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蕴含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经典之处在于常读常新,任何人,任何时候,开卷就会受益。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文化断层带来人们内心的不安与彷徨,在社会大潮中抓不住任何东西,之后随波逐流,四处碰壁。
今天我们呼唤传统文化归位,重拾大统,因为在过去几十年艰难岁月中已经被摧残的千疮百孔,西方世界把《论语》奉为解放全人类灵魂的精神食粮,但缘何在生养他的故土,却一度遭受冷遇呢?近代实业大家涩泽荣一坚定地说道:我将毕生贯彻《论语》中的教诲,《论语》是最没有瑕疵的一本书,涩泽荣一把《论语》作为自己内心的支柱,信念的核心,不断学习,不断领悟。
远在春秋的孔子,有着无以比拟深厚的全面的思想,一次次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根基,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有着超乎凡人的洞悉,孔子的仁义之理,体现出让人叹服的博大与深远。
儒家道德修养中的核心标准是"仁",是一件美好的道德行为的总和,博大而精深,立志于道。
普通人也能接近"仁"的境界,凡事要心怀爱意,懂得成全别人,可见,达到"仁"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
孔子认为,做人应该立志高远,以美好的德行作为处事的依据,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大众,还要博古通今,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各种技能,融通共容,精彩倍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因为博时而美好。
孔子认为,君子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心胸宽阔,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荆棘阻碍,以宽阔坦荡的心态面对,不要陷入患得患失的夹缝之中。
今天的我们,除了要承担生活和事业等方面压力外,还要面临各种疾病和各种事故的威胁,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是每个人的心愿,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还要担不起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
曾子曾说,君子能临危受命,君主临终可以放心地托孤于他,将国家政事全部交给他也不必忧心,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能坚持立场,为国保节。同样也是孔子推崇的君子形象,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两种人格,既要自我完善,终生修养道行,堂堂正正做人,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为国忧虑为国尽忠。
孔子很少谈到"利",因为他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今天,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君子已不再羞于言利,但是,君子与小人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君子不取不义之财,小人取财从不管是否符合道义。
小人胸无大志,喜欢张扬,凡事总是患得患失,缺少气定神闲的修养,表现出来的总是得意忘形。
从处世态度上看,正人君子,谦虚内敛,小人则狂妄自大。在现实生活中,君子"泰而不骄,宠辱不惊"。
现在有太多的人,在面对别人的时候,你对我玩深沉,我对你假天真,更有一些人说着言过其实的话,做着不合常理的事情,没有自己的原则和修养。
孔子说:“君子通达仁义,小人通达财利",君子追求的是仁义道德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君子能够通达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小人则通达于财利,遇事着眼于表面现象,见事不明。
仁者,有正确的世界观,以仁义之道面对他人,济世利人,所以不忧。智者,学士渊博,视野开阔,明辨事理,能够做到不惑。勇者,凡事应该做的事情,都不计较艰难险阻,而勇往直行,努力达到,所以勇者不惧。这些都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如果能具备“仁","智",“勇",那么在任何方面都能取得成功。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成仁"是孔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人们通常把儒家思想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忍耐精神,在人生及事业上,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大忍之心之人。
任何时代都有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主流文化,而文化的发展是在历史继承中进行的,我们对待古人的政治文化,不能全盘接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加以取舍。
孔子十分重视君子的仁义和礼仪,儒家强调君子应该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心灵的进化。
孔子认为,人应该尽自己的努力让"道“发扬光大,不断加深自身修养,由浅入深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没有领会人生真谛,没有诚意做仁者之事,必将在“人生是苦难"的低级层次中,苦苦挣扎。
孔子十分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识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要把学习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认为,君子念念不忘的是,礼仪道德,典章制度等精神形态的社会正义。在现代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前行,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圣人关于“诗"与"礼"的教诲,直到今天仍然受用,无论社会制度怎样演变,人们生活怎样富足,仍旧不能不学"诗"与"礼",不能忘记圣人的谆谆教诲。
孔子对仁有多种解释,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以一贯之的爱人,这种爱是自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推己及人的爱,孔子所说的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正是这无私大爱的外在表现,既是为官从政的必备素养,又是我们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只有具备了以上五种美德,才能畅行于天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君子。
别人的贤良,就像丘陵,可以越过;但是仲尼,就是太阳或月亮,是无法超越的,人们即使要自绝于日月,那么对日月又有什么伤害呢?只能更多地表现出他们的自不量力。
“告诸注而知来者",历史总是在渐变中向前发展,循着历史的轨迹,可以看到过去,同样,也可探知未来,发展要在旧事物中吸取精华而扬弃糟粕,有所继承才能获得发展,历史正是在损益增减中一步一步向前迈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