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千钻公会巢湖文海晓书馆
“让”出海阔天空——舒生读《论语》第七十

“让”出海阔天空——舒生读《论语》第七十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08:31 被阅读0次

有位朋友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说,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分300块钱,在没有其他参照的情况下,你只拿100块,这100块钱是你该得,好处让给别人,吃亏是福。王蒙曾说,在一个群体里,你的付出与收获按照“黄金分割”,也就是付出10分,得到6.18分,留下的都积淀成了你的品格、胸怀和格局。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让着,礼之实也。”谦让,是礼的行为表现。“礼”是礼仪,是尊卑上下的制度和规矩,是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就是要大家安心,各安其分。“礼之用和为贵。”通过礼仪对秩序进行规范,达到内部关系和谐稳定的目的。“从前慢”,在农业社会,庄稼生长需要按年来计,稳定是前提,否则吃饭就保障不上了。这句话的意识是能以礼让精神来治国吗?如果能以礼让精神来治国,那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以礼让精神来治国,互不相让,那礼的虚文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南怀瑾老师在说这句的时候,关注点是“礼让为国”,讲的是治国之人的更替之道。有才干就好好干一番事业,成功了就退隐而不居功,让别的有才能的人来干。作为后来者也不要着急,等前面的人功成名遂。如此,便形成了和谐稳定的更迭机制。这样既保证了事业的薪火相传,又让美德绵延不断,所以夫子十分推崇这样的礼让为国的精神。但在武王伐纣之后,这种礼让为国就基本上没有了,以后的政权更替都是上面的赖着不走,后面的赤膊上阵,撕扯出两千多年的兴亡之痛、血雨腥风。直到今世,退休制度出现,又回到了礼让为国的道路。

但是,礼让为国没有了,礼让精神却没有消失,而是从上而下,变成了礼让为人,在人和人之间生长出淳淳美德。到过小城桐城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作为当朝大学士的张英,能主动让出三尺地基,足显心宽者无界。现在巷道口立有石牌坊,刻着“礼让”二字。张英认为,“让”是做人的道德之本。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忍让”呢?他说得明白清楚,那就是“欲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对人忍让有什么好处呢?他觉得,“忍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他十分反对一个人有爱沾便宜的坏毛病。做人凡事最不可想沾便宜,把终生失便宜,看作是终生得便宜。

张英将这样的精神作为治家的原则之一,家训《聪训斋语》归结起来大致就是四个字:敬慎谦和。他告诫子孙:一个人在对待荣辱得失方面,不可太较真,如果遇到别人对自己不讲礼仪或是无端非难、指责时,自己都要心平气和,千万不可心生怒气,要学会宽容,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即使自己无过错,也要能原谅别人,要善于反躬自问,多在自己身上找出一些问题和矛盾产生的原因来。这样的家风也让后世子孙多多受益,除了培养出一代名相张廷玉,张氏后人为官者众多,但都得以善终,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与“让”相对的是“傲”,与张英夫子相对应的父子权臣,不得不让人想到明朝的严嵩、严世蕃父子,一让一傲,天壤之别。

曾国藩对张英的家训推崇有加,在家书中反复叮嘱自己的两个儿子要常读,还将它推荐给自己的幕僚。在“让”上,曾氏也是深有体悟。他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中心不可有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人皆厌薄之。”特别是对自己的弟弟曾国荃,脾气暴躁、行事鲁莽、目中无人,曾国藩反复说教,但常常还是被连累,如若不是有个好哥哥,恐怕曾九呆子难有好结果。

于我等平凡之辈,让同样重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个规律,我姑且称之为“类磁铁现象”。众所周知,磁铁是同极相吸、异极相斥。在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同类型的人、亲近的人在一起,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胜心”,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总想比别人强,而且越是亲近这种胜心表现的越强烈;而不同类型的人、陌生的人在一起,却表现出来的是“虚心”,多抱有好奇、敬畏和谦让。“反者道之动”,反其道而行之,大有裨益。如夫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身边的人学、多看到亲近的人的长处,多一份礼让之心,生活的空间就会开阔、敞亮、清朗。

如果做不到让,第一步恐怕就是忍。曾国藩在修身中,时时要求自己要忍,并专门作了《挺经》。在给友人黄廷瓒的信中告诫他要“耐冷耐苦,耐劳耐闲”,一个“耐”字道尽了坚持的不易。尤其是在“百端拂逆之时”,更应如曾氏所言的“硬字诀”,硬着头皮也要挺过去。《天道》中有一段话: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两者之间就是生存空间。如果我们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我们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大。比如,市场竞争的确是非常厉害,胜负往往就是在毫厘之间,你的生存空间比别人大,战略回旋的余地就大,万难之时能比对手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姚鼐曾经给六尺巷写过一副对联:争之不足,让则有余。我深以为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人人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想那不是文明社会,那是丛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出海阔天空——舒生读《论语》第七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hi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