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狼窝》
“神仙都出不了酒的够”,陕北有这样一句谚语。意思是即使是神仙,酒喝多了结果也一样会醉。
酒精对人体的神经不但有麻醉作用,长时间饮酒人体会对酒精有一定的依赖性。
“丑娃”离家出走后,“奋军”像无主的野狗一样,更加的自由了,今天在你家混口饭吃,明天在他家混顿酒喝,日子依然潇洒自在,每天过得浑浑噩噩,多数时间都在醉酒的状态。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当一个人不再在乎尊严,脸面的时候,那种状态是是可想而知的,而“奋军”现在就是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1807802/47ceaa9de9abade8.jpg)
“丑娃”不愿给父母增添负担,更不愿意让村里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所以她离开家后并没有回到父母家里,而是去投奔远在西安的“舅舅”。
“舅舅”看着外甥女可怜,就给她就近饭店找了个洗碗工的活。虽然挣钱不多,但饭店管吃管住,倒也生活可以自给。
因为“丑娃”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人又老实,饭店老板对“丑娃”平时倒是多有关照。
生活过的平凡而又简单。很快小半年的时间就要过去了。“丑娃”的肚子明显的凸起,孩子的事再也没办法隐瞒的住了。
“舅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和姐姐来商量对策。结果毫无疑问,不要这个孩子!
对于“丑娃”来说,这一次,她要自己作主,谁说的话都再听不进去了。
向来柔弱的“丑娃”,或许在“孩子”这件事上真正验证了一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在“舅舅”实在说不通的情况下,只能让“丑娃”回陕北娘家。其一是利用法律途径解除和“奋军”的婚姻关系。其二是孩子的问题也不能再拖了,也拖不起了。
那个年代,离婚对女人来说是一件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觉得蒙羞。
当“丑娃”提出要离婚的时候,父母显得犹犹豫豫,最暴跳如雷的数“丑娃”的“大伯”。
“大伯”在村子里算是个有头有脸,有觉悟的人。在大家都还抢生三胎,争生四胎的年代,“大伯”就能做到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只生了个二孩。
“大伯”觉得俩口子过日子,打打闹闹再正常不过,何况“丑娃”和“奋军”还牵扯着老亲这层关系。这要是传出去,那还不是让人背后“吐沫芯子能给淹死”。更何况现在“丑娃”肚子里还有个无辜的孩子。
面对离婚这件事“丑娃”其实在心里也是没有底的。毕竟那个年代,那样的生活氛围里,是很少见的。
“大伯”的意见是让她“堂姑”和“堂姑夫”来见个面,把娃娃这事说道说道,毕竟“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
“丑娃”回去接着过日子,“奋军”能有所收敛,改邪归正似乎是最好的结果。即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又避免离婚闹腾的满城风雨。
在“大伯”的努力协调,“堂姑”和“堂姑夫”的配合下,“丑娃”被“奋军”用一头借来的驴拉架子车稳稳的接回了家。
日子还是那个日子,一切好像都是那样的平和。一阵风吹过,黄土落满了人们的脸蛋,偶尔会有沙粒被吹进眼睛,摩挲的人流出眼泪,和脸上的土和成了泥。
“大伯”没事就会向亲人显功。大家都觉得他人能嘴巧会来事。而唯有那个会算命的“四姑父”不以为然,偶尔会发出冷冷的笑声,似乎总有让人猜不透的事情会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