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朗读,朗读生死

作者: 牙尖嘴利的小宝 | 来源:发表于2021-05-11 10:25 被阅读0次

生死朗读,朗读生死

2009-09-28 23:36:13

这是2009年写的影评,贴过来看看。

在Q的一再催促下,终于完成了这篇关于《生死朗读》的文。之前,与Y讨论此电影之感想,我说,虽然这部电影演得是那么自然流畅,但是,如果我的儿子15岁被个中年妇女动了,我非跟Y拼了不可;Y比较有才,说,我会看那个妇女的资质后再觉得怎么做,最多也就是悻悻的去修改遗嘱少给儿留两钱儿;而Q就二字:恶心!

为什么女人对女人都会那么严苛呢?如果电影里男女主人翁换个位置,一切就会变得合乎情理,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唉,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啊~~

言归正传

1995年,Michael对自己的女儿说,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够坦诚。不管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影片《生死朗读》在一代对又一代的“坦诚”中,让我们洞悉了一个时代的真相。宣泄也是窝藏了一种难以言明的情感。如今的我们在重新面对一些我们总是规避的历史时,到底要坦诚到何种程度才会令人信服?令人理解呢?只不过拂去历史的尘埃,沉甸甸的真相却总无法让你我坦然接受。那么这种坦诚,又将置于何地呢?

在影片最初的时间地点交代为1995年·德国·柏林。由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主人公Michael将故事追忆到1958年,他邂逅比自己大20岁的Hana,并发生了一场畸恋时,年轻演员大卫·克劳斯和凯特·温丝莱特那般“坦诚”的表演,却结结实实地将我们的心理预期遮蔽了。影片中大卫和凯特的多场激情戏的确是以性为切入口,那么大的年龄差距却发生地似乎合情合理,他们的表演丝毫不会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在我看来这是影片营造的特殊氛围的原因。在这样一种即便是夏天也感到潮湿干冷的环境中,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和一个单纯冷练的少妇,以纯粹情欲萌发的情感,在温良的澡盆中,在赤裸的交欢中,甚至在那次外人眼中的“母子”郊游中,都不会显得别扭,相反,正如这段情感对两个人一生的影响,他们在此后的一生中,似乎都在怀念和支撑着这份情感。导演对于这样一种情感的坦诚把握,三个演员对于这样一种情感的微妙诠释,都淡化了这份畸恋本身不协调的作祟,反而让我们感动。

然而真正穿越情感命题的是影片真正主题的引入和升华。在这份畸恋不可避免地出现失和冲突时,Hana选择了悄无声息地离开。六年后,Michael作为法学院学生参加审判二战中纳粹罪行的听证会时,他惊愕地发现Hana竟然是被指控谋杀300名犹太人的战犯。至此,支撑影片后半部也是带领整部影片升华的两大主题出现,其一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人文反思,另一个便是对于知识这一命题本身的思考。

法庭上的Hana,她并没有像其它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我们在惊异于她“冷酷”“无知”的态度时,也不免跟随她一同回望那个所有人看来都愤懑的黑暗时代。的确,看过电影,我们不能因为她当时的无知就原谅她,像影片中那个幸存的作家一样,绝对不会宽恕她。然而突破个人的道德情感规范,而上升到一个狂热时代的集体无意识来说,Hana自身不也是一个悲剧和受害者么?她执拗遵循的规范,她坚守的职责,竟然是她眼睁睁看着300人被大火烧死的辩词。她那句诘问大法官的话,换了你,你会怎么做?其实是会让所有人无语的。习惯了站在一定道德高度和“他人”视角来批判审视别人的集体,难倒不是我们的悲剧被一次次复制的源泉么?想必导演和观众,包括你我也绝对不会宽恕和原谅Hana的作为,可是她却是能够被理解的。而且她的例子也是能够被我们,被时代警醒的。

据说影片出来后,导演斯蒂芬·达尔德里接到的最大批评便是他用一种艺术化的手法给残酷的历史披上了温情的外衣,甚至站到理解罪恶的立场上来描绘Hana这个人物。然而我倒觉得,导演恰是真正理解了那个时代,那些沾满鲜血的手中,也有这样一种被无意识推搡裹挟的人物。他并没有理解罪恶,而是理解人性和时代的无奈;他没有要为Hana们拨乱反正,而是希望我们在缅怀、批判、挞伐那些我们不堪回望的岁月时,需要有一种警醒,一种坦诚的正视。因此如果说导演真的在批判唾弃谁的话,那肯定是那些被判了4年刑期的黠笑流泪的“忏悔者”。

