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楞严经浅述(妄心无体 意识详解 生法尘灭法尘)
妄心无体,我们这个妄想心是无体的,它是没有实体的。为什么没有实体?它是变灭的。当六尘断灭的时候,这个妄想心就无体了,它就没有了,所以叫妄心无体。我们这个真心是不会随着六尘的变而变的,六尘有生灭,但我们的真心是没有生灭的,所以叫妄心无体。真心是有体的,大家注意这点,妄心是无体的。说真心有体,大家也不要执着在这个文字上,因为他是为了说这个区别。佛在这里是为了区别真心和妄心,是这么用的一个概念,真心有体,妄心无体。为什么无体?因为它有变灭,刚才讲六尘一断灭,妄心就没有了,你就没有妄想了。你不要说六尘断灭,你就是昏沉了,就啥都不知道了;一棍子打过去,把你打晕了,你啥也不知道了,这就叫六尘一断灭妄想就没有了,这就是妄心无体。真心是有体的,无论六尘断不断灭,六尘不断灭这个真心也是不生不灭的;六尘断灭了,这个真心也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真心跟六尘断灭不断灭没有关系。
我们的妄想心跟六尘有直接的关系,有六尘就有妄想,没有六尘就没有妄想。妄想是怎么来的?妄想就是根尘相对来的,六根对六尘就产生第六妄想心。真心正好相反,真心是脱开根尘之后显现的,所以真心有体。妄想是根尘来的,所以叫妄心无体。大家对妄心无体和真心有体要有这么一个认识。
“妄心无体”,我再给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所谓的妄心无体就是第六意识,妄想心,它是尘有则有,尘无则无。什么意思?就是它离开六尘,第六意识就没有了,不光是第六意识,前五识和第六识都是这种情况,离开六尘,只要六尘一断灭,前五识也断灭了,所以在八个识里面,每个识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大概是分三个方面。
第六识的特征是“审而不恒”,“审”就是分别,“恒”是常常或者时常,就是说它虽然有分别但不经常,它会断的。比如说你昏了,或者说你入定了,这个分别就没有了,就叫审而不恒;第七识的特征是亦审亦恒,它是时时常常都在分别。即使你睡着了,它也在,你入了定,它也在,这个叫亦审亦恒;第三个是第八识,是恒而不审,它一直在,一直不分别。这是八个识的情况,从这个情况来看,前六识包括第六识,虽然能分别,但会中断,它的存在是要依赖根尘相对,根尘只要一剥离,前六识就没有了。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重点说第六识,第六识是分两种:一个是染污的,一个是清净的。在唯识学里面叫五俱意识,这个是染污的;第二个是独头意识,是清净的。
什么叫五俱意识?前五识跟第六识是同时存在的,就叫五俱意识。它大部分都是同时存在。像我们眼根看到了谁,这叫根尘相对,产生眼识,第六识马上就来了,所以第六识跟前面眼、耳、鼻、舌、身、意五识是连在一起的,马上就来了,我就知道我看见的是谁。只要我知道他是谁,其实第六意识就完成了。前五识它的分别是很模糊的,就只是一个整体,第六识连着就来了,这就叫五俱意识。前五识跟第六识是密切连在一起的,大部分情况是这样。这种情况就是妄想不断,为什么叫染污的?因为妄想不断。
第二情况是独头意识,清净的第六识。它会在几种情况出现,个别情况才会出现独头意识,大部分情况是五俱意识。比如说你入定了,大家注意,但这个入定是入的四禅八定。你入了三昧就破了六识、七识了,你就开悟了,已经超越意识了,四禅八定依然在意识里,不过这个意识是清净的,没有念头了。这个没有念头了清净的依然是法尘。你知道这个清净,你喜欢这个清净。当我们人遇到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想再见一次,我经常有一念不生多好啊,这就是法尘。这就叫定中独头,专指四禅八定。定中独头意识,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就是散位独头意识,散位指的是前五根不缘前五尘,单独的第六意根去缘法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散位独头意识。你很专注的时候,前五根不缘前六尘,这时候就叫散位独头。
第三种叫梦中独头。你做梦的时候就是前五根、前五尘,它都不会有什么关联,就只有意根的法尘在起作用,就做梦了。这个就是虚妄的一种映像,梦都是虚妄的映像,是潜藏在我们第八识田里的种子映现出来的,这个叫梦中独头。
第四种是病中独头。比如你生病了,你有抑郁症、自闭症,活在自己世界里,这个就叫病中独头。
独头意识就分这四种情况,这四种情况其实是在特殊情况下,是少见的,大部分都是五俱意识,大部分都是妄想不断的分别心,那个是染污的意识。这里面就牵扯到法尘,我再给大家讲一下法尘。
法尘是怎么来的?是前五尘来的,就是前五根去缘前五尘。眼、耳、鼻、舌、身五根去缘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我们对前五尘就要产生一个分别,前五尘分别之后,通过第七识,落榭在第八识田的影子就叫法尘。法尘又分两种情况,法尘是有生灭的,有生法尘和灭法尘。什么叫生法尘?就是指刚才前面讲解的情况,叫散位独头,你非常专注这件事的时候,前五根不去缘前五尘,这就叫生法尘。还有一种叫灭法尘,灭法尘实际上是指四禅八定当中的那个法尘,清净,没有念头了,这叫灭法尘。
18.楞严经浅述(妄心无体 意识详解 生法尘灭法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