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七星小鱼的小伙伴们简叔和他的朋友们一百贝
一鸣故事创作营第3期第六课:语法正确性,修正常见的写作错误

一鸣故事创作营第3期第六课:语法正确性,修正常见的写作错误

作者: 云飘碧天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18:25 被阅读0次

    第六课:语法正确性,修正常见的写作错误

    看书也会上瘾!

    前天看巜异邦骑士》到凌晨三点,昨晚看巜人间失格》到十二点。结果,昨天的笔记就没来得及复盘。

    昨天一鸣老师着重讲解了写作者最常犯的的一些常见错误,最主要的是:如何划分段落、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何正确使用“的、地、得。”

    谈到这一点,相信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认为这还不简单?

    其实,在《简书》上,我经常看到很多人️一篇文章,通常只有三个段落。哪怕千字以上,都是这样子。

    说真心话,看到段落超过五行的文章,我就不想看下去了。现在自媒体时代,版面基本都是那种三两行一个自然段的,看起来一目了然又清爽。

    而且,段落与段落之间,最好空一行,这样看起来更舒服。

    巜简书》的富文本编辑器在这一点上很好用,只要你换行,基本上段落与段落之间,就会自动空出一行。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巜简书》编辑器的原因。

    关于标点符号和的、地、得的正确使用,这也是很多人经常犯的错误。我本人因为在《江山文学网》担任过编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编辑作者投稿的文章时,最头疼的就是修改标点符号和“的、地、得”。

    通篇文章改下来,心里经常会冒火。于是我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会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当然,有些拿捏不准的地方,我也会出错。

    一篇条理清晰、版面清爽、标点符号和的、地、得运用正确的文章,无疑会让人看得心情舒畅,反之则没有看的欲望。

    这其实就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一样,一个衣着得体、干净利落的人,永远比一个一个邋里邋遢、满身污垢的人更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所以,不管自己为了什么写作,只要写,就要认真对待自己写下的每一篇文章。包括版面的整洁、标点符号和的、地、得的正确运用。

    下面是一鸣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做做看。

    1:划分段落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破毡帽护着脑门,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萝卜,有气无力地呼唤着买主。唉,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涌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与此同时,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早年间用横石片插起的长长的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订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从排队的这一片黑鸦鸦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除过个把人的衣装和他们的农民家长一样土气外,这些已被自己的父辈看作是“先生”的人,穿戴都还算体面。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2:标点练习,将所有*改成相应的标点
    他取了这两个黑馍*向宿舍走去*他想*等他吃完这两个馍*再喝一点开水*就去小学找润叶姐呀*也许那时润叶姐还没从她二爸家返回学校*但这不要紧*他可以在她门外等一等*
    孙少平这样想着*拿着两个黑馍走到了他宿舍的门口*
    他在门门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显然在等他回来*
    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仍然笑着说*我让润生叫你到我二爸家去,你怎么不来呢*
    *他不知说什么才对*
    润叶姐敏捷地一把从他手里夺过那两个黑馍*问*哪个是你的碗*
    他指了指自己的碗*
    她把馍放在他碗里*说*走*跟我吃饭去*
    我*
    润叶已经过来*扯着他的袖口拉他了*
    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相跟着和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个斜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象一座宏伟的大厦*
    现在*少平看见最上面一排窑洞的砖墙边上*润生探出半截身子正看着他们往上走*润生抽着纸烟*不老练地弹着烟灰*田福堂的这个宝贝儿子刚一进城*就把干部子弟的派势都学会了*
    3:的得地 练习:
    她木然de接过去
    她大声de骂了起来
    她两只眼睛紧张de扫视着这个神圣de地方
    她结巴de说不出话来
    她在城里de各个地方转悠
    她把他养de白白胖胖de
    疼de她哭着求饶
    她一声不响de站着
    她de日子过de和往常差不多

    1.进行了深入()探讨
    2.中国()崛起
    3.他们()估计有误
    4.动人()笑容
    5.灯火()辉煌
    6.别人()精明
    7.这份报告做()真棒,数据()齐全,分析()精准,让人拍手赞好。
    8.嫂子()到来好像给我们家带来了节日()欢乐
    9.非常()宽
    10.在政策()保护下
    11.对曹操()评价
    12.该来()不来
    13.暴风雨般()掌声
    14.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关于段落,一鸣老师说不必按原文的段落,只要看起来清爽即可。