Michael其实是夹在历史、情感、道德、理性之间的感知者。他与Hana的那种情感让他相信Hana的为人,他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却又让他无法回避对于Hana的道德批判和法律批判。因此影片中在宣判Hana无期徒刑时,Michae难以掩抑地留下两行热泪,以及他目睹审判过程中的慌乱无措神伤,还有他去探望Hana可最终转身离去,这都让整部影片提升了人文关怀的力量,就像蒙着眼睛的象征着法律的女神一样。我不想附和说这是导演身披的温情的外衣,因为在我看来,这恰是这个导演在坦诚面对历史时心中怀有的爱和力量。

关于影片的另一个主题,也是贯穿影片始终的表象上的主题:朗读,却让我们得以从更多一层和另一个侧面来看待Hana和Michael这两个人物,以及整部电影寄予的深思。二人认识时,Hana让Michael给她朗读小说,只有这样才和他做爱。而当初她在看守犹太人时,也选小女孩给她读小说。其实Hana是个文盲,可是她渴求着知识,她会听小说时开心、哭泣。然而这样一个人在面对共犯的栽赃时,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文盲,保有最后的尊严,她宁愿选择终身监禁。导演这种设置一来是给无知一种批判,也是给知识一种崇高的寄托。无知本身并不是罪恶,可知识却往往给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像守卫的Hana,她也许只是想好好地本分地做个守卫,可却在时代个狂热中成为了阶下囚。而我国的历史上,不也有很多Hana稀里糊涂地做了侩子手么?

问题的关键是你拥有的是什么样的知识。最后,离了婚的Michael心中始终无法放下Hana,他录下一本又一本自己朗读的书,寄给狱中的她。Hana也开始学着读书识字。在入狱20年后要出狱时,Michael来看她,他问Hana,你会回想以前的事么?Hana说在审判她前她什么都不想,想也没用,因为人死不能复生。Michael说她没有理解问题的所在。汉娜说她明白,她学会了识字。几句简单的对话,其实透露了导演最朴实也是最深刻的思考,在我们面对难堪的过往时,有时更是要用重新建构的、正确的心和知识去面对未来,如李秀娟教授所说:用不一样的自己面对不一样的未来。因为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剧中有一句很不起眼的话给我印象很深:保密这个观念是西方文学的核心。人,有的邪恶,有的高尚,这导致他们不愿公开。其实真正想想的话,我们在朗读我们的人生,面对我们的历史和过往时,有多少是我们不愿公开,放在心底作为秘密的呢?生死朗读,想要朗读生死,却真的在于你有多坦诚......

相关文章

  • 生死朗读,朗读生死

    生死朗读,朗读生死 2009-09-28 23:36:13 这是2009年写的影评,贴过来看看。 在Q的一再催促下...

  • 生死朗读

    1.一个36岁的犹太女人和一个16岁的少年发生恋情,犹太女人每次都会让少年朗读各种名著给自己听,然而她在一场...

  • 生死朗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看电影带给我的思考总是比小说要多,也许是厌倦了阅读,而电影却那么深邃地蔓延进我的心灵深处。就像这...

  • 生死朗读

    经人推荐看了《朗读者》,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5岁的少年偶遇一个中年女人并与之相爱,认识三个月后女人不辞而...

  • 史如人生,可读而不可解—看The reader随感

    在周末的午夜一气呵成看完,第一感觉是国内将片名译作生死朗读是多么傻,影片中的朗读与生死没有必然联系,加了生死二字,...

  • 《生死朗读》2

    接上一篇: 在纳粹审判现场,麦克见到了汉娜。汉娜坐在被告席上。她少了一些风韵多了一些沧桑。 麦克他不太敢看汉娜,几...

  • 《生死朗读》1

    麦克打开一本本子,用带点皱纹的手抚摸着发黄的纸张,他抬起头,望向窗外,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 那时候的麦克青涩,刚过...

  • 电影《生死朗读》

    《生死朗读》是我在大学期间观看的一部提名奥斯卡的电影。电影讲述了二战后 20世纪五十年代少年迈克和中年女子汉娜展开...

  • <>:尺度与深度兼具的经典影片

    the reader在我国翻译为朗读者,生死朗读等,朗读应该是故事的核心线索,贯穿于整部影片。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十...

  • 我愿为你朗读

    ——叶舟轻 电影《朗读者》,又叫《生死朗读》。这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隔了几年再次观看它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死朗读,朗读生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sg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