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金陵,往事像是散在了风中,化在雨中,送给了整个城一种有底蕴的悠悠的闲适。浓郁却不沉重,轻快却不浮夸。
一切都拿捏得恰如其分。
初来南京,首先就是一口的吴音让我感到亲切。
其次,就是中午吃饭时,后面一个大叔谦让的态度和乐呵呵的神态让我觉得这个城市的江淮景观是温柔的,景观中的人,也很温柔。
饭后选择去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逛逛。原以为只有一条街,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一条条街连成的片皆如此,在这里时间不再奔突猛进,而是悠悠甚至向回溯流。一些故居翻新却不突兀,时而雨中三两人隐隐而来,又在拐角处人影阑珊。我不过是个新生儿,这里的一切都是老态龙钟的老人,砖瓦缝里镌刻的是故事,迷雾中氤氲着巧笑倩兮的浪漫和生离死别的坠泪。围墙隔开了我与公馆,但是腊梅花香窨透了空间的藩篱,给我深拥。我嗅着,倏忽间意识到,曾经也有人嗅着它,折枝,落下三两梨花雨。不知那个人是不是知道若干年后的某个阴雨天,我也嗅着腊梅花香,为她的遭遇揪心顿足。生命是很神奇的一个东西,在它漫长的跨度里,自己可以创造或者被赋予多个维度,就像宇宙初霁,混沌初开一样的对生命意义的终极之问,更加微妙的是,这段跨度可以为更多的平行线构筑偶遇,就像我与腊梅与她。
看过汪精卫,胡琏,薛岳等人的故居,斯人已逝,江山易主。一生起伏,终究连自己的容身之所也难以留住。其实何止他们,我们也是啊。生下来一无所有,只不过在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攀登物质来达到向爱愿和灵魂的眺望,最终的结果,无非是使自己面对残缺而谦卑,面对爱愿而敞开,臻于完美却永远在追求完美。专注于物质的党争只是宇宙终极的消息中被撤回的一条条。
离开了颐和路公馆,去了圣彼得教堂。我在知道了这是《金陵十三钗》的教堂原型后,越发激动了。它是有故事的,被日本宪兵队占领,被文革摧残。有时候那些不幸,却是可以看作一种幸运的,因为这些不幸如果对待得当,就像奠基的砖块,最后你肯定能够看到最远处的缕缕朝阳。就像这个教堂,因此更加值得我崇敬和憧憬。
浮生碎笔-烟雨金陵梦 记南京之旅part很喜欢评论里对这个教堂的一个评价:一直很羡慕有信仰的人,迷茫时,会过来听听唱诗班,看看做礼拜,看着信徒坚定的眼神,总会收获些什么。这里活动很多,有唱诗班,查经聚会,祷告会等等,可以去圣保罗教堂的官网查询具体日程表。晚上去听一场讲经,其实收获颇丰。
最后很喜欢南京的法国梧桐,两三人粗宽的梧桐树,无论见过多少腥风血雨,多少风花雪月,最后总会在秋天落遍黄金,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呀。
浮生碎笔-烟雨金陵梦 记南京之旅par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