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 社群的商业价值
社群有很大商机但是是要累积,如果抱着以社群一夜暴富的心态,恐怕要失望
不过社群带来的收益是递增
报酬递增- 累积和强化的效应 ( 飞轮 ) 初期营收很慢,但过一段时期后突然剧增,而边际成本也会下降
有3 种方式 :
-
边际成本为0 ( 低到可以忽略) 如软件,药品,化妆品 等都是,前期开发成本比较高,但以后为坐着收钱
-
Learning curve / experience curve 即一种非线性增长,边际成本会逐渐下降
-
Network effect - 当产量增加到某个量数,它的价值会指数性增加 ( 荷塘效应 ) 如FB , Twitter ,Linkedln 当它的用户量达日活量百万,千万时,它平台的价值是远超过它只有几十百日活量。 这指数性增长,要经过一 inflection point折点 ,过了后,价值呈现非线性增长。所以社群最优先要是 聚集会员 达到他的临界点critical mass 。
荷塘效应也是很明显, 在critical mass 之前一直是很慢地增长, 但一旦超越了,那增长是倍长,价值也是指数增长。
社群的收入模式
付费方 | 收入模式 | 描述 | 条件 /缺点 | 例子 |
---|---|---|---|---|
会员 | 订阅费 | 月费,年费 | 社群吸引 | 小胖情报微信群 |
使用费 | 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 摩拜 | ||
增值服务 | 下载特定内容 | 对会员有价值 | https://www.valuelist.cn | |
推送特定内容 | 一些投资社群,贴文免费,但投资讯号 收费 | |||
商家 | 广告费用 | 硬广、软文 | 社群有一定规模/忠诚度 /活跃度 | 微博 |
商家 | 交易费 | 每次会员交易分成 | 有一定的转化率 | 淘宝 |
商家 | 卖会员资料 | 群主把会员资料卖给商家 | 损害会员信任 | 信用卡公司 |
杀鸡取卵 | ||||
放弃社群长期利益 | ||||
可能违法 |
社群组织者(群主)的作用 是协调, 不是去满足需求 , 他是促进 会员之间交流,或者 会员与商家交流,他该赚的是服务好会员的服务费,而不是在割会员的韮菜
社群收入增长的驱动力 :
以下的原素都是会产生正面的强化作用 ( 飞轮效应 )
-
内容吸引力 : 社群内容的价值 》吸引更多会员加入 》会员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
会员忠诚度 : 会员忠实度高 (会员的黏性高 ),会候流失率降低 ,及活跃度提高 忠诚度高低也视乎是否社群是否提供个性化 ( customised interaction ) 的互动. 今日头条是好例子,社群根据读者的喜好而推送内容,因为内容会因用户习惯愈来愈精准,所以用户会愈来愈离不开今日头条,使用率高,流失率低,正面强化 。
-
用户画像的精准度 (用户资料的颗粒): 随着会员数量愈来愈多,使用率提高,用户画像的描述将愈来愈精准,对于广告主的价值会愈来愈高,因为他们的广告将送达精细的目标用户
-
社群产品 /服务的多元化 : 随着会员增加,更细致划分会员,吸引更多商家,你能够提供更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 /服务以满足会员,这又正面强化吸引更多的会员
image.png
image.png
这4项正面强化,形成网点 ( network nodes )的增加,使网络效应 /飞轮效应 倍增
社群飛.jpg因为飞轮效应的指数增长是难以想像,以一般静态的财务分析是无法估量,这宝贵的飞轮资产,也是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中。
一旦过了那critical mass , 市场仍是会给予高度的认可,所以市场对于Amazon 给予很高的估值
Amazon.png对商家有价值- 追求成长的资产
有几个临界数量值得关注:
-
会员数量
-
使用习性资料
-
广告商与供应商
-
交易性习性资料
-
交易
