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为看岛田庄司的《异邦骑士》,看到凌晨三点,结果因睡眠不足,导致今天一整天都晕晕乎乎的。
而且为了完成日更又耽误了一些时间,很多事情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做完。结果上课时间到了,我午饭还没做好。
于是边听课边做饭,今天的课程链接是关键词联想,练习编故事的能力
部分内容如下:
之前我们在短篇故事课程当中做过这方面的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学习把情节拼凑起来。
我们会给出几个关键的名词,当大家看到这些名词可以想到一些画面,又或者想到一些情节,然后我们把这些画面和情节联系起来。
为什么要做这个练习?相信大家已经有这样的感受:其实在构思故事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故事往往就是把一些灵感的碎片拼凑起来。
正如我跟大家在之前的交流中所展示的那样,一个故事可能就是一点一点堆积起来。
某个点子让我想到了一些画面和情节,然后另一个点子又让我想到了一些有趣的情节,如果要把这些点子和情节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连接不是特别自然流畅。把它们整合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地方需要修改。 也有可能两个事件不能直接拼凑,中间需要加入一些过渡情节。
这个练习主要是训练大家编故事的能力,怎样把一些零散的点子用合理的方式连接起来。
我先跟大家说一下这个游戏怎么玩?我会在群里面发一个小红包,数量是三个,抢到红包的朋友各自说出一名词
假设现在三个名词就是眼镜、饭盒和杯子,我们来编一个小故事。
在做这个练习之前,先跟大家说一下注意事项,我们确保要写出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要看到开始、发展和结果。
在之前的练习当中,有些同学是用了很生硬的方式写了一个句子,把三个词都写进去。
例如他们可能会这样写:那个戴着眼镜的姑娘,不小心用饭盒砸碎了他的杯子。这样一句话就写全了,看起来就不像是一个故事。
反正这个练习一开始会出现各种状况,大家也不用太紧张,如果确实写不出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慢慢找找感觉。
有时候看着其他同学写出来的例子,你再琢磨一下就能够知道怎么做。
之前在中篇课程当中有同学提议我做这样一个写作小游戏。刚好这个游戏我在初中的时候就练习过,甚至我在初中的一些作文教程中也看到过这个练习。
我认为这个写作游戏很有意义,要不然它不会流传这么久,也不会传播得这么广泛。 坦白说,我一开始玩这个游戏出现过一些状况。
当时我在初中的一个作文提高班上做过这个练习,当时老师给出来的关键词当中有一个是“大鲨鱼”,另外一个好像是“石头”,其他的关键词我忘记了。
当时我就觉得大鲨鱼跟石头很难联系起来,想来想去,除了用石头砸大鲨鱼,我就想不到怎样把它们连起来。
后来我想出了超人大战大鲨鱼这样的一个情节,按照之前的网络流行语来说,这样的情节很雷人。
当时练习过程中,老师也会在课堂上随意走动,看看大家写作的情况。当老师看到我写的这些情节,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我旁边沉沉地叹了一口气。直到现在我都对这个场景记忆犹新。
后来我把这个事件写进了小说,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场景。
我在写文上的天赋不及狼子,在刻意练习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我的作文还是写得惨不忍睹。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甚至主动请求加入学校的写作提高小组。然而进入写作提高组的最终结果也只是为我留下了一些更加惨不忍睹的回忆罢了。
我清楚记得在一次随堂练习上我写了超人大战怪兽的故事,我写得洋洋得意,辅导老师走过来看了一下,随即深沉一叹……
几年后的某个深夜我突然想起这件事,顿时羞得无地自容拼命把头往枕头上撞。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发现自己的情况其实很正常。说白了,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找到写作的感觉,想到什么就直接开始写,也没有理会合理性,以及相关的故事规则。
所以现在当我在练习课上看到同学们用一句话把三个词写出来,我突然想起我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
在开写作课程的过程中,常常有同学跟我说不知道怎样构思故事,不知道怎样想出情节。
在这个时候我会给出相关的建议,但有时候也不是特别理解,想出故事情节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为什么大家好像觉得非常艰难呢?
