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我们周边沉迷于网游不能自拔的年轻人,他们似乎能够为了在游戏中打怪升级而废寝忘食,甚至“六亲不认”。这种现象令人痛心疾首,也需要我们去探究背后的上瘾机制,兴许才是挽回这群网瘾少年的根本办法。
前面我们说过,我们人类,是需要通过分泌多巴胺来获得快乐的。但多巴胺能让人上瘾。这其中的奖励机制,就是让我们上瘾的根本——因为我们以为那样做能让我们获得快乐(也就是得到所谓的奖励),所以我们才那样去做。当然,最后的结果其实背道而驰——我们以为能获得快乐,最后收获的却是罪恶感。
打游戏就是这样,游戏的设计者就是利用了这一奖励机制,他们有意识地控制玩家的奖励系统,因为在游戏中,“升级”和“获胜”随时都可能出现,这能让玩家收获快乐,也就让玩家很难戒掉游戏。然而,最后的“快乐”变成了他自己和周围人看来的噩梦。玩抖音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我们打开抖音App是因为我们认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于是从一开始决定只刷几分钟,变成了刷几个小时还不肯罢休。最后的“快乐”,就变成时间被浪费、计划被耽搁的罪恶感和无力感。
所以,我们误以为的所谓能制造“快乐”的东西,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吗?
这只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很多看似能让我们快乐的东西,都能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感觉让人欲罢不能。比如,吃甜食、购物、上网、赌博,等等,都是让我们满怀期待以为能从中收获一些东西,获得“奖励”,可事实却截然相反——甜食让你长胖,购物让你入不敷出,上网让你浪费时间,赌博让你妻离子散……一开始的短暂“幸福”,都演变成了噩梦。这些,都是错误的奖励承诺。
那么该怎么办?
其实还是老生常谈的办法——培养积极正确的兴趣爱好。我们都追寻快乐,但我们要学会区分,哪些奖励机制是真正对我们生活有意义的,哪些奖励机制只会让我们分散精力和上瘾。比如,想放松可以听音乐、按摩而不是上网,想快乐可以陪家人聊天、阅读而不是打游戏。前者虽然不能像后者分泌更多多巴胺,但可以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等,具有治愈放松的效果。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希望本次的干货分享对你有帮助。让我们一起抵制不良诱惑,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生活将更加可控而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