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1-05-03 19:59 被阅读0次

    鲁迅的《故乡》我读了不下五遍,以为自己读懂了,今天读了毕飞宇《小说课》,才知道我所谓的读懂,只是懂了一点皮毛,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妙在何处还是说不出所以然。

    毕飞宇老师在《小说课》中分析了九篇文章,从写作手法、小说构思、艺术特色、思想性、哲理性等方面讲解。这本书是他在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上课和演讲的稿子。他自己是一个写小说的高手,又选择了经典的名家小说进行剖析,从实践到理论,又把理论化成小说实例,融理论于小说之中,读来有豁然开朗之感。

    书中选择了蒲松林的《促织》《水浒传》中的林冲,《红楼梦》中王熙凤,莫泊桑的《项链》,奈保尔的《布莱克。沃滋沃斯》,鲁迅的《故乡》,海明威的《杀手》、他自己的《玉米》,以及汪曾祺的《受戒》等九篇文章。他对小说的分析确实有独到之处,读完他的小说课,不懂小说的小白,也会粗略地懂得小说应该怎样读?好小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构思小说从哪些方面着手?......

    下面我从大家熟悉的鲁迅小说为例,《小说课》对《故乡》这样解读:

    一、为什么选择冬天回故乡,而不是春天、夏天或秋天?

    因为冬天冷,让读者开篇就感觉到无边的寒冷,从环境的冷产生心理的冷。

    1.老屋要卖了,从此我再也没有了故乡,没有了自己的根。离乡冷。

    2.同族的人都搬走了,只有我的母亲独自守着这一堆旧家什,没人帮忙。人情冷。

    3.杨二嫂来刁蛮拿我家东西,简直是强抢行为。世态冷。

    4.活泼的少年闰土变成麻木的中年闰土。社会冷。

    这四种冷都能深入骨髓,比数九寒冬还冷。

    二、杨二嫂为什么是圆轨?

    杨二嫂的职业设计为豆腐西施,这是一个背离的形象,外表像西施那么美,内心像豆腐那般烂。俗语说:“一夜想想千条路,清早还是磨豆腐”可见磨豆腐是一件苦活,在商人这个群体中,磨豆腐卖豆腐属于落底的一个行当。

    无奸不商,商人最会算计,就像圆规划圆那么准确。杨二嫂是小脚,瘦瘦的小腿、小脚,站在那里形容为圆轨,既是真实形象,也是象征形象。

    杨二嫂的行径,每日都去,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便说是闰土埋着的,拿了狗气杀(一种养鸡器具)飞也似的跑了。

    杨二嫂这个人物,设计成卖豆腐的小商人,表现的是小市民贪便宜,刁钻蛮横的流氓习气,是鲁迅批判的国民性中的一种--流氓性。

    三、闰土这个名字,让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闰土,让人想到土地,靠土地为生的人。这个名字就代表国民。

    小时候的闰土像个小英雄,认识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等多种鸟,知道怎样在下雪天捉鸟,海边捡贝壳、看西瓜、捏着胡叉去刺獾猪、刺猬、猹等动物,在我的面前,他是那么自信、活泼,仿佛土地上的事情他都知道。

    三十年后的闰土,脸是灰黄色,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浑身瑟索着,又粗又笨的手像松树皮。当我叫他“阿!闰土哥,--你来了......?”他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叫道:“老爷!......”

    分别二十年后的重逢,儿时的玩伴产生了阶级鸿沟,土地上挣活命的人被奴役得成了真正的奴隶,对所有的人都得恭恭敬敬地叫声老爷,再也没有了昂首挺胸的自信姿态。这就是鲁迅批判的国民性中的另一种--奴性

    四、文章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文章通篇用冷色调,让人从心底里冒出冷气。冷色中唯一的暖色调是少年闰土,描写时用了抒情的笔调,把读者的情绪调动到高潮时,突然来了一声“老爷”,仿佛游轮撞上了冰山,情绪进入了速冻状态,显现出能冻死人的冷。

    描写杨二嫂用了相反的笔调,一出场就是圆轨状态,然后回忆到豆腐西施。与闰土产生鲜明的对比。

    最后用两个小孩子宏儿和水生的友谊来暗示,如果这种社会现状不改变,二十年后就会变成另一个我和闰土,文章虽然结束了,但留给读者回味的内容却没有结束。

    鲁迅的一篇故乡,我以为是一篇散文,是一篇怀念故乡的文章。实际上这是误读,它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写的短篇小说,归入《呐喊》集,其批判性是一脉相承的。鲁迅塑造了两个典型人物闰土和圆轨,代表两种国民性,流氓性和奴性。这两种人不仅在我的故乡有,你的故乡、他的故乡都有,甚至在你我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文章虽短,意义重大,内涵深刻,这才是这篇文章真正的价值,融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是真正的经典,百年以后还是经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of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