而当我真的回想起从前的状况,我才开始明白,其实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我只是离那个阶段有点远,已经不记得很清楚了。
这个发现又坚定了我的写作理念:多练习就能够养成一种技能,更容易发现这个领域里面的规则和方法。
就说回“大鲨鱼”这个名词的处理,当时我们的老师也给出了他的例子,他用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方法,避开了大鲨鱼这个名词带来的限制。
当时他构思的故事是一个人落难在沙漠里面,那个人所处的环境跟大鲨鱼基本上没有联系。老师的处理方法就是把一艘飞机的名字叫做大鲨鱼。
这也是玩这个练习的一个小技巧:如果有时候一个名词带来的限制太大,你实在想不到怎样关联起来,可以用这样一种看起来很粗暴的方式把它加进去。
比方说,如果实在想不到眼镜这个词怎样编进去,你可以写餐厅的名字叫做眼镜,又或者姑娘的外号叫做眼镜。
在短篇故事课程的当中,我也跟大家做过这个练习,有一个名词不是很好处理,我就把它加入到一句骂人的话里面。
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这个写作游戏的一个作弊的方法,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把那个词编进故事里面,就不要把它当成故事的关键部分,把它处理成一些不起眼的细节。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想到几个点子特别好,都想把它们写全。但是点子之间有可能是有冲突的,有某些点子在逻辑上不一致。
……
在做这个练习之前先提一个要求。我们上次在短篇课程当中做这个练习出了一个状况,一个同学给出的名词特别不好处理,一下子把这个游戏的难度提高了。
这一次为了避免出现特别难搞的名词,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限制条件:大家所说的名词不能是恐怖、恶心、血腥之类的,简而言之,不要出现让人一看就特别不舒服的名词。 关于这个关联词练习的情况先说到这里,我们到微信群去进行今天的练习。
课程听完了,我的午饭也做好了。去微信群一看,老师的三个红包也发了,三个同学也给出了三个关键词:雨水 小龙虾 窗帘
于是我便吃饭边琢磨如何将这三个关键词,融合在一起编个故事。
为避免看了别人的故事影响自己的思路,一般来说我的作业没写完我就不去微信群。
我的第一反应准备写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可是故事写到一半,我发现很平淡,于是便放弃了。
然后我将三个关键词反复思索了一会儿,就开始写,写完发到微信群里等着️一鸣老师的点评,然后爬楼去看别的同学的作业。我的作业如下:
关键词:雨水 小龙虾 窗帘
开始:阿丽冒雨跑回来,一打开门,就发现不对劲。她记得自己出门前,明明关好窗拉好窗帘的,现在窗帘被拉到一边,窗子打得大开,木地板上积满了雨水。
发展:阿丽的第一反应是家里进贼了!于是,她赶紧拿出手机,抖抖索索地拨响了老公的电话:
“喂,小龙虾,你在哪呢?我们家里好像遭贼了!”
谁知道,她老公的电话却在窗帘后面响了起来,把阿丽吓了一跳。
高潮:阿丽拿起手机,一种不详的预感袭上心头。她赶紧把头伸到窗外,地上静静地躺着一个人。
阿丽赶紧打电话报警。
结尾:摔死的人是入窒抢劫的小偷,阿丽的老公被打昏了扔在厕所里……
其时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作业,一鸣老师也点评得差不多了。所以我的作业发过去没一会儿,一鸣老师就给了评论:
@清风明月 我觉得这个故事短小精悍[强]
我回答说:
我是硬凑的,按框架套入的。因为昨晚看小说太晚,状态不好。
一鸣老师说:
@清风明月 故事很有意思,看出小龙虾这个词被“暴力”应用了~ 故事的整体还是很不错
@清风明月 你的这个故事,每个阶段都出现转折~ 所以看下来很有趣
我答:
是的,我想不出合理的用法,就是小龙虾不好处理
一鸣老师说:
这种处理也是这个游戏一种玩法~ 想不到具体应用场景的时候,确实可以这样用
我答:
@一鸣 我在尝试按模式做作业
一鸣老师说:
@清风明月 所以这个故事还是一环扣一环~
因为很多同学的作业写得很好,所以一鸣老师开心地说:
你们太棒了!
