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去掀起那描画的面纱,那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雪莱
《面纱》是毛姆在意大利听到一个小故事,一直想给人物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演绎,直到他到东方游历,触发了灵感,把他们放在了香港和一个叫“湄潭府”的地方,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25年。
小说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女主人公凯蒂·费恩因为妹妹将出嫁,尴尬中匆匆忙忙答应了沃尔特的求婚,跟随他到香港生活。在香港,她和助理布政司查理通奸,被丈夫沃尔特(细菌学家)发现后胁迫她去了霍乱横行的湄潭府,最终沃尔特不幸染病死去,凯蒂回到香港,重投查理怀抱后羞愧不已,最终回到英国和父亲和解,并和父亲同往巴哈马群岛生活。
凯蒂的成长过程,就是揭开面纱的过程。青春期的她长得漂亮,得到母亲的独宠,男人的群宠,使她觉得世界充满了玫瑰色,只要她愿意,完美的爱情、婚姻、人生唾手可得。可当她经历了母亲的冷落、婚姻的将就、爱情的背叛,生与死,灵与肉的考验之后,终于认识到,爱需要真诚,爱是无私奉献,是宽恕,是接受真实的现实。
一、母亲的强势和局限,使她在虚荣和浮华中迷失
贝蒂的母亲是贾斯汀太太,她是个冷酷无情、善于操持、雄心勃勃、吝啬而愚蠢的女人。她看不起丈夫,又只能通过丈夫才能出人头地,所以想方设法驾驭他按她的喜好行事,逼着丈夫朝皇家法律顾问的目标努力。她自己苦心培养可能用得上的人,巴结那些能给他丈夫提供讼案的律师,对大小法官及其夫人低三下四,极尽奉承那些前途看好的政客。她用尽了全力,也没能使丈夫成为议员或者皇家法律顾问。
她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贝蒂身上,用全部精力打造她,抱着雄心勃勃的梦想:单是门当户对不是她的目的,她要让女儿的婚姻辉煌无比。贝蒂把母亲的野心当成自己的欲望,在社交际很是成功,她既有趣又漂亮,还会卖弄风情,很快就有十几个男人爱上了她,只是没有遇到一个完美的求婚者。就这样一拖再拖,拖得不漂亮的妹妹多丽丝都订婚了,她依然没有结果。妹妹订婚的是准男爵的外科医生,母亲很满意,准备大办一场婚宴。相比之下,她是多么失败,母亲对她恼怒不已,时常对她甩上几句难听的话,问她还打算让她父亲养活多久。贝蒂惊慌之中,只能匆匆嫁给了沃尔特·费恩。
母爱是有条件的,女儿有用时,她会精心打扮她,给她提供社交便利;女儿无用的时,她讽刺挖苦,不再关心她的未来。贝蒂在母亲的影响下,变得虚荣和浅薄,乐于周旋于各式男人之间,寻找可以提升阶层地位的猎物。母亲的虚荣和虚伪,造成女儿价值观的偏差。如果贝蒂真的嫁给了公爵或伯爵,她们的虚荣心可以得到满足,可命运偏偏跟她开了个玩笑,直到二十五岁都没有出现白马王子。母亲失望之余,只能把标准一再放低,直到不再管她嫁给谁。虚荣心迫使贝蒂无法接受妹妹比她先嫁,也无法参加母亲为妹妹举办的隆重婚礼,听到沃尔特爱她并可以带她离开英国,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答应了下来。
母亲和妹妹的表现,让她看到了亲情中的虚伪和势利。
二、丈夫的无趣和无聊,使她体会到无爱婚姻的悲剧
沃尔特是个笨嘴笨舌,非常无趣的男人,在香港做细菌学医生。在社交场合和漂亮的贝蒂跳了三次舞,了解到她尴尬的家庭处境后,便向她求婚,并带她去香港生活。沃尔特明知道贝蒂愚蠢、虚荣、浅溥,不爱他,可他还是死心塌地地爱上了她。
他把她当成女神,所有的话都是圣旨,无条件服从,刻意压低自己的智商去迁就她的浅薄,可他的沉默寡言,落落寡欢,不喜社交,不善言辞,不和她感情交流,使得他们的婚姻生活单调乏味。贝蒂喜欢的跳舞社交,沃尔特不喜欢,沃尔特工作的事情贝蒂不感兴趣。当贝蒂得知细菌学医生没有社会地位时,才结婚三个月她就后悔了。
没有共同语言的婚姻使他的情感得不到释放,遇到会说情话的查理·汤森,便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他,成为他的情人。沃尔特发现妻子出轨后,从宠妻狂魔迅速转化为恨妻恶魔,狠毒地逼她去霍乱流行的湄潭府。
