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笔谈(二十三)

作者: 浩宇yyl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06:24 被阅读3次

    【原文】

    夏有禹, 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字词义解释】

    (1)夏:朝代名。

    (2)禹:夏朝开国的第一个君王。姓姒。是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玄孙。

    (3)商:朝代名。

    (4)汤:商代开国的君主。姓子,名履,又称成汤。

    (5)周:朝代名。

    (6)文:指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建国于岐山下,称为“西伯”。死后,被尊为“文王”。

    (7)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的儿子。

    (8)三王:并非实指三人,而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圣王。

    (9)传:传位。

    (10)子:儿子、子孙。

    (11)家天下:指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国家就像自己的家产一样,由子孙继承下去。

    (12)载:年。

    (13)迁:改变。

    (14)社:社稷(音记),指国家。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时候帝王、诸侯一定设有社稷之神,社稷随着国家而存亡,故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译文参考】

    夏朝的开国国君是大禹,商朝的开国国君是成汤,周朝的开国国君是文王和武王。他们都是夏、商、周三代时才德兼备的圣王。

    夏代的君王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从此以后,天下就像自己的家产一样,由子孙继承下去。经过了四百多年,夏桀在位,暴虐无道,因此商汤起兵讨伐夏桀,得到天下,夏朝也就结束了。

    【读书笔谈】

    上一课,讲完三皇二帝的历史,告诉人们中国先祖以及文化源自神的传承后,这一课,就正式进入中国朝代更替的历史,就这样从夏朝开始,一朝一代地演绎着朝代的兴衰与更替的故事,这些历史主角就是人,神已经离开了,不与人直接接触,也许是留下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剧本,经由各代预言家比如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袁天罡,宋朝的邵雍,明朝的刘伯温等人,偶尔点化一下人:老天在安排天下大事,推动朝代的更替,信不信,就看悟性,就看人自己的选择了。因此,这漫长的朝代更替的历史,是完全由人自己在当演员,在不断地演着,既有着文化的辉煌,也有着分分合合中战乱下的苦痛心酸,这一切都会启迪人们要重德行善,尤其是国君,既然把国当作家,那就是一国之父,要仁爱天下,把百姓当作子民。

    虽然继承王位的是自己的后代子孙,但是先祖禅让制度留下的皇权为公、以及先帝舜以孝道治国的传统却根深蒂固地不断传承,因此,无论朝代如何传子更替,这些思想都会代代传下去,哪位国君违背了这些治国的道理,就会被臣民看到并指责,天下也就陷入混乱与苦难,这一朝就岌岌可危,最后走向灭亡。然后后人推翻前朝,开创新朝,再根据先祖帝王留下的参照反省和归正,再度走向繁荣。一开始这三个朝代,夏商周,就演出了这样的规律,夏桀无道被商汤推翻,商纣王无道被周朝取代,至今“助纣为虐”都是家喻户晓的成语,纣王之暴虐,可见一斑。无道昏君注定灭亡,有道明君则开创盛世。三个朝代演出了这个最重要的真实的道理,让后人铭记于心。三朝中,周朝最长,共八百年,留下大量的王朝文化,周礼,周易都在这一时期建立,文王请姜太公辅佐建立周朝时的礼贤下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鞠躬尽瘁,为后世留下了王朝开创与治理的君臣之德。这些,正是儒学看历史的目的。人们要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和智慧。懂得兴衰成败的真相。

    【故事天地】

    (一)大禹治水

    鲧因为偷了天帝的息壤下到凡间防堵洪水,惹恼了天帝,在羽山被天帝派来的火神杀死。鲧的尸体经过三年不但没有腐烂,腹中还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天帝派一个天神到羽山,用吴刀剖开鲧的肚子,竟然跳出一只虬龙,就是禹。而鲧的尸体在生禹之后发生了变化,化为黄熊(一说是黄龙)跃入羽渊,消失了踪影。

    大禹接续父亲未完成的遗志,要平息洪水。天帝还派了天神帮忙,伯益负责掌火,焚烧山林沼泽中茂盛的草木,驱逐禽兽,畅通水道;应龙帮忙测量,导引水路。治水初期大禹还获得了两样宝物,一是羲皇所给的“玉简”,可以用来度量天地;另一个是河精所授的“河图”,记载所有的河川道路,用来观察地形。天神、宝物的帮忙,再加上地上百姓的通力合作,大禹治水有了很大的成效,河川都顺着水道流向东方的大海,而人类居住的土地也都加高了。

    大禹平息了洪水,老百姓又回到平原上居住,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大家都非常感激他。因为禹的功劳太大,所以舜就把帝位禅让给他。禹成为天子之后,定都安邑,国号夏。

    禹即位以后,也想效法尧舜的禅让,临死时把天下交给和他一起治水的益。但因为禹的儿子启很贤能,百姓都很属意他,启只好顺应民心,出来当国君。启死后,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太康。太康死后由他的弟弟中康继位。就这样世代相传,从此天下就专属一个家族的了。

    (二)商汤灭夏

    夏朝传了十几代之后,最后亡于夏桀的手里。夏桀不知道修德勤政,只知吃喝玩乐,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怨声四起。后来成汤出兵攻夏,在历山打败夏兵,将夏桀放逐到南巢,桀就死在那里。夏朝从禹建国到桀亡国,历时四百多年。

    成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成汤是一位能礼贤下士、体恤百姓的贤君。成汤时曾遭遇持续七年的大旱灾,占卜后决定必须拿活人献祭,才能求雨成功,解除旱象。成汤听了,不忍牺牲百姓的生命,冷静的说:“如果一定要有人做牺牲,那就让我来吧!”并向上天忏悔,上天被他的诚意所感动,降下大雨,解除了旱象。

    以上两个故事,讲了家天下的来历,和仁君与暴君的不同结局。从此改朝换代不断发生,也不断演绎着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的历史因果。体现在治国的兴衰上,就是仁德之君国家兴盛,残暴无德之君则导致衰败与灭亡的命运。夏商周三代已经演出了这条规律。体现在家族,就是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家族子孙必见繁荣;而积恶之家必有馀殃,连累子孙贫穷困顿,一代不如一代。至于小小的个人命运,善恶之报,更是明显,有不少属于现世报,几十年就看到结果,自古这样的民间故事多得数不胜数。从国家到个人,都是教训,也是天意使然,用以警示人,规范人的德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字经》读书笔谈(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yb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