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嬃的觉悟

作者: 徐徐清风娓娓道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14:26 被阅读18次
    史记

    伟大领袖高祖当年在沛县犯了事,就跑到芒砀山中去躲避,樊哙丢下自己的屠宰生意,和他一起跑路,至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所以老帅樊哙一直觉得自己与高祖最亲。

    但除了早期跟随高祖一起参加革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他娶了领袖夫人的亲妹妹。

    领袖夫人高后的政治能量就不用说了吧。

    高祖崩后,先是惠帝执政,后高后临朝称制,主持中央工作相当长一个时期,所以太史公在《史记》中给了高后一个“本纪”的待遇。

    高后既能称“制”,那其实就是女皇。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且不论所诛大臣是否真是高后所为,凭前面那个“佐”字,就看出着实了得。

    革命年代,吕家是出了大力的。

    第一次彭城战役后,高祖的部队被打垮,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高祖能去哪里?回关中的根据地实在太远,幸亏还有高后的哥哥吕泽可以投奔,这才保住了革命的身家。

    吕泽在当时也是个山头,在关键时刻挺了自己的妹夫,让高祖等到萧何从关中发来的援兵,总算缓过劲儿来。

    革命形势才又可以燎原。

    进城后,虽然天下姓了“刘”,可这个“吕”字是抹不去的。

    老吕家是最知道老刘家底色的。

    领袖夫人的妹妹吕嬃也是这样一个角色。

    高后死前,对于诸老帅都极不放心,做了极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她让自己的侄子吕禄做上将军,掌管北军。

    让另一个侄子吕产做相国,掌握南军。

    这样吕禄和吕产就掌握了国家军、政大权,同时直接掌握着控制京师长安的两支军事力量。

    又反复叮嘱,说,我死之后,无论别人说什么,别被忽悠,比如搞什么你们不能缺席的礼仪啊,千言万语就是一个要求。

    绝对不要脱离自己的部队。

    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高后的意思就是,只要手里有部队,你们才能掌握主动,老吕家才会安然无忧。

    和他们慢慢谈,静观其变,才能长久。

    就是这个安排,把一群老帅给治住了。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老帅们想动手,也没机会,手里没部队,只能干着急,心里飘过一万头草泥马。

    老军头周勃只能找一向看不起的老阴谋家陈平商量,说就剩下咱们几个了,下一步到底怎么弄,你拿个主意。

    陈平点子多,出了个主意,其实就是让你相信的人骗你。

    直接对老吕家的人没法下手,那就从身边的人开始搞统战。

    他的目标是老战友郦商。

    老帅郦商此时比较低调,毕竟已经“老病”了,级别、待遇都有,何必折腾哪。

    他表示不参与中央是非,他服从的是中央的决定。

    他态度很明确,谁主持工作,谁就是中央。

    别的老子不管。

    陈平就安排人,劫持了郦商,逼他写信给他的儿子郦寄,说你应该如何如何。

    因为郦寄和吕禄私交极好。

    郦寄想了想目前的形势,盘算许久,半推半就,就接了这个任务。

    找个机会和吕禄喝酒,酒酣,郦寄就劝吕禄,说兄弟你已经受封为赵王了,大臣们都认,为什么不按照组织原则,离开长安,去自己的藩国呢?

    急之国守藩。

    何必还要掌握着将印,和这些大臣们在这边耗着呢?

    耗久了,别人就会有借口。

    有借口,就会有事端,到时候局面就可能失控。

    郦寄建议,不如趁现在双方还有个平衡,主动示好,你也别干上将军、吕产也别干相国了,

    与大臣盟而之国。

    这样大家都彼此放心,不是挺好嘛。

    吕禄听了,

    信然其计。

    就想约见周勃等人。

    吕嬃参加过革命,知道此中利害关系,大惊,赶快召集吕禄、吕产等子侄辈开会。

    她说,你们太年轻了,没经历过那些事情,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能文质彬彬,不能温良恭让。

    你们轻易地掌了权,怎么知道那些老军头们的凶险狡黠?

    你要是放下了手里的“枪”,那个“盟”还有什么用呢?

    有枪才有盟,我太了解那些人了。

    诸吕一听此话,意见发生了分歧,议论不定。

    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

    这就看出吕嬃的政治经验了。

    局面就又僵持了一阵。

    郦寄问陈平,下一步怎么办?

    陈平指示郦寄,说,保持耐心,不急!

    郦寄从命。

    事情就慢慢起变化。

    有次,郦寄又邀请吕禄出城打猎,吕禄没多想,就去了。

    经过吕嬃的府邸,就进去看望下。

    插一句,郦寄邀请吕禄此事,后人多考证有伪,一个掌握着军队的高级干部会如此没有政治敏感性,太史公把他写得愚不可及,不太可能。此非本文主旨,不再赘述。

    更有可能的实情是,吕禄带着郦寄,去上吕嬃的府上拜望,希望做做老姑母的工作,希望她同意此前的做法。

    《史记》写到吕嬃的反应极其精彩。

    她一看吕禄这个样子,立刻怒了,大骂吕禄,这才几天啊,你忘了太后的话了吗?

    怎么敢这么大意地脱离自己的部队呢?

    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

    在这一刻,吕嬃嗅到了阴谋和结局的味道。

    在这一刻,她很绝望。

    没办法,这也许是天意。

    高后和她的两个哥哥留下的政治遗产,吕二代们怕是守不住了。

    她转身,回到堂上,把家里所有的珠宝玉器全部找出来,扔到堂下。

    说了一句话!

    毋为他人守也。

    大变即将发生,家族的结局也可知,再守着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话多妙!

    大变当然很快就发生了,老帅们一刻工夫也没耽搁。

    他们先夺了吕禄的北军,又砍了吕产,夺了吕产的南军,其后又大诛诸吕。

    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

    吕禄想要的与大臣而盟也不可得。

    老帅们似乎极其痛恨吕嬃,没有直接给她个痛快。

    他们为她安排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慢慢打死。

    而笞杀吕媭。

    在最后这件事情上,老帅们一点没给他们死去的老战友樊哙留面子。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嬃的觉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ul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