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日更500字以上送赞活动读书让生活美好社会热点
老梁读书会第46期‖听申培培老师分享《心安即是归处》

老梁读书会第46期‖听申培培老师分享《心安即是归处》

作者: 蒲公英_0477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05:01 被阅读0次

    文/梁树丽

    老梁读书会第46期

    题记: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的目标和理想,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01.我的读书

    书的名字《心安即是归处》是这本书的理念。

    这句话最初出自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别》中的诗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它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归宿的深刻理解: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内心安宁, 便是真正的归宿。季羡林先生借用这一诗句,进一步阐释了人生与心境的关系,这一观念不仅源自他个人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智慧,也融合了佛家禅语以及古代文人的诗意表达。

    季羡林先生一生经历过大苦大悲、大起大落,但他始终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学养和圆融无碍的人生智慧。他通过观察人生、体验人生、参透人生,达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在季羡林先生看来,“心安即是归处”不仅是一种心境的追求,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季羡林先生将“心安即是归处”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他面对走运和倒霉时都能做到不喜亦不惧,始终保持平衡的心态和情绪稳定。这种心态不仅有助于他的个人修养和身心健康,也对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季羡林先生还通过写作和演讲等方式,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人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

    我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一直治愈和自愈的路上行走,书是我最好的慰籍也是我最好的良药,当然我也希望把读写这样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在浮躁的世界里寻一处静谧,找到自己的归宿,让心灵尽享美好。

    人生充满了风雨和飘摇不定,但只要心中有一片宁静的港湾,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之所。这种境界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名利所累,心安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是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归宿。

    我们必须从书中寻找答案,思考季羡林先生是如何达成“心安即是归处”的人生境界。

    他有着对生命本质最深刻的理解,那就是无论人生如何变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才是最终的追求。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习惯向外寻,但却忽略了自己内在的安定,一个内在丰盈的人,就像一棵大树,他自己就是天地,他会生成强大的能量网,让自己向阳向上。

    季羡林先生提出了“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他认为,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会有苦恼,这一信条成为他实现“心安即是归处”的重要指导思想。

    他这三个关系和我们英语课标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如出一辙,其实在这三种关系中,最难的就是“人与自我”,我们的眼睛习惯向外看,而常常忽略内观自我,所以我们经常说当我们把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的时候,别人就会变成我们喜欢的模样。

    季老始终能保持平衡与豁达的心态。他强调情绪稳定的重要性,认为情绪的稳定是内心平和的基石。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他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才能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不过多地内耗自己。

    是的。我时刻提醒自己:发脾气是本能,管理好自己的脾气是本事,尤其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老师情绪稳定则学生情绪安定。

    季羡林先生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与修养。他一生酷爱读书,广泛涉猎各种领域的书籍。阅读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让他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滋养。除了阅读之外,季羡林先生还积极参与艺术创作,他通过写作、书法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这些创作活动不仅让他的内心得到了宣泄和平衡,也让他在面对困境时更加坚定和从容。

    我追求成为一个多维度成长的人,我认为人就应该多才多艺,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的情绪就有了更多的出口,所以我也要向季老那样成为一个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这学期除了画画,我还要把葫芦丝吹好。

    当然季羡林先生最可贵的就是他的践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他的书籍和文章激励了无数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虽然我的文字还缺少深度,但是我依然坚持“我手写我心”,做小小的蒲公英来传递热爱和美好。

    02.我的听书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参加了网上的老梁读书会,我听申培培老师分享,我从她的分享中弥补我读中的不足。

    心安是归处

    培培老师的课件中第一个吸引我的不是内容而是课件旁边的一张图片,图书上有五个字,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五个字是“心安是归处”,这个设计很是巧妙,培培老师把讲书和小篆字体结合,这是一个添加。

    我们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大致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草书、行书(汉末),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有象形、指事(造字),会意、形声(组字),转注、假借(用字)。

    培培老师分享中第二个创新点是在分享开始前加入了朗诵《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我们以后的常态化添加,我们这一学期就用这一首诗来做热身,我这样添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用读写的力量产生共振,一起赋能,用影响推动影响。

    培培老师分享的第三个亮点是她把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和教科书相结合,让我们更好地看见,说实话这些文章我并不是全部都看过的,所以我又在网上查找补读了一下。

    当然我们把目光从教科书转向主要著作,我们会发现他的著作包括《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季羡林散文选集》、《天真可抵岁月长》、《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我爱天下一切狗》、《心安即是归处》等。

    培培老师分享的第四个亮点是她把插图和各章节的文字相结合,巧妙地穿插内容讲解,让重点更突出,让分享更丰富,这是她的智慧。

    老树插画

    我第一眼看到插画的时候,我很纳闷为什么没有冬天,后来看到第七章的题目“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我才明白没有冬天的真正的原因。季羡林老先生一生经历过很多的“冬天迫害”,和杨绛先生一样,他在逆境中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因为他自身的坚韧和毅力,他对国家的热爱对自己学术的热爱,唯有热爱可以战胜一切。

    为培培老师的分享点赞,她现在的分享越来越成熟了,这是她的进步,也是热爱的结果。

    03.我的感悟

    这本书中的内容留给我最深的就是最后一章(第八章):我的人生信条:真实。季羡林先生谈“真实”不仅是对自己人生信条的坚持和阐述,更是对世人的一种深刻启示和鞭策。

    他说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比如他谈到如果有来世,他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他希望自己的脸皮厚一点,心黑一点,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自知自明少一点;比如他谈到自己被成为“书法家”,他说自己大学之后就没有练过字,他不承认自己是国学大师,他觉得自己连国学小师都不够,他也请辞去学界泰斗这个称号,请辞“国宝”等等。

    季羡林先生对“真实”的坚持和追求,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用自己的生命历程和学术成就告诉我们:真实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真实是人生的底色,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坚持真实,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季羡林先生的这种真实精神更是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

    感恩阅读!

    会议现场 20人全程参加

    (李春青老师和秦贵岭老师请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梁读书会第46期‖听申培培老师分享《心安即是归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xikjtx.html