你们做出来的效果比我预期中要好很多~
坦白告诉大家,我感觉这是所有练习中最难的一个~
你们能做出来就很不错了
如大家所见,我磨来磨去,磨了半个小时,也是写出那个程度~
接着,一鸣老师还给我们发了红包。我们都知道这是老师的心意,也是鼓励我们继续努力。
当然,一鸣老师的故事编得很好。他只是谦虚而已。他从来不给我们压力,也不会打消我们的积极性。
我们写的再差,他也只是给出合理性的建议,从来不会简单粗暴地批评我们。
我告诉一鸣老师今天状态不好的原因,他说:
@清风明月 看来那本故事特别对你口味~
我答:
语言非常生动,而且情节匪夷所思,结局又出人意料。
一鸣老师接着说:
我当时看《三体》《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也这样,能看到废寝忘食也是一种享受
印象中看这几本书特别投入
我是很久没有这么投入地看一本书了,昨晚看那么久,一是因为快要看到结局了,结果作者又转折了一次,有点匪夷所思。二是我躺下去之后,半天睡不着,脑袋里拼命想着种种可能的结局,后来索性爬起来完。
自从决定不把时间花在《简书》上,我发现自己可以专注地读书上课做作业了,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经过这段时间的练习,我发现自己有一个问题,就是写作业可以进入状态,若是将作业改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很困难,总怕写不好。
一鸣老师说:
感觉就是手生了~ 可以从500字慢慢练起来
像你刚刚那个故事,稍加入一些描写内容,心理活动之类,写到500字是可以的
我现在要保持写作感觉的话,我也要从自由书写开始练起来
我答应抽时间将这个故事改写成完整的故事,500字应该不是问题。
而且刚刚我复制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的作业有问题,电话既然在窗台响起,肯定是没人接,那阿丽的话就无法说出来,应该换一种说法才合适,明天抽空写个完整的故事试一试。
附录:
昨天爱提问的AmourD-Rose同学提的问题以及一鸣老师的回答:
@一鸣 第四课我有3个问题想提问
问题一 怎样可以刻意练习自己神转折的能力?我目前的问题是 我觉得我已经做到很好的转折 其实并没有。
问题二 影视作品中有没有典型的老师说的 兜了没兜回来的例子?
问题三 非虚构作品中就不喜欢转折的力量了吗?
一鸣老师的答复:
问题一 怎样可以刻意练习自己神转折的能力?我目前的问题是 我觉得我已经做到很好的转折 其实并没有。
我们在课程里面说,有时候神转折是灵感一闪想到的结果,在那种情况下转折出来的效果一般能给人惊喜。如果我们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灵感,我们可以尝试用技巧去弥补。制造反差、反常的效果,加强冲突,是我们昨天交流中说到的几个常用的技巧。
如果要刻意练习这种能力,我看过有一些人是推荐这样的方法:在你想情节的过程中,把下意识出现的第一个想法记录下来,并且否决它(不用这个想法)。意思就是说,第一个下意识出现的想法往往是思维定势,我们能想到的别人也很容易想到,这样写出来的时候就没有新鲜感。这种方法就会强迫作者多想几个方案,从中选出特别有趣的那一个。这种说法甚至建议作者至少写三个方案,把思维定势的前几个方案都否决了,之后想出来的方案就更加有新鲜感。这种练习方法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像我自己是习惯先把故事在头脑里面过一遍,如果那个故事不是很清楚,我会先用4阶段的方式快速把故事写出来。然后我再看一下这些事件是否足够好看,不好看的地方我会换掉。好不好看这方面更偏向于个人的感觉。我的写作方式跟上面的方法有点像,也是要判断事件是否足够好看,不好看的就替换。在这种方式当中,我经常建议大家换一个高潮事件,就是感觉转折的力度不太强烈,或者总体表现比较平淡。
问题二 影视作品中有没有典型的老师说的 兜了没兜回来的例子?
关于这方面我在长篇小说中见到的情况比较多,像是比较典型的就是诛仙这部作品,用一个突然出现的大Boss把前面的情节都抹掉了。什么门派斗争阴谋诡计,都不必展开,大Boss直接把几个门派都灭了。
在电视作品当中,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纵横四海》99年版。这部电视剧在结尾的时候就突然来了一场地震,其中一个坏人好像就在地震中受伤死了。很多观众也对这样的结局很不理解,就觉得收尾太仓促了,这样的手法也很粗暴。
像我们经常说很多电视剧或者小说烂尾,就是这样的情况,结尾没有处理好,“兜”不回来。
问题三 非虚构作品中就不喜欢转折的力量了吗?
并不是这样,非虚构的作品也需要转折的情节,同样地,制造反差、反常,加强冲突,这些技巧都是用于非虚构的作品。只不过我们就更加关注转折的合理性。像我们在群里面经常说到把现实中的事件写成故事,我们不敢写的太狗血,害怕读者认为我们编得太离谱。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反而会克制,隐藏一些更“戏剧化”(套路化,影视中常见)的事件,显得这个过程更有可能发生在现实。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记得《权力的游戏》最终季被批得很厉害,我还没有看到那一季,不知道是故事上没有承接好还是没有符合观者的期待。它可能会是一个典型的“兜”不回来的例子。
今天,AmourD-Rose同学向我们推荐了两本书,结果:
由此再一次证明一鸣老师不仅博学多识,而且记忆力超群,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由此也让我明白,自己读的书实在太少太少了,难怪写的文章浅显又单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