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兜,是同事的女儿,6岁,同理心很强,情感能力发展也很好,性格里自带一股倔强劲!
同事说,前几周给小兜办了生日会,家里墙上还挂着装饰用的生日气球。一天早上,同事看这些气球也没什么用了就准备拿针把气球戳破给卸了。小兜见了,忙说:妈妈,这些是我的气球,不要拿掉。
同事回答:这些气球都没用了,挂在墙上也没人收拾,到时候还不是要我来收拾,于是继续把气球挨个戳破扔掉。
小兜阻止不了妈妈,伤心的哭了。而同事则在女儿的哭声中一一把气球给清除了。当天,据同事说,小兜都没跟她呆一块,而是跟她爸爸过了一天。
第二天早上,小兜跟她妈妈说:妈妈,其实不用把气球戳破也没事的。我们可以把气球放到楼道里,这样家里不就干净了吗?
同事说,当时听女儿这么说,特别内疚,内心被女儿的懂事和话语深深感动,觉得有时候真的还不如孩子,觉得大人真的也得向小孩学习学习。
同事其实每天工作很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当天是清明节假期,可能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时间,就一心想着赶紧把家里都收拾一下。因此听到孩子的反对时并没有妥协,而是继续进行自己的计划。但在事后跟我们描述这件事时,仍旧对孩子怀着深深的愧疚。
我们都感叹这孩子情商能力太好了。首先,她在妈妈强行拆气球时用6岁孩子最常用的情绪排解方法—哭,宣泄了自己不满的情绪,但是她想保留气球的需求和愿望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情绪平稳后,孩子运营同理心,准确地理解了和妈妈起冲突的关键原因—妈妈不想让气球再挂在墙上。接着,最棒的一点,孩子找到了一个双赢的办法—可以不戳破气球,把气球放到楼道里。
这是多么棒的问题解决能力啊!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没有勇气在情绪过后再回头来解决问题,因为这需要有勇气放下面子,需要有勇气再次面对内心那个受过伤和愤怒的自己。
带孩子的日常分分钟会出现这样的冲突,回想事件本身,其实最基本的还是情绪关系的处理。
假设我们脑子里都有一个警报系统,生气时消极情绪满载,会启动我们的警报系统,让我们发火、变得有攻击冲动,想要哭,理性思考通道被切断;而当开心平静时,警报系统关系,大脑机制运转正常,我们都是积极,快乐,有主动性,能积极思考问题的。那在事件中的小兜,如果当下妈妈制止了她的哭泣,还训斥了她,她可能就会想,气球被拆掉我已经很伤心、难过了,妈妈还这么凶地批评我,不喜欢我哭,我害怕,我也不喜欢妈妈,妈妈是坏人。她的消极情绪越积越多,警报系统被开启,不能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即使妈妈事后感到内疚,主动找孩子谈话,孩子也更有可能是不愿意面对,拒绝谈话的。而在当下,孩子痛快地哭过了,负面情绪都流走了,妈妈也并没有批评或指责她,因为妈妈也理解她的伤心。她才更容易在内驱力(想要留住气球)的动力驱使下,主动启动理性思考的通道,寻找解决办法。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要让情绪流动的原因。我们都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累了,疲倦了也会情绪满载。那么,至少在我们也不是完美状态时,和孩子起了冲突后,能允许孩子哭一会,因为这是孩子能找到的,最没有攻击性,最容易宣泄情绪的方法了。
请相信,眼泪是具有治愈功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