不同社群的性质会 偏重不同的临界品类, 各数量,和出现的次序也不一样
例如Amazon / 淘宝 会注重 会员数量,交易习性 和供应商 Uber / 滴滴 会注重 供应商,会员数量 ,( 暂时没看出 使用习性有价值, 但美团可能会有)
今日头条 注重 会员数量, 内用供应商,和用户使用习性。
会员数量,在社群总是优先要考虑的 会员是如此重要,要注意 :
-
会员的角色 , 和他们对社群的经济贡献是逐步扩大
-
不是每个会员经济贡献都一样
-
用户终身价值 (LTV)vs 获客成本 ( COA),用户维护成本 , 留失率,复购率
社群发展
收會員.jpg
种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另外就是现在 !建立社群也是
社群经济角色
每个会员身上都混着不同的经济角色,在不同的时段以不同角色为主导。
组织者重点要了解每个会员的角色,和想办法增加各会员的LTV,拉长会员的留存周期
社群会员的经济角色.jpg经营社群 要注意 :
-
开设社群门槛低
-
难点于拉新用户 ( 流量 ,需求方 ) - 流量愈来愈贵,拉新商家 (供应商),广告主 ,而这些问题跟科技是没关系
-
营运成本会因规模效应而下降,边际成本递减 ,收益却会递增,原因在于飞轮效应 ; 同时间也要留意发展到某阶段遇到 商熵的问题 /报酬递减
当社群规模愈来愈时,话语权更大,社群组织者可以直接跟商家对话,跳过中介,为会员争取更大福利 ,或成为最大的中介。 大量的采购获更低的价格,省去中介费用,也降低价格,这些成本结构的优化都可以用以回馈会员,和奖励群主
可行性视乎 :
社群交易量市场占比
群主的服务的价值可否取代中介
行业中产业链是分散零散 ( 如旅行业中的航空卖票,旅馆酒店,餐厅,景点 )
例子 :
旅游社群 取代旅行社 ,马蜂窝从旅游社群,取代中介 了卖飞机票,订酒店
健身社群取代健身房 ,Keep 就以社群取代健身房,私人教练角色 ,最近跟运动产品供应商合作,也自建线下健身房
社群的兴起会改革定价的方式,甚至是以用户为导向,让商家为社群会员提供个性化订制,和竞标。
群主收会员入群费,又能收商家上架费/参加竞标费,交易佣金
火币交易平台收取 I西欧 项目方 (供应商)上架费,会员(用户)投票费,买卖双方交易佣金
增值服务,如收集整体用户使用习性/交易习性 (大数据)成有价值的资料再卖给用户
例子 : 米芝莲收集用户用餐资料,整合成米芝莲年鉴出售给用户 (喜欢吃的人)
社群模式流行是可以促使 C2B 的发生
建立社群将面对的问题
如果你看完刚才社群种种的收入,感到心动,觉得做社群就想一夜暴富,可以割会员韭菜,你就是想太多了。
马太效应
社群组织者要想通过社群创造财富,需要累积沉淀,
由于互联网愈来愈发达,社群也有马太效应 只有头部的社群才能受到商家与广告商的菁莱,才能吸引到会员参加
成本的压力
竞争对手愈来愈多,使后来进入市场者的投入成本愈来愈贵
营运成本也愈来愈高,拉新的成本,人才的成本因行业竞争激烈而上升。
领先者的优势
-
先行者享有第一波红利期,想想微博红利,微信公众号红利,直播平台的红利。
-
独特资源的累积,如KOL的累积,忠粉的累积。( 罗胖是先行者,累积了很多铁粉一直跟着他)
-
年龄愈早的社群,培养的建设者,与购买者远比例比新群高
-
价值内容,用户的沉淀 ,如知乎,很多大号一直在平台发布优质内容,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
用户对老社群(及其用户)有信任感,对新社群缺乏信任感,增添了换至新社群的转换成本,老社群的流失率,比新社群低很多
-
要素成本 ,人才经营的累积,人才喜欢在成熟的老社群,新社群要抢人成本就上升 ,新直播平台抢主播,天价签约
-
原有社群的规模效应提高了新竞争者的进入门槛
收购代购非常高
- 滴滴花大代价收购Uber中国
感想
第三章主要概述规模增长会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减,飞轮效应带来的巨大优势,和各种社群收入模型,会员的角色。
唯有美中不足的是,规模上也有熵增,会做社群效率下降,群主有可能只为自己,而不是以会员为中心 该如何时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