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丨 历数历史上的老狐狸

作者: 西窗夜读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9:25 被阅读71次

自古及今,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那些个圆滑的老猾狸,或耽于世故,或八面玲珑,于千军万马中杀进杀出而游刃有余,把别人都忽悠得不知东南西北。杨雄

就连我们的大圣人孔子,如果不怕人兴师问罪的话,他老人家看样子只怕也是只精于世故的狐狸,因为时不时露出点狐狸的尾巴,也能看出他老人家老奸巨猾的端倪。他老人家去见荡妇南子就足可以说明这点,此举在当今可能不算什么,但在讲究礼乐文化的当时那可是非同小可了。

自打读了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后,心里就一直纳闷,孔子何出此言?不会平白无故就下此定论,少不了是受了女人的气,抑或是受了女人的伤吧!孔子自己没有言明,为后世留下了一桩公案。

尼采一生失了无数次恋,真是太伤自尊了,以至于最后有些变态了,神智不清地咆哮:“兄弟们,见女人都得带上鞭子!”可见受伤之深。而孔子此语一出,由于其文化程度太深的缘故,话虽说得含蓄些,但其影响也并不小,至少影响了几千年来某些人对女人的看法。

不过,孔子的名声并未因此受任何影响。一来呢,这礼教本就他老人家制定的,试验阶段走点样也很正常;二来呢,大家都是人,难免有考虑不周,真情流露的时候。正因为他露过馅儿,才说明他藏得很好,露出来的只是点尾巴而已。

许是这类传统容易继承,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狡猾,出现了不少为了达到其个人目的而阳奉阴违、结党营私的阴谋家、老狐狸,王莽、司马昭、李林甫、安禄山、朱温、秦桧、吴三桂、袁世凯等堪称典范。

赵高,秦朝宦官,他篡改遗诏,拥立庸主;指鹿为马,残害忠良;弑君夺位,不得善终。他推着阴谋车轮,沿着血腥道路,走上了高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自己把自己钉上了万劫不复的耻辱柱。

王莽,西汉末年为幼帝辅佐臣,他逼子自杀,拥女为后,毒杀平帝,拥立孺子,称摄皇帝,受位为王,之后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因其盲目、随意皆失败。王莽极擅长以忠孝的伪面目来掩饰自我的野心,对权力的渴望甚至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只可惜他空有政治手腕,没有治理之能,招致悲剧下场。

司马懿,初为曹操手下,做事小心谨慎,辄出奇谋。操、丕死后为辅臣,称老装病,暗中布置,后一举夺权,坐拥朝廷。他绝非简单的谋臣,因为在智谋之外,更盛的是他的野心与权欲。

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儿子,他不仅继承其父权位,更继承了其内忌外宽、猜忌权变的性格,但更狠辣凌厉。司马昭是不为世代儒家文人所好评的,才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传世。

朱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反复无常的人,最初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后叛变降唐,镇压起义军,之后控制了唐昭宗,使其成为傀儡,再后称帝建后梁。称帝后一改投唐时卑躬屈膝的假象,不仅残暴,而且荒淫,甚至连儿媳也逼迫其来侍寝,后被亲生子所弑。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策划者。他看似是憨厚老实,忠心耿耿,深受李隆基与杨贵妃亲信喜爱,实则十分狡黠奸诈,深入了解唐朝机密,并拥有重兵。天宝十四年,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他叛乱后称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谋杀。

严嵩,明朝权臣,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20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后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一代枭雄,封建专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总督朝鲜,崭露头角;创立新军,平步青云;软硬兼施,就任总统;洪宪称帝,梦断紫禁。他无疑是个反面人物,但在他的真面目揭露之前,却是以共和国“英雄”、“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显示在世人眼前。

我们来具体看看李林甫这个“口腹蜜剑”的老狐狸是如何呼风唤雨的——

唐玄宗即位初年,李林甫才由基层禁卫军官迁升为太子中允。他嫌官职太小,走科举之路,肚子里又没有几滴墨水,怎么办?脑袋瓜一转,走关系。他巴结当朝侍中源乾曜的儿子源洁谋了个东宫谕德的小职位,早晚侍候规谏太子。这种闲职,形同虚设,李林甫自然不满意。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林甫由御史中丞宇交融引荐,拜为御史中丞。但他并不满足,想另攀高枝,于是一头钻进尚书省,做起了吏部侍郎。在他眼中,吏部不过是官场交易所而已。

一次,吏部置“长名榜”,挑选官员。玄宗的哥哥宁王李宪私下见李林甫,拿出十个人名单,要他考虑优先选补入官。李林甫不问优劣,一口应承下来。只对宁王提出一条要求,“愿黜一人以示众”。发榜之日,李林甫挑选一人,指其作风不正,托宁王讲情。结果,明文宣布留待下次候选。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骗取了他“公正”的美誉,而且尽量满足了宁王的胃口;既蒙骗了朝廷,又达到了巴结权贵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李林甫可能真是块做政客的料,他相信枕边风的力量,便极力讨好巴结权贵夫人。朝中继任侍中裴光庭夫人,原为武三思女,李林甫暗中殷勤献媚,大得欢心。开元21年(公元733年),裴光庭死,李林甫伺机而动,欲谋相位。他通过新寡的裴夫人“衔哀乞于力士”,请求高力士帮助疏通关节。高力士本出武三思之家,此时很受玄宗宠幸。对于武氏的请求,他不能不答应,但又不敢随便向玄宗进言,只能在暗中使劲。

