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在半年前,从蒋坤元老师的文章中知道了简书江湖中有一位书法精湛,佛根深厚且崇尚“无我利他”的清教徒式的人物叫周卫英大师。
喜欢哲理性文章的我读到了他的《觉醒者》系列,很快被他的佛性文字吸引,并一直跟读着。
周卫英老师,陕西汉子,2004年开始学佛,其中止语七年,此期间止笔不写日记。
2015年,他于东华禅寺昄依,同年的11月恢复写作,力求文章简短明了、文字规范精炼。
2.
今天,我读到了周卫英老师的《送书的乐趣》。
网红大作家、小说家、简书合作人蒋坤元老师为送书乐此不疲。
送书虽是件费心劳神还费银子的事,可我相信佛菩萨送书是神圣而快乐的。
周卫英老师说:
一个人看到你的无私,决心向你学习,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吗?
周老师乐于享受送书的乐趣。
3.
进我们群如果仅仅学会写文章,那只是皮毛。真正的精髓是为人处世,做一个超越自我的人。
“我们群”是周老师建立的交流写作群。他告诉读者,写作者不是只会写文章,而要懂得写作的意义,进而懂得生活及生命的意义。
生活是文学的根。文学是思想的不断升华、精神境界的提升,是生活的折射;是对真理的不断识知,是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懂得生命意义的所在,让自己的写作服务于大众。
4.
以下,是我对周老师的写作思想内容做一下简单的回顾总结:
一、谈读书、写作、修行、实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谈思想、智慧、知识、觉悟、开悟至觉醒以及相互之间的递进和转换。
三、谈世间、出世间、小我、大我、无我利他直至大众以及它们之间有着不同层次之间质和量的区别,其中相互之间还有着错综复杂、深浅不一的哲理性逻辑思维。
其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且融会贯通,其文章言简意赅、寓意深远而引人深思。
仅有这些还不够,周老师时时警醒写作者在写好文章的同时,更需要赋予实际行动。
他的思想,我学习理解如下:
一、写作为了修行,修行为了自渡,自渡为了渡他人,渡他人也是为了渡自己。
二、写作要忘了“小我”,写“大我”,为大众写作才有意义。
大多数人的写作很难“忘我”,我更是。
受过周卫英老师思想熏陶,我对他送书的情怀自然以“爱出者爱返”的心态欣然接纳,所以对他“送书的乐趣”之说予以大书特书。
5.
下面,敬请品读周卫英老师的文《送书的乐趣》,看他是怎么修来乐趣的呢?
周卫英老师说,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喜欢买书。
在那人人都意欲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他却痴迷于买书。宁愿饿着肚子也要喂饱大脑的人恐怕也只有他了。
他是一名觉醒者,一方面崇尚读书,另一方面呼吁读者要舍弃书本,要学会摆脱“文字相”,不受文字的束缚。
读书是把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圣贤人的大脑里没有书本,只有自己的智慧,所以他不再需要那些读过的书。
可他的书于他人还有益。
6.
在文《送书的乐趣》里,周老师说:
让更多人喜欢读书,有条件读书,才能真正实现书的价值。
周老师爱书、送书,让书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本身是一种慈悲睿智的选择,是一种豁达大度、高风亮节的表现,是圣贤之人的胸怀。
周老师自2004年学佛开始,他把自己的书全部捐赠出去,然后还是买书、赠书……
他现在拥有的书没减少,倒找到了“超越自我,没了小我”的快乐。
他说:
只要能送出去,就感觉很有成就,仿佛把贪心都去掉了,把快乐都吸收进来了。
一个人的心灯点亮了,就可以点燃更多人。
只有真正爱书的人才会舍得舍,才能体会到舍书的乐趣。
后记:
学习周老师思想的时间不太长,鄙人的悟性还有待修炼提高,其间难免有领会不当、理解不透的地方,敬请包涵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