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最近,电视剧《觉醒年代》火了。该剧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的那几场演讲和论战:陈独秀主张推倒雕琢阿谀的、陈腐铺张的、迂晦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通俗写实的新文学;钱玄同提出废除汉字;胡适普及白话文和白话诗;辜鸿铭、黄侃主张复古,坚守文言文。
胡适和黄侃现场实验,双方分别用白话文和文言文写电报,看谁更简练。虽然这种实验,今天看来不够严谨,但是认真的双方不是很可爱吗。其实,文言文和白话文各有优缺点,文言文有韵味但晦涩,白话文容易普及但粗浅。个人还是更喜欢半白,代表作品是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它语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叙述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那时的北大礼堂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大师云集,大家满腔热血,一片赤诚。虽然彼此观念不同,但是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在探索,都是为了找到一条通向未来的更好的路。
辜鸿铭(1857-1928)在北大任教时,操着满口洋文的他却留着辫子。面对众人的嘲笑,他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在一个地方,朝代的更替会诞生新的国家。华夏大地,历经这么多朝代,之所以都称为中国,那不是因为基因的传承,而是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清末的读书人是最后一批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比如,谭嗣同精通儒、墨、佛,成《仁学》一书。现在,中国人是否还存在,都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只是古代中国人基因上的后代,精神上却不是。
《觉醒年代》里,辜鸿铭在北大礼堂讲《中国人的精神》:何为中国人的精神?只有中国人同时具备了博大、纯朴、深沉的精神特质。正因如此,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辜鸿铭是首个将《论语》、《中庸》和《大学》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的人。他一生致力于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他深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拯救世界的良方。
虽然辜鸿铭的部分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一般同时具有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的人是哲学家,比如苏格拉底、老子、康德、斯宾诺莎等。但是辜鸿铭是系统思考“我们是谁”这个问题的先驱人物之一,他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出发点。
此后,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的人不绝如缕。比如,我的管理学老师极力推荐的南怀瑾。南怀瑾(1918-2012)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研儒、释、道,著述等身,有《金刚经说什么》、《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此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可谓是博学多才。再比如,木心(1927—2011),一个努力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的人,在留美期间,为画家讲述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南怀瑾和木心饱经风霜,博学多才,讲课通俗易懂,美中不足是述而不作(大部分作品是弟子根据课堂演讲整理而成),导致著作缺乏体系,难以系统地阐述清楚中西方哲学、文学的异同。
与他们相比,钱穆的著作系统性更强。钱穆(1895—1990)是史学和经学方面的大师,在经济史、文学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比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面对于中国经济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的论述,放在经济史领域,也算第一流的。这本书虽然较薄,但是里面有很强的体系和清晰的论述,这是难能可贵的。这将决定这本著作会长久流传。
钱穆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的那段经历,也可见中华文化的力量。1949年,钱穆、唐君毅、张丕介等人,在颠沛流离之中,节衣缩食创办了新亚书院,取“新亚洲”之意。面对当时大陆知识分子普遍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面,钱穆认为需要“替中国文化讲些公平的话”。在闹市租来的三间小屋子里,他们开始重塑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然而这条路并不容易。那时穷困潦倒,校舍交不出房租,教授拿不到薪水,学生缴不了学费。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学生依然坚持来学习,许多学生白天在采石或是修路,夜间搭乘巴士到新亚听课。这种坚持令人敬佩。
除了直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还有更多的人则是采用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间接传播中国文化。比如,综合格斗之父李小龙从实战出发,以中国武术为基础,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等技击术的优点和特长,自创截拳道,成为世界敬仰的一代宗师。李小龙把功夫一词写入了英语,导致许多老外误以为中国人都会武功。再比如,站在武侠小说巅峰的金庸,吸收西方戏剧创作理论,通过武侠小说展示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博大精深的儒家、佛家思想;美学家李泽厚,研读康德美学等西方艺术理论,用现代方式阐述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哲学家冯友兰,结合西哲流派,用现代方式讲述了中国哲学史……
文化自信是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未来一百年,文化复兴将是中华大地上的主题。但是,这种复兴,希望不是简单的复古,生搬文言文,更不是学习政治语录。而是首先找到“我们是谁”的答案,即发现中华文化的特质,保留先进的部分,再吸收所有优秀文明的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一种八方自愿派遣使者和学生来学习的文化。
无疑,文化的复兴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需要有人一直走下去。
【人间文品】品人间美文,赏人间美景,让我们一起携手经营着人生的春夏秋冬。
愿您带着轻盈的行李、丰盛的自己,用心感受着美好人间。
欢迎投稿【人间文品文章池】。
风无情777携全体编委会人员向您问好并期待您的加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