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青春
《摔跤吧 爸爸》: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里需要一位这样的精神导师

《摔跤吧 爸爸》: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里需要一位这样的精神导师

作者: 钱多多的时空站 | 来源:发表于2017-05-15 15:54 被阅读62次

根据影院最初的排片率来看,《摔跤吧爸爸》并不被院线方看好,毕竟这是一部印度电影,相比美国大片,国内观众对于印度电影的接触比较少,片方也很难预测这样的电影到底能够在票房上掀起什么样的火花。

更何况在一个被娱乐综艺、小花小鲜肉、流量担当这样的元素主导的影视文化市场里,这部绝对正能量、绝对励志、甚至价值观方面受到挑战的作品,看起来显得有点儿不入主流。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电影在社交媒体上的火热讨论,让片方看到了它爆发的潜力,也看到了观众的热情。

几乎每个看过的人都会在朋友圈里发个观影图、或者转首电影里的插曲,还有很多表达欲强烈的人洋洋洒洒写了一百多字的影评。

在我朋友圈里看到的状态是,只要是表达观点的,几乎全是一面倒的赞扬。

能够形成如此好口碑,自然是因为它有过硬的质量。很多人在电影里被父亲和女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打动,也为这位能够为了实现为国争金牌的梦想始终坚持自我的一位无比执着的人的行动而肃然起敬。

电影讲的是一位怀揣摔跤国际冠军梦,因未能实现,于是把自己的梦想延续在女儿身上,并成功培养女儿成为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女子摔跤国际型冠军的故事。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影片中的爸爸年轻时无奈放弃摔跤生涯,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国际型冠军梦,但随着年纪渐长,这辈子是没有机会实现了。怎么办?希望只能寄托在下一代。

他一心盼望妻子能生下一个儿子,可以帮他完成这个愿望。可是偏偏上天喜欢考验人,妻子连生四胎都是女孩儿。

本来他以为这辈子应该是没希望了,谁知偶然间发现两个女儿很有摔跤的天赋,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就是培养女儿称为摔跤手。

这个决定在印度是非常冒险的,首先女性在印度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女性往往被当成男人的附庸,大多数家庭把女人看成是累赘,因为为了她们出嫁,家里人还要攒钱准备嫁妆。更别提让女人来从事体育工作了。

在全村人的嘲笑声中,爸爸开始了对女儿们的训练计划。后面的结局当然很容易猜到,经过了刻苦的训练和一次次赛事的磨练,梦想实现了,女儿拿到了印度历史上第一块世界级女子摔跤比赛冠军。

整个故事是单线叙事,很容易理解。但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想要讲好并不容易。这部影片在细节和人物表现力方面,非常能够打动人心。

如果看过幕后制作故事,就知道主演爸爸的阿米尔汗是一位51岁的演员,影片中有80%以上的戏份是需要一个长着啤酒肚的胖大叔造型来完成的。

如果是一般的演员,大概会选择用道具、化妆的形式,因为谁都知道短期内增重很难,要想减下来更难。

阿米尔汗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首先他把自己变成一个肥老头,当拍完大部分场景之后,还有一些画面需要展现他从十几岁、二十几岁练习摔跤的样子。于是,他再开始健身。

在几个月内,让体重恢复到瘦而强健的状态。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如果不是为了拍电影,恐怕减肥这件事他很难坚持。

正是有了这样的付出,在屏幕上,通过那几个画面的年龄层次对比,你完全能够感受到一个摔跤手从年轻到年老依然坚持梦想的不屈的样子。

为什么?因为年轻时一身强健肌肉的体魄和年老时一身赘肉、体力不支的对比,在你心理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这就是阿米尔汗要的效果,他认为不用道具和造型辅助,展现一个人真实的身体变化,才能打动观众。

一个演员敬业不敬业,有没有用心,观众是看得到,也能感受到的。我们平时看电视的时间是多于看电影的,电视中演员是混个脸熟,对演技的要求绝对没有电影高,因为电影往往会把一个人的外观和情绪放大N倍。

这样解释了为什么通常能够经受大银幕考验的演员,演起电视剧来也得心应手,因为基本功在这儿了。

国内电影前几天票房一路走高,也导致热钱涌入,围绕大IP,拼当红明星的策略快速上马项目,然后凭借着粉丝们的疯狂圈钱。为了迎合年轻观众,拍了很多剧情雷同又狗血的青春片。有时候我都在想,这怎么就能代表青春了,除了谈恋爱、劈腿、懊悔、重逢,就没点儿什么别的吗?

