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是个大气的汉子,只可惜他是个农民,没什么收入,偏还喜欢打牌,又总是输,再怎么大气也敌不过钱。
张三本姓王,倒插门“嫁”了张大妹,按当时的规矩,改成了张姓,生儿育女,然后又娶上儿媳妇,添了孙女,照例说很幸福。
只是儿子孝顺没用,儿媳妇伊朵强势着,各种看不得周根,当面开骂公公没用,没多久,在儿媳坚持下和儿子分开吃了。张三没什么收入,日子过的清苦,又因平日爱好烟酒,沒多久染上重病,伊朵自己不管不顾不算,还不让老公去服侍亲爸,直到熬到骨瘦如柴时撒手西去。
那时,张小三还是个小姑娘,只要脱了母亲的眼,总爱往爷爷奶奶房间跑,张三帮她做风转转(用两片竹叶编织成的两圆筒形玩具,遇风旋转。)、竹蜻蜓(用竹片制成的飞行物。)等,小姑娘却要把这些土玩具藏掖着,怕被母亲看到骂她,心底里,她很不明白母亲对爷爷的各种谩骂。
张三走后,村里习惯,这户主就成了张大妹。
张大妹体弱,性格温润,讷言,大集体时反而因此基本没干过重活,也从不曾与人起过矛盾,张三一死便孤单起来,惹村里一大波同情,很多把矛头指向了做儿媳妇的,说儿媳太“凶”了。
时光转的飞快,张小三也找到了倒插门的丈夫,生下了大胖儿子,丈夫姓李,一物克一物,对丈母娘简直是“一贴药”,都是小李说了算,力主在城里买了房子,伊朵乖乖出钱支持,一家子搬进了城,连户口也一并迁了,独张大妹不愿走,留在了乡下。
也奇了怪,张小三夫妇对张大妹特别孝顺,一逢休息,一准开车回去陪奶奶,不管吃穿,专挑张大妹喜欢的买。
多年后,张家老宅因为造高速公路,轮到拆迁了,除了补偿款,还分到了二套安置房,这一切的待遇,都归于张大妹。
房子拆了,就算张大妹再不乐意,她也只能进了城,和儿子孙女玄孙起住,并且很神奇地他们又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只是,她坚持着带上了张三的遗像。伊朵和张三矛盾久远,持反对意见,却被女婿李四一顿抢白,便不敢再多说话。
转眼十多年过去,张大妹越活越精神,成了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同辈份的都说,这人的体力也是有定量的,当年那些干活厉害的都走了,唯独这张大妹因为体弱,人笨,没干过重活,所以反而活得久了。
张小小很快长大,受了张小三的影响,对太姥姥也是恭敬有加,直到养成了张大妹不动筷子一家人都不能动筷的习惯。
有一天,伊朵看到在餐厅正面墙上,新挂上了张三的遗像,她以为自己会发作,但出乎她自己的意料,心里竟没起丝毫的波澜。
快到清明时节了,因了特殊原因,今年的安息堂不让祭拜,早饭时,张家按惯例等张大妹起床了一起吃饭。
张大妹红光满面,皮肤依然紧致,看不出有九十多岁的年纪,她刚坐定,伊朵特意当着她的面指挥老公搬一张方凳过来,说是爸爸的像上沾了许多灰,要擦一下。
张大妹默默看着伊朵爬上凳子,在上面晃了两下,然后举高手拿抹布细致地擦张三的相框,张大妹看在眼里,想笑来着,偏偏有两滴泪水无声地爬出了她的眼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