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照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博客,文章与首发略有改动。】
青龙山茶园青龙山森林公园我去过了好几次,最喜欢的就是那一片茶园。
与茶园的第一次邂逅,是一次偶然。那是清明前夕,春暖花开的季节。本是去看花的,谁料花没看成,倒看见了一大片的茶树。惊喜之余,顿时爱上了这片茶园。也许,我与茶早已结缘,如此才能这般近距离地欣赏它。
走进茶园,入眼的是一大片一大片排列整齐的茶树。茶园很大,依山而种,形成一片清脆的山坳。所幸,山并不高。站在低凹处向上看,真有些梯田的味道。
我们随着游人在茶园中漫步。阳光下,脆嫩的茶叶仿佛染上了金色,微风拂过,阵阵茶香钻进游人的五脏六腑,是说不出的熨帖。
在茶园里,可以看到三三两两背着茶袋采茶的大妈,她们的胸前都挎着一个袋子,采好的茶芽就放在胸前的袋子里,动作娴熟。“为什么采茶的都是大妈?”心里想着。曾经不止一次在书中,在电视镜头中看到对采茶情景的描绘,那情景很美,很想让人走进其中,也成为其中的一景。
书中描绘的采茶女都是年方二八的少女,用削若葱尖的手指轻轻掐断茶的嫩芽,放在胸前的袋子里。这时的茶融入了少女的体香,制作后,更是茶香袅袅,令人回味。苏东坡就曾将佳茗比作佳人。好茶如佳人,而年方二八的采茶少女就如同这新采的芽叶一样,带给人的是纯净和清新的视觉感受。可惜,在这里我没有看到,不免心里有一丝小小的遗憾。
在茶园,游人可以免费采摘茶叶,但炒制要出加工费,据说40元一斤。我不知道一斤茶芽炒制好后有多少,但我知道,采摘一斤茶要费时不少,还别说后续的炒制加工。这样想着,竟觉得一颗茶也融入了天地灵气和人类的智慧,带给人的是一种超脱凡尘的安然与雅致。
看游人拿着塑料袋站在茶树旁采摘茶叶,老程说:“咱也摘一点回去?”,“干啥?咱又不会炒茶。”闻着面前的茶树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我说道。“摘点回去炒菜吃,味道一定很独特。”老程继续说。
听到茶叶炒菜,突然就想到了一则与吃有关的典故:“龙井虾仁”的由来。说是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一家酒馆,酒馆的掌柜认出了乾隆皇帝不小心露出的里衣的衣角,他又是激动又不敢声张,悄悄吩咐厨师做一桌好酒菜。厨师心里紧张,在炒虾仁的时候,误将茶叶当调味料撒入了锅里,这一失误不打紧,让龙井和虾仁的味道完美结合,顿时香飘四溢,吃的乾隆皇帝赞不绝口。从这之后,龙井虾仁遂成为杭州的一道特色菜肴。
想到这里,竟觉得老程将茶叶带回去炒菜的想法不错。 老程是一个好茶之人,每年清明之时都会在朋友那里买茶。买回的新茶都会让我品尝。对于绿茶,我喜欢刚冲泡之时杯中溢出的茶香,清香、淳朴。但喝,我还是喜欢铁观音,可能是不大习惯绿茶冲泡之后,喝在嘴里,弥漫在口中的那种淡淡的清苦。相对于绿茶,铁观音就好很多。
记得曾和一个朋友在一个叫“梦之乡”的茶楼里喝铁观音,全套的茶具摆在桌上,煮水泡茶自己动手,当茶汤注满面前的小杯,空气中便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一口饮下,顿时齿颊盈满了茶香,还有一丝桂花的香味。想着铁观音的名字和那有着手指宽的叶片,竟觉得这茶带着一丝硬朗,心下竟感叹起老祖宗的智慧,发明了这功夫茶,对于这铁观音是最合适不过。
每年喝着老程带回的新茶,我发现我的味蕾被惯坏了,对茶的口感有了挑剔。难怪在林清玄的书中,有一篇散文是写他为了找寻正宗的正山小种,不远千里来到武夷山,拜访茶农,只为得到一斤纯正的正山小种。当时看完,有点不可思议,有这么爱茶如痴的人吗?看着眼前这大片的茶园,我有点明白了。
最终,我们还是没有摘些茶叶回去炒菜,因为不想糟蹋好东西。好茶之人懂得茶的珍贵,而老程的好茶也只限于品茶的味道而已,而我更是次之。
遇见茶香,是一次与茶的完美邂逅。至此,我眼中的茶不光是制作好放在包装袋中的茶,而是具有生命,生长在山中,承接天地灵气的一棵棵茶树。与日月相伴,时刻警醒着饮茶之人,在人生路上需保持清醒,从而才能安然、淡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