要么就是这些拍电影的人误以为年轻人除了吵吵闹闹的娱乐,没有什么精神追求,也没什么梦想和理想,觉得每天吃吃喝喝看看搞笑节目就没其他爱好了。这是严重误解吧。就算是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心里也是有热血在,有追求在的吧,因为谁都想往好处走,没见到谁故意想变得颓废的。

要么就是目前拍电影的人还没建立起足够的认知,自己心里也没有一个执着的梦想追求,更没有世界观的宏大架构,所以只能拍一些跟风、模仿之作。

看到有娱评人说,电影产业火了几年,最终是成全了那些来捞钱的明星,让片酬不断攀升,但是制作水准是一点儿没进步,还有可能是退步的。

为什么一部来自宝莱坞的电影能够让中国的观众这么疯狂,今天看到关于票房的报道,甚至超过了漫威的《银河护卫队》,可见大家是渴望看到这样的作品的。

我周末看电影的时候,后排做了几位家长带着孩子看,看年纪,他们应该是小学生。可是大家看得非常起劲。

也许在这样的年纪了,他们还不能理解什么人生的哲理。可是在剧情里他们是能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梦想,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胜利的。

对于这部电影当然也存在质疑的声音。比如有人批评影片里的爸爸就是一个典型的男权思想代言人,非常让女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冠军梦。

这有点儿太片面了,实际上有些时候我们认为的给孩子自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负责任。因为在未成年人的世界里,极少有人在很小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

爸爸在影片中看到女儿有摔跤的天赋,所以跟妈妈商量,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来训练,然后看最终的效果。

而女儿刚开始也是非常不愿意的,各种反抗不情愿,可是后来看到同龄人早早被迫出嫁,她意识到爸爸的苦心,而在后来的一场场参赛过程中,一路过关斩将带来的自信让她逐渐爱上了这项事业。

试想如果没有爸爸坚持为她打开这扇大门,她大概永远也不可能体会到坚持梦想并实现梦想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其实类似于影片中爸爸这样的东方式严格教育方式,几年前在美国也曾引起过大讨论。

有一位华裔的妈妈蔡美儿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优秀人才,从小就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学习计划,当时这种举动也引发了两种讨论的声音,一种认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不容易感到快乐,另一种则认为这样培养出来才能出人才。

几年过去了,蔡美儿的两个女儿先后进入哈佛耶鲁,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生活方面都非常优秀。而且她们也表示严格的家庭教育并没有让个人心理受到负面影响。

一切让事实说话,女儿们的状态也代表了妈妈的坚持是对的。当然了,这里并不是提倡所有人都按照虎妈式的方式来培养孩子。

首先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方法不当,单纯用严格来衡量是无意义的。不管是影片中的爸爸还是虎妈蔡美儿,他们最牛的不是严格,而是在严格这个原则下所奉行的执行方式。

也就是说他们的教育不光是我们表面上分析的态度,更主要的是自成一套的方法。爸爸个人就是全国摔跤比赛冠军。而虎妈蔡美儿是大学的教授。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成功的人,所以才坚信自己的想法。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我为什么要求你努力读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我想,这也就是影片的一位老父亲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他给女儿选择了一套摔跤的路,就是给她可以自由选择的能力。

一部优秀的影片能够发人深省,也能触动人内心很多的感悟。看电影本身是一种娱乐方式,的确没必要非得认死理,争论个你死我活。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从电影里得到一定的给养。

只是目前来看,国产电影提供的给养元素太少太少了,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才会为了一位电影里的精神导师而喝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摔跤吧 爸爸》: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里需要一位这样的精神导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jc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