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情绪如果不能抽象出意象或模型,将不能进行理性思考,只能在情绪的迷雾里四处乱撞。
这两年的闲暇之余,我从读心理学方面的书,到后来读认知与哲学层面的书籍。直到Z先生说,"我没看到你因为读了这么多心理学的书籍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你的行为"。听到这样话,我非常的失落,甚至委屈。我能清晰的察觉到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可是这种变化却不能被外界所观察到。这是一件令人有些不愉快的事。
当然,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自认为的心理成熟是一种假象?
我开始追问Z,"举个例子说说看"。
Z说,"为什么你让我帮儿子穿衣服的时候,他不肯,只要你穿的时候,你宁愿坐在旁边看着孩子哭,也不帮忙。你就不能把孩子哭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吗,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我说,"我把问题解决了,然后呢?然后我面临的就是每天没完没了的纠缠,没有人能帮我,最后累死累活,脾气火爆,伤身体、伤和气。然后我得到就是漫天的指责,孩子妈脾气真是不好。要不然你试着站在我的角度上考虑下。"
他说,"站在你的角度上考虑什么?看你每天抱着手机刷抖音,玩游戏?没有执行力的人生?"
我说,"你只能看到了我玩游戏,刷抖音,难道看不到我也有每天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候么,洗衣做饭做家务,我也有从早到晚都在读书的时候么?"
他说,"一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锻炼,孩子睡了,你也休息啊,自己休息不好,状态不好,老是发火。怪你自己。"
我说,"难道我的人生就是跟孩子绑到一起的么,他睡了我就该休息,休息好了再有精力去应付他们?"
他说,"我的工作是上班赚钱,你就带孩子,我每天早上九点上班到晚上八点,我辛苦上班赚钱,周末还做饭,你呢?地都不拖。"
我说,"我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把大儿子送去幼儿园,回来之后又要搞小儿子,买菜做饭洗衣服溜娃,下午卡点去接大儿子,到晚上给俩孩子洗澡读书,收拾妥当十点。"
我说,"要不然找个周末,你搞两天娃,但是你不能就把他们丢在那里看电视。你搞两天我们再谈。"
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拒绝继续交流下去了,因为看到了继续下去的结果——相互指责、抱怨、甚至怨恨。
到了晚上,我开始思考行为改变的问题。此番对话突然让我意识到,一个人考虑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发生好的转向,取决于某项行为是否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利益。
这两年,通过阅读,我开始学会拒绝自己或他人加在我身上的角色责任。比如:
我上班的时候,孩子奶奶带。他会说,"你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预防针什么时候打,你都不知道,你当的什么妈妈"。
辞职在家带孩子,他说,"每天在家,你也找点事做啊,每天就是拿着个手机"。
婆婆觉得带孩子就是比你这个年轻人有经验,你就该听她的,大学生也一样。当他们觉得长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的时候,他们会说,"你个大学生,尊重长辈都不懂"。
生活里充满了不自信和压抑。这些批评和指责是他人根据环境选择出来的、对我来说是劣势地位的角色。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开始为自己选角色。首先我是我自己。当我在职场上的时候,我拒接你用母亲的标准来评判我。当我在家庭里的时候,我拒绝你用职业女性的标准来评判我。当我是毫无经验的年轻人的时候,你才是长辈。当我是大学生的时候,我才跟你谈孩子的教养。
学会拒绝,让我找回自信和坦然。拒绝女人大包大揽家务和孩子的教育,找回自我。一种独立自由和坚强自主的感觉由然而生。没有比这更好的精神状态了。
这样的改变虽然让我获益。但从他人的角度来看,以前我以直接了当的粗暴方式反抗你的摆布,现在我依然反抗你的摆布,可能你察觉到了方式温和了些许。但你知道,我依然在反抗,所以你觉得我没变。
我把你的责任还给了你,我获得了轻松,但对方未必。所以他察觉不到你的变化。
阅读心理学,并没有让我对他人变得更顺从,也没有让他人减少工作量。没有让他人受益,所以才收到他人的贬低。
一个人坐在台下当了太久的观众,看着舞台上的人表演他的人生,突然看透看烦了。想跟对方掉换下位置,结果台上的演员说,你一个平庸又无聊的人能有什么好节目,你就坐台下好好看着吧。不服气的观众朝台上丢花生、瓜子壳表示抗议,台上演员的意志被观众的强烈反抗所侵扰,变得日渐消沉。观众于心不忍,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可以选择离开剧场的。人生不是只有在舞台上才能表达自己,写作何尝不是另一种方式。
女人是一本书,我不愿意强迫他人来读。但也不应该为一个人拒绝读而纠缠不已。
希望身处困境中的女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灵出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