在疫区,沃尔特表现得像个英雄,除了冲在抗疫第一线看病治病之外,还每天晚上做实验到深夜,协助地方政府和部队控制社会秩序,帮助修道院的孩子治病,是人人口中的能人、圣人。贝蒂心里也佩服他,竭力想把自己给他造成的痛苦降到最低点,可她就是无法爱上他。
她怀孕了,沃尔特满怀期待孩子是自己的,可贝蒂不想再撒谎,亲手掐灭了他眼中的火焰。那一刻,沃尔特失去了活下去的意愿,把自己的身体当试验品,终于因感染病毒而死。面对丈夫的死亡,贝蒂也遗憾,伤心,但内心真实的感觉是解脱了。她知道这辈子不可能爱上他,如果沃尓特没死,婚是离不了,爱又爱不上,两个人只能是相互折磨,相爱相杀。
这场一时冲动下的婚姻,使贝蒂认识到,女人不能用婚姻来逃避现实,不能因为男人爱自己而嫁。人生如此漫长,整天对着一个无话可说的好男人,无疑也是没有幸福可言。婚姻不仅仅是物质保障,还要有精神共鸣,和情感交流。
三、情人的虚情假意,使她领悟爱情的背叛和欺骗
在香港的社交过程中,贝蒂认识了风度翩翩,能说会道查理·汤森,一个助理辅政司。第一次见面他的甜言蜜语,情意绵绵,使她的心田像久旱逢甘霖,一下子就迷上了他。在古董店和他偷情,还把他约到家里干好事。事情败露后,沃尔特气愤地给她两条路,要么离婚和查理·汤森结婚,要么跟他去梅潭府霍乱疫区。她自信地以为查理也疯狂地爱她,迫不及待地想和她结婚,她暗自庆幸能够如此轻松地脱离苦海,投入情人的怀抱,开启新的生活。谁知道情人并没有她想像的那样爱她,而是强调不能影响他的前途,影响他的妻子和孩子的前程,一口回绝和她结婚。知道她丈夫要带她去疫区时,反而觉得对她未尝不是件好事,完全不把她的生死放在心上。
男人的绝情使她陷入绝望,她看清了情人的懦弱、虚伪和自私。他帅气的外表,甜蜜的情话,不过是他猎艳的面具,他的内心是自己的名利和地位。他智慧不足,必须依靠妻子为他铺平向上爬的道路,维持和睦家庭营造社会精英的人设。他对待他,和其他女人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满足他虚荣和肉欲的工具而已。
贝蒂从疫区回到香港,再次遇见查利,查利仿佛忘记了对她的绝情伤害,依然情意绵绵地向她求欢。她理智上知道他虚伪,可身体还是扑进了他的怀抱。过后她痛恨自己的低贱,同时也意识到人的本能欲望的强大,从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宽恕他人的自私和虚伪。
四、奉献社会,做有益于他人的人,在生死考验中完成自我救赎
在疫区,每天都有人染病而死。她对生活失去了热情,觉得活着没有了意义,想逃离疫区,又无处可去,香港的情人不会收留,英国的父母不再是她的家,她冒险吃蔬菜沙拉而求死。
偶尔去参观修道院,看到院长嬷嬷和修女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充满爱意地去帮助和关爱孤儿和病人,她们快乐而充实的生活感染了她,她主动请求去帮忙。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生命的价值体现在真诚地付出,热心地助人。那些修女为了奉献给上帝,离乡背井,抛弃优裕的家庭生活,给贫困地区带来福音,体现出她们的人生价值。她虽然达不到这种脱俗境界,可也开宽了眼界,不在着眼于自身的欢娱和虚荣,而是看到了世界的残酷、苦难和奉献精神。
贝蒂终于能够拨开眼前的迷雾,看到真实的世界,虚假的完美经不起现实的考验,亲情、爱情、婚姻都是如此。真实地面对内心,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回到英国后母亲死了,他和父亲和解,愿意跟随父亲去巴哈马群岛去生活。
结语:
如果没有母亲的强势,贝蒂不能意识到亲情的凉薄;如果没有无聊的老公,她不能意识到婚姻不能意气用事;如果没有情人背叛,她不能明白爱情能用来欺骗;如果没有被逼着去疫区,她不能见到世上残酷的一面;如果没有遇见院长嬷嬷,她不会懂得爱的博大;如果老公没死,她不会懂得什么叫悔恨;如果没有再次落入情人怀中,她不能了解欲望的不可抗拒。贝蒂的成长和觉醒,是被苦难一步步被逼出来的,也是她努力去揭穿生活的面纱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