    关于标点符号,只要基本规范即可。

    关于的、地、得,有时候需要结合语境运用。

    原来的分段情况: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破毡帽护着脑门,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萝卜,有气无力地呼唤着买主。唉,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涌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与此同时,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早年间用横石片插起的长长的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订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鸦鸦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除过个把人的衣装和他们的农民家长一样土气外,这些已被自己的父辈看作是“先生”的人,穿戴都还算体面。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关于段落首行空两个字的问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原著标点标准:

    他取了这两个黑馍,向宿舍走去。他想,等他吃完这两个馍,再喝一点开水,就去小学找润叶姐呀;也许那时润叶姐还没从她二爸家返回学校,但这不要紧,他可以在她门外等一等。

    孙少平这样想着,拿着两个黑馍走到了他宿舍的门口。

    他在门门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显然在等他回来。

    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仍然笑着说:“我让润生叫你到我二爸家去,你怎么不来呢?”

    “我……”他不知说什么才对。

    润叶姐敏捷地一把从他手里夺过那两个黑馍,问:“哪个是你的碗?”

    他指了指自己的碗。

    她把馍放在他碗里,说:“走,跟我吃饭去!”

    “我……”

    润叶已经过来,扯着他的袖口拉他了。

    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相跟着和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个斜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象一座宏伟的大厦。

    现在,少平看见最上面一排窑洞的砖墙边上,润生探出半截身子正看着他们往上走。润生抽着纸烟,不老练地弹着烟灰。田福堂的这个宝贝儿子刚一进城,就把干部子弟的派势都学会了。

    关于的、地、得,我的作业如下:

    她木然(地)接过去

    她大声de(地)骂了起来

    她两只眼睛紧张de(地)扫视着这个神圣de(的)地方

    她结巴de(得)说不出话来

    她在城里de(的)各个地方转悠

    她把他养de(得)白白胖胖de (的)

    疼de(得)她哭着求饶

    她一声不响de(地)站着

    她de(的)日子过de(得)和往常差不多

    1.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2.中国(的)崛起

    3.他们(的)估计有误

    4.动人(的)笑容

    5.灯火()辉煌

    6.别人()精明

    7.这份报告做(得)真棒,数据()齐全,分析()精准,让人拍手赞好。

    8.嫂子(地)到来好像给我们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

    9.非常()宽

    10.在政策()保护下

    11.对曹操(地)评价

    12.该来(的)不来

    13.暴风雨般(的)掌声

    14.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以下是我和一鸣老师的讨论:

    一鸣老师:1.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嫂子(地)到来好像给我们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
    6.别人()精明
    这些还可以修一下,深入探讨 已经完整了,.嫂子(的)到来好像给我们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
    6.别人()精明  感觉这个要跟语境结合起来
    以小明那人的精明,他会想不到这一层?
    别人精明,可我也不笨啊!
    我:@一鸣 到来不是动词吗,深入地探讨也可以[呲牙]
    一鸣老师:这里可以理解为 “嫂子来我家”这件事情
    (感谢)各位领导的到来,让本店蓬荜生辉……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对吧~
    我:到来在这里做为名词了
    一鸣老师:@清风明月 是的,可以看成是名词的性质
    我们来深入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各位专家对XX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常常是这样的用法
    我:对,但基本上是“的”后面是名词,“地”后面是动词,“得”后面是形容词
    具体用有时还要看语境
    一鸣老师:之前我跟群里一位同学研究过三个de的问题,如果从语法规定来看,相关的规则相当复杂(截取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这个问题上,如果能用语感判断更好。如果实在判断不了,还是试着用: “的”后面是名词,“地”后面是动词,“得”后面是形容词 来处理
    我:@一鸣 我也是这样子运用的,虽然也会错一些,但是概率会少
    有些地方会模棱两可[微笑]
    一鸣老师:是的,确实要结合当时的语境判断

    可见,任何固定的东西,具体运用的时候,还是会灵活多变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鸣故事创作营第3期第六课:语法正确性,修正常见的写作错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tj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