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九三四年10月,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战队撤出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转移。
红军号叫01:事件
一声“上桥,”开始了红军四团和国民党的血战。
一九三五年五月,中央红军进军西北,蒋介石欲凭借大渡河无险“围剿”红军,生死存亡之际,中革军委下令沿河夺取渡口,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团长黄开湘率部奔袭前线,争取扭转战局。
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是一个称之为利刃的部队。黄开湘对廖大珠说:“你们不仅仅是冲锋连,更是我们左路军两万人的眼睛。”
这句话是存在莫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冲锋连是冲在大部队前方挡子弹的护盾,是能够抛却生死为众生寻得一份生机的存在。
在安顺场他们迎来了最初的胜利,工缴获机枪四挺、汉阳造七十五把、子弹六百发、杀敌七十六人,可在两万多红军面前能够渡江的船只却只有一艘。
孙继先说:“就是一条船,也要把北岸渡口拿下!”
就是这样坚定的信念,让红军只能选择“置死地而后生”的泸定桥。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共计240公里,四团接到的命令便是在两天内赶到泸定桥,于是红军开始了“咬死前方一条路,跑完240,拿下泸定桥。”的决定性任务。
在没有任何辅助性工具的状态下,红军利用了双脚全程徒步而行。原来所谓的负重前行是前辈们就存在的信念。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七日,晚上九点经过什月坪经历第二战,距离泸定桥一百二十公里。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上午七点经过猛虎岗,经历第三站,距离泸定桥九十公里。
一九三五年二十九日上午六点,抵达泸定桥,经历决定生死的一站。
孙继先大声说道:“同志们,今日一线战,舍命拼,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如果失败,明天!将不再属于我们。”
面对只剩下13根铁链的泸定桥,红军组织了二十二名战士的冲锋队,他们匍匐前行,二十二人在枪林弹雨的状态下仅用铁锅来抵挡凶恶的子弹。
最终不负众望,他们成功了,他们为剩下红军争取了建造泸定桥的时间,更给红军建造了绝大的优势。
它成为了彻底粉碎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
02:子弹一旦上膛,生死只是一瞬间
我国记录了很多事件性的战争案例,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台儿庄会战》、《南京大屠杀》、《八国联军》等战斗。
土地革命时期的有《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斗。
解放时期的有《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战斗。
所有的战争时期,每个人都存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一旦子弹上膛,那么一场恶战即将开始。可能说上一秒还在跟战友讨论,下一秒就会失去生命。
打仗不仅仅是口头上说的那么简单,它不仅需要速度和稳重,最重要的是胆量。
这部剧片中出现了一位刚参军的娃娃,他看到敌人把刚来还在跟他说话的人一枪毙命,他愣在了原地,不知所措时更不知道躲避凶狠的子弹。
在他犹豫的一瞬间他的战友救了他,因此战友却死了,他难过、更慌乱,他不知道如何开口表达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一个人想着死肯定有个念头,他救了自己的战友,不亏。”也是如此,他明白了战争的意义。
猛虎岗一战虽然获得了胜利,可最后留下的战士都是身负重伤,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红军解决了藏在尾巴后的恶狼。
黄开湘说:“不写不行啊,我要是不写,回头我死了,就没人记得他们了。”
他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象征,无论官职大小,所有人的牺牲都应当被后人铭记。
娃子:“连长,你害怕吗?”
连长:“怕,每天都害怕。”
娃子:“和家人在一起,不怕。”
红军爬向对面“前进、前进…”红军的号叫响起,是希望、是每位将士们的信念!
毛泽东说:“夺取泸定桥是一个战略性措施,只有夺取泸定桥,我们才能避免石达开的命运。”
红军的此次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3:感慨
看了这部电影后感慨万千,他们从不怕道路坎坷,不畏惧生死,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获取胜利。
有时候晚上会梦到自己也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看不清对方的模样,可那个人拿着枪支,不停地向我身边的方向射击。
我拼命躲闪,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可当我看到《红军长征》、《勇士连》这些记录着烈士的伟绩时。
我看到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敢和果断,内心瞬间对这些英雄感到的无限崇敬。
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张爱萍
青山来自于土壤,大海来自于溪流,高楼来自于地基,生命来自于母亲。一切有因有果,而我们中国的现在来自于烈士。
泸定桥——成为了决定性的一战,而那些牺牲的烈士也成为了我们将永远铭记的存在。
泸定桥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