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说的一个度的问题。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得有个度,超出了这个度的范围,就是滥用奖励和惩罚了。
我们当下提倡鼓励教育,是相对于惩罚教育更能够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奖励和惩罚,本来同属于教育的一种激励手段。通过奖励这种手段能有效的提高学习进度,鼓励进步学生,焕发荣誉感和进取心,通过奖励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
惩罚是惩戒和处罚,有言语的和对身体的,通过惩罚则能起到一个警示和惩前毖后的作用。
也只有赏罚分明才能明辨是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句老话叫:要知道尿炕,早爬坐起来了。对错误的惩戒,就是对是非的一个界定,告诉你,之所以惩罚你,是因为你做错了,做错事当然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奖励说明的是你做得优不优秀,惩罚则说明你做得对错与否。
当奖励和惩罚失去他本该有的功用时,就变得毫无意义,也就必然会失去了这一功用的存在价值。
这就提醒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会用奖惩,用得好是帮助,用不好就是帮倒忙,白用了。
一个孩子的进步要去肯定,但要分是一般的小小的进步,还是明显的一个大大的进步。平时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抚摸一下孩子的头,一个微笑,都能包含对孩子进步的肯定。而这个孩子考了期未考试全年级第一,这个奖励除了言语,表情之外,还必顺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大的奖励。可以是精神的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奖励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这就要我们在实践中多加体会,揣摩。让奖励的功用最大程度的帮助教育。
惩罚也一样,遵循一小过小惩,大过大惩的原则。轻微的过错能用言语批评提醒的,绝不能小题大作超出小惩的范围而实施大的惩戒;同样对大的严重的过错惩戒,也绝不可轻描淡写,或是乱惩戒,或是进行不当的怨戒。
对迟到的处罚,对不完成作业的处罚,对旷课的处罚,要看事情的严重程度,要区分是屡犯还是初犯,能罚站,面壁思过,跑步十圈,抄写课文多少多少遍,要选择适用的过错范围使用,决不动粗,暴粗口,或体罚孩子,让孩子在太阳底下暴晒,或雨淋孩子。
好的东西要看你怎么去用?用的好是帮助,用不好形同虚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