高力士把皇上要用韩休为宰相的消息提前透露给武氏。李林甫得信后,抢先向韩休报告喜讯,讨其欢心。韩休受任后,果然向玄宗皇帝“推荐李林甫可以出任宰相之职”。李林甫赶紧去巴结后宫,不惜重金贿赂。当时,玄宗的美人武惠妃宠倾后宫,武惠妃的两个儿子寿王和盛王也因母宠而见爱于皇上。皇太子李瑛渐被皇帝疏远。

李林甫探知内情,乘机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表露;“愿护寿王为万岁计。”这一招虽属冒险,却果真奏效。惠妃很感激,就在皇帝面前替李林甫美言。这样,李林甫外有韩休引荐,内有武惠妃阴助,终于官拜黄门情郎,受到玄宗誉顾。开元22年(公元734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朝中三宰相之一。

另两位宰相是有名的贤相,一为中书令张九龄,一为侍中裴耀卿,均学术博洽,敢于面诤直谏。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现在是一山有三虎,且李林甫才不及那二人,那就只能来阴的了,这是中国数千年来奸佞小人惯用的伎俩。但李林甫登相位不久,心里这样想这样恨,但表面上你看不出来,他善于伪装和忍耐,夹着尾巴,玩弄善身之术:“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

在张、裴二相敢于面折廷争的情况下,李林甫则唯唯诺诺,巧顺帝意。李林甫一面逢迎皇上,一面向二相寻衅,煽阴风,点邪火。

公元736年,玄宗听说边将牛仙客领朔方节度使有政绩,欲加“实封”。张九龄不赞成,约李林甫一起去。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但张九龄在皇上面前,只是傻笑,不置一词。而后私下里又偷偷告诉牛仙客。牛仙客受他的煽动,面见皇上,哭求辞官。玄宗又欲擢仙客为相。张九龄极力反对,但李林甫却退而奏言玄宗说:“但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何有不可?”玄宗耳软,赞赏李林甫识大局,顾大体,日益疏远张九龄。

最后,李林甫终于抓住一时机,让玄宗贬张九龄去相为荆州刺史,永不得返京城,株连流贬的有几十人。

综观历史上这些老狐狸,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想方设法保住手中的权力,保护自身的利益。因此,他们做人处心积虑,做事小心谨慎,搏得上级的欢心,搏得同僚的赞颂,不管能做的不能做的,或者是做得到做不到的事都要做到满意的程度,如此这般,就必然要或多或少地去弄虚作假,就要拉帮结派,就要勾心斗角……

但是,纸总是包不住火的,狐狸有露尾巴之时。好在历史是公正的,虽然有时可能一时看不清本来面目,但最终都会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相关文章

  • 说古道今丨 历数历史上的老狐狸

    自古及今,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那些个圆滑的老猾狸,或耽于世故,或八面玲珑,于千军万马中杀进杀出而游刃有余,把别人都忽...

  • 说古道今丨和亲的幕后追踪

    一场宫廷阴谋,漫漫和亲长路;一支紫玉笛钗,怅然生离死别;一曲胡笳恋歌,燃尽三国烽烟;一句爱的誓言,回首梨花满天。宫...

  • 说古道今丨清谈之风的背后

    所谓清谈,就是指不结合实际情况,就理论而理论,不讲实际,只谈玄理,天南海北,崇尚空谈。 清谈一说,根源于清谈之风。...

  • 老狐狸

    老狐狸,它暗藏心机, 每走一步, 步步惊心。 老狐狸,它笑里藏刀, 一言一语, 经营算计。 老狐狸,戴着伪善的面具...

  • 维密大秀或停办,“诸神时代”谢幕后,天使IP陷入至暗时刻?

    锋芒智库丨大静 吉娘娘、泰妈、老米、卡神、大KK、海妈、妖婆、老狐狸、尤金女皇、泡泡莉、安公子、双A……无数维密老...

  • 野蛮生长系列之7:老狐狸【上】

    我家西面是老狐狸家。 老狐狸当然是绰号,这绰号的意思简单又粗暴,任谁听到都能即刻明白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狐狸姓...

  • 说古道今丨长生不老的乌托邦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表现出出乎寻常的求生欲望。为了能多活些时日,得了病立马就往医院跑;为了能长寿,人们闻鸡起舞、早起...

  • 老狐狸醉眼看人生

    老狐狸一直喜欢酒,但不贪杯,酒精过敏一直是老狐狸的城墙。李白饮酒可诗兴大发,武松饮酒可拳打猛虎,老狐狸不是文人,也...

  • 说古道今丨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良禽择木而栖”,本为卫灵公的大将军文子暗示孔子的弟子子贡的话,“良禽”是凤凰,“木”是“梧桐”。此话本身并没多大...

  • 说古道今丨禅让忽悠了谁?

    说到中国古代的美政、善政,“禅让”无疑是人们最乐于称道的典故。 关于“禅让”,并没有多么准确的历史文字记载,确切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古道今丨 历数历史上的老狐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pa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