规矩,也没什么大问题);在常规情况下,又不会给自己揽上缠杂不清的是非,下边的不会对你有什么怨言,因为照章程办事,要怨那可就只能怨定规矩的那群人了,而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忌讳。

    第三点叫【公私分明】。走了的那位叫赵国基,赵姨娘的兄弟,是她探春的亲娘舅(血缘关系上是这样,但名义上不是)。二十两银子,姨娘辈十个月的月钱,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这还牵涉到人情关系,毕竟当时是人情社会,不是闹着玩的。仍旧照规矩办理,不凡得很。

    只就这一件事,探春的格儿就出来了,理性不凡。

    那时候为了贾赦讨鸳鸯的事,弄得大家不愉快,为此贾母还冤枉错杀了小儿媳妇,站出来的是她贾探春。再有这次暂时掌事,撤除了贾环贾兰在学里的纸笔使费,年银八两,这一项是因为跟他们自己房里领固定的月钱有重叠。贾环是谁?是她自己的亲弟弟,贾兰是谁,是在跟前的大奶奶李纨的亲儿子,是王夫人嫡亲冢孙;

    再有,府里的小姐丫鬟使用的头油脂粉,买办采买的东西,是没法用的下等东西,钱打了水漂不说,还要重新买,于是撤除了买办的耗费;再有,一大片的园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么多的资源白白浪费,还要耗费人力物力来维护,为这一笔一年省下四五百两,一里一外,那可就惊人了。

    虽然她是个年轻的小姑娘,但一旦有机会,也绝对是个能够成事的主儿。起诗社的心思也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关键时刻不是谁都能站出来的,那些大户人家的弊病也不是谁都能发现的,治理园子也不是谁都能想到的,机会可不是谁都能抓得住的

    2.情理之情

    二十七回: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二十七回的这段话,被我之前描述为“大义灭亲”的高亮性情,上下承接的两段是描述赵姨娘的不堪样子的,先把她们不好分明的母女关系暂时放下。探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这一点是板上钉钉的。老爷贾政是她老子没什么说的,太太即王夫人那只是大名义上的母亲,跟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贾探春靠向王夫人绝不是像凤姐那样,浓重的名利心。

    凤姐病倒,身边缺人手,李纨是儿媳妇,身上毕竟担着一部分的责任。探春的年岁也不很大,但王夫人第一时间就找上了她,说王夫人对她青眼有加,有据可依。

    五十五回: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

    王熙凤说道:“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疼呢。”

    王夫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这样,她亲娘呢?

    赵姨娘听到作主的贾探春只给了二十两银子,立马找上来了,说自己怎么委屈,怎么被人踩下去了,说探春怎么怎么该拉扯自己一把,最后又把她辱骂了一顿。来瞧瞧探春的反应:

    1.“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2.(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道:“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治理的,早急了。”李纨急的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

    3.“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

    贵妃省亲,元春前后三声叹息,叹贾府过于奢华,如今是她三妹妹贾探春,三声泣,哭自己,没个依靠也就罢了,还被血亲死命拖着后腿,总被无情伤害。三这个字,其实不是三,它代表了多数。元春为贾府的担忧是,探春为赵姨娘屡次伤害也是,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两次三次。

    看到这里,也应该明白什么是恶恶相磨了,只有两个同时向善向好的人才能互相接济,但恶人,只需一个就够了。还记得《委屈》中怎么说来着?

    “也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如雪崩之势,无限潮涌而前。人人委屈,但几乎所有感情用事的人都有责任,不明不白做了承受者的同时,又做了推波助澜的布散者,犹如结成了一大片的密网,无人可逃。

    负面情绪就像是流感,甚至瘟疫,如果在一个节点没法消化解决,那么将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大潮大浪之中,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以至于铺天盖地,汹涌肆虐。”

    你再看看探春这个节点,再想想宝钗这个节点,再琢磨琢磨黛玉这个节点,委屈吗?谁更委屈?到底是探春抛下了她娘,还是赵姨娘抛弃了贾探春?谁可怜?谁更可怜?

    此生但得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如果顺风顺水,温暖如意,谁又想冷眼去瞧着呢?谁不想嬉嬉闹闹,欢欢笑笑呢?不冷眼又怎么办?又能怎么办?记得说贾芸时,说懂事的孩子总让人心疼,要么是父母教育的好,要么是社会毒打得狠,有些教育啊,它却是反着逼过来的。她冷眼看世情的门道,都在那心底的无依无靠中了。

    不管贾探春有多么出色的个人能力,她始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小姑娘,一有机会就在努力挣扎,努力逃离、跳出那个看不见的牢坑,但只是暂时还跳不出来。至于对亲娘赵姨娘的情意,尚且无法判断分明。很多的人,只有经过了,才能想明白其中的事情,才能平静地去看一看当年的那段过往,和那过往中的人。到了那时候,却也就只是往事如烟,历历浮现在眼前了。

    探春外和内刚,刚中有柔,这一段故事里,只能看出内具刚性,其实想说的是她【内秉风雷】,那是后话。太柔了就成了贾迎春,事事退缩,但终将退无可退;太刚了就成了王熙凤,事事要强,终于做出点无能挽回的事,把自己扳倒下。刚柔并济,各得其宜。

    谁言逆旅客?我乃山河主!

    这一个探姑娘,很好,很好的那种很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事3:幼